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2018-11-02刘楚芬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比如兴趣教学法,其从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出发,采取有效的策略展开体育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进而提升了教学效能。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体育;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从兴趣出发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使新课改所提倡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在践行“以生为本”的“兴趣教学法”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以下几条路径:
一、 组建兴趣小组,推动了体育学习
兴趣小组是由一群有相同爱好的学生组成的,参加兴趣小组,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最终推动体育学科的教与学。
然而,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因素影响了兴趣小组的组建,现在我结合组建足球兴趣小组的实践与大家分享兴趣小组的组建策略和分工策略,以使兴趣小组在推动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在组建初期,我发现很多教师担心兴趣小组会影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纷纷表示不支持,并摆出了不配合的姿态。鉴于此,笔者一方面将“教育部明确要求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这一信息分享给各位老师,另一方面通过与学校领导沟通,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此来影响有关教师,比如参加足球兴趣小组的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要不断保持进步,至少不能退步,否则就会劝退;对于参加足球兴趣小组人数多的班级,班级评优和班主任评优时都会给予相应的激励积分等。经过努力,很快大部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都开始配合足球兴趣小组组建了。由于有了老师的赞同和支持,学生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越来越多,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
兴趣小组组建起来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有两个学生都想当守门员,如果让这个当守门员,那个就想离开兴趣小组,从而影响了大家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怎么办?于是在小组分工方面我又采取了相关的策略。比如,为了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能更加投入地进行体育运动,笔者把学生的身体素质、特长和个人爱好结合起来,使他们在足球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可以进行“异质”分组,即将有相同特长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小组,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个“位置”,如守门员,大家可以“轮流”担当,等等。
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可以使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体育学科的教与学。
二、 娱乐性的游戏,改变了教学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经常是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进行单调的技能训练,这极大地遏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尤其对于一些比较难的体育技能,有的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学生们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习得了相关技能,还激起了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并克服了枯燥和厌倦的情绪,从而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变以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体育教学导入阶段,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填鸭式”的灌输学生集中精力上课的大道理,现在教师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不仅可以迅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当中来,还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如在篮球课堂上,为了迅速导入新课,为了训练学生基本的站姿,笔者设计了一个摸膝游戏,游戏中两个人一组,双方面对面站立,当听到教师发出口令时双方同时摸对方膝盖,但也要预防自己的膝盖被对面的同学摸着。最后被摸到次数最多的同学要接受惩罚,比如左右脚循环做兔跳等。體育游戏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其在教学导入阶段的介入,不仅使学生的身体机能迅速进入了运动状态,还调动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在体育教学即将结束时,很多学生由于体力不支,其注意力、意志力降低,有时会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发生消极应付的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调节教学气氛。如在篮球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击鼓传花”的游戏,即学生们排成两排,面对面站立,学生们跟着鼓点的节奏将球传给对面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传球,不仅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活动了肢体,训练了基本的传球姿势,还使他们放松了身心,激起了他们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愿望,从而使体育教学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缓解难度提兴趣
信息化教育教学以来,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配备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如多媒体等,条件较好地甚至配备了教育云终端教学设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并最终提升教学效能。
在展示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很多学科教师都担心给学生示范时出现纰漏,然而越担心往往越发挥不好。但自从信息技术介入体育学科教学以来,这一难题便迎刃而解了。笔者在为学生示范三步上篮这一动作时,有时容易发挥失常,怎么办?实践中,我将自己打篮球时的一些动作从不同的角度录下来,在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们观看。由于学生们观看的是一些比较标准的动作,而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暂停、慢动作等功能反复地观看、仔细地推敲动作要领,从而缓解了学习的难度,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能。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体育明星在赛场上的经典动作,以及关于他们的那些激励人心的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
总之,“兴趣教学法”就是以“兴趣”为主导,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热情;克服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枯燥、厌倦情绪;缓解他们因为各种因素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最终目的是为他们提供一种健康的娱乐活动,燃起他们的热情,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以改变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能。希望本文所分享的利用组建兴趣小组、娱乐性的游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推动体育学习的教学策略,能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张占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运用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8(20):163-164.
[2]李爱民.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54-158.
作者简介:
刘楚芬,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开云镇沙泉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