APP下载

高中语文之文言文教学

2018-11-02任艳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文言文高中语文

摘 要: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学计划的重点,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中,文言文是语文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高中生已经有了初中的文言文基础,但是,文言文由于语句艰涩难懂、一词多义等原因,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老师在进行文言文课堂教学时应该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尽量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解释文言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优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

在现有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系中,教学素材多集中在“千古名篇”之上,而选材则尽量照顾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挑选了语法与内容都较为简易的文言文。但学生的语文思维毕竟是现代化的,在理解这种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文言文时,容易出现“不互通”的情况,以下是针对此种现象提出的一些解决之道。

一、 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一) 教师要做好表率

教师是引导学生前行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表率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更好的学习文言文知识。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要不断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并且清楚每一篇文章的基调,在朗读时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腔调、把握好语句停顿、重度部分。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东西。因此教师可以进行表率性的朗读或是领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

(二) 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学生在自己朗读文言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语速过快”“没有情感”,鉴于这种情况,学生可以自己选取较适合文言文的音频文件,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进行朗读,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学生朗读时的速度,并且还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文言文的意境,逐渐找到文章应有的基调,找到正确的语感。并且学生还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双方互相提出建议,共同进步。另外学生还可以自己组织朗读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朗读,进而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二、 创建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文言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应当认识到一个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当语文教学氛围侧重于白话文时,学生的学习重心自然会放在白话文之上,进而提高学习白话文的效率与质量,而对文言文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推动课堂文言文学习氛围的建立,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言文内容的学习。当然,文言文与白话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体两面,决然无法分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推动文言文课堂氛围的形成而忽略了白话文氛围的培养,这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得不偿失。教师应当依据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氛围的侧重点,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综合提升。

例如,在教学《离骚》这一篇时,多数学生都认为屈子所作的这篇文章过于晦涩,不仅与白话文不同,更是与大多数的文言文文体不同。这就显示出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匮乏,事实上,文言文的文体如同白话文的文体一般,大致都可以分作几类。我就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离骚》与其他几篇文言文,使学生了解到文言文文体的基本划分,再与白话文体进行了对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大对文言文学习的投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我培养其文言文基础的时间,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是相对于现代白话文而言的,其类型、内容丰富多样。但在其中最多的便是表达情感的文言文,如《项脊轩志》《滕王阁序》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是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便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但学生在客观上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近距离”观察作者当时所处的情景,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 在教学文言文时为学生详解典故,使学生认识到“典故”的作用

如同现代汉语文学中的“引用”一般,文言文也有着明显的“引用”以衬托或暗喻作者的心理活动,而这种“引用”在教学中被称作为“典故”。这种典故的运用使得文言文在内容表达上更为含蓄、隐晦,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对典故不甚了了,则更难以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事实上,当文言文教学中出现典故时,若学生对典故有所了解,那么学生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篇文言文的思维脉络,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当学生对其中的典故不知道、不清楚时,学生就无从解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自然无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学习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有效地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首先就要从学生的“典故储备”入手,尽可能地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详解文言文中所出现的历史典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典故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这一课时,我就为学生讲解了典故在其中的作用。首先,《赤壁赋》中至少引用了三处典故或诗句来表达苏轼或其友人的内心活动。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此一句就出自《诗经》。当学生对这一点缺乏了解时,学生只会认为这一句是表达了苏轼“风雅”的一面。而当学生了解到这一句出自《陈风·月出》时,学生就会发现这一句诗文所表达的感情上的爱慕与烦闷,正对应了后一句的“望美人兮天一方”,学生就会发现这一句并非是“有感而发”,而是有着明显的写作目的。这就有效地使学生对《赤壁赋》的感情基调有所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内涵等是支撑文言文发展、延续的灵魂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文言文基础”,而是应当在学生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情认知,从学生角度促进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以此提高課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婷婷,韩光,谷丽亚.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任务设计策略初探——以《归去来兮辞(并序)》和《项脊轩志》为例[J].商情,2017(12).

[2]章文荣.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以丽水市农村高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任艳,重庆市,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文言文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会背与会默写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文言文阅读练习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