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的几点思考

2018-11-02黄修武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一直以来,传统文化都被誉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我们核心凝聚力的体现,更是历史长河留给我们的文化结晶和精神支撑。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抛弃传统文化。当前,教育部强调中小学教学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发扬,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自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笔者就从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的理解出发,谈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我国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还是我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小学生阶段的学习对人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能从小就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接下来笔者先详细解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 利用传统节日来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引出传统文化,比如传统节日,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同时,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并且传统文化能够改变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比如在春节之前,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诵读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时节让学生摘录杜牧的《清明》,感受诗人的情感;端午节向学生介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请学生带着问题请教长辈或查阅书籍,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而是深入了解和挖掘出来其中的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二、 拓展经典作品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美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育学生,审慎、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所倡导、所尊崇的文化主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种古今文化相契合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去感悟、去体味。

如,在教学《小儿辩日》时,可以让学生去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韵味;在教学《论语》时,教师提到孔子,自然就会想到一个慈祥的长髯老者,带领一群门徒,风尘仆仆,辗转各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却“知其不可而为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孔子那似一棵坚忍不拔的树,虽经历贫困、饥饿、嘲笑、驱逐的风风雨雨,却能始终坚毅地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凡此种种,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将其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他们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来,进而能够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精神。

三、 强加诗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毋庸諱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没有得到发扬光大,而且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也几乎是空白,那种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所剩无几,而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腐败和缺乏公德的事例倒让人常常感慨人心不古。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神圣而庄严的社会重任,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文本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民族意识,增强自身的民族观念。

如讲授古诗《青松》时,在讲述古诗含义时,适时插入讲述陈毅的民族气节,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英雄是何等刚毅和坚强。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认识了英雄们的气势,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语文知识来得更为重要。

四、 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意识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们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不重视对学生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使得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地脱节,而究其原因则是教师们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走出来,虽然有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为指导,但是仍然无法坚持之前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们的时间活动,这是极其错误的。同样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当积极地将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更多的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并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 总结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我们的精神支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养以及文化意识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执教者,笔者将会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邢伟校.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J].学周刊,2017(04):76-77.

作者简介:

黄修武,重庆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