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助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02李欢玉
摘 要:微课是一种以教学视频为引导,包含有教学设计、素材可见、练习测试及教师点评的教学模式。在高职《助产学》的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所学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教师指导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教学;课堂应用;视频引导;小组合作
一、 微课在助产学中的应用
时间短是微课的一大特点,有别于传统课程45分钟的教学时间,微课的时间通常在8~10分钟左右,所以微课也可以看做是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穿插的微课例。在助产学的教学中,多数案例所需要展示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微课是非常良好的呈现方式。教学内容较少也是微课的特点之一,限于时间较短的原因,微课的教学内容通常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进行专门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与掌握。在助产学的教学中,对于每一步的操作和判断,都需要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操作,微课的针对性对于助产学的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时候通常会结合各种素材进行展示,这种可见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直面概念,了解具体的内容与操作方式。同时,受微课的直观、重难点突出的特性,微课的反馈较为及时,学生可以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使课程内容更加完善,脱离单纯的讲与听的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知识的掌握。
在助产学的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通过视频引导的方式,利用较短但重点突出,知识明确的视频来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人体模型等工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表征和处理时的动作及确认方法,使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充足的了解。而且在利用模型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同样的操作,使学生通过自己直观的操作感受来真正了解实际的情况。微课在助产学中还可以衍生出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分为几组来共同操作,使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不了解或不熟悉的内容,通过即时的反馈与交流来进行问题的解决,进而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技能,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与长处,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 视频引导,重点讲解
视频引导的教学方式与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常规的多媒体教学以课件和较多的视频为主,讲述的内容较多,没有特别突出明确的重点内容。微课中的视频引导方式则是将重难点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表现,使学生能够更充分的了解什么是重点,以及重点部分的内容概念,结合教师的讲解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的视频来进行内容的展示。从精子进入女性的生殖道中开始,经历的过程,以及出现的变化,和变化之后的改变到成为受精卵进行着床并开始发育,通过较短的视频和旁白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在进行视频制作和讲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部分异常内容结合进去,进行更好的讲解。正常的受精过程是指精子进入生殖道之后,依靠自身的主动运动和生殖道上皮细胞的绒毛运动开始向卵子前进,在运动的过程中,精子进行获能,当到达处于输卵管壶腹部的卵子身边时,产生顶体反应,进入卵子,在精子进入卵子之后,卵子出现一系列的激活变化,拒绝其他的精子进入,并开始受精过程。受精之后,受精卵接触输卵管的蠕动和纤毛推动开始向宫腔方向进行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变化,在到达宫腔后经过初步的发育然后进行着床开始向胚胎进行发育。但是在受精卵运动的过程中,也可能因为输卵管发育不良、受精卵游走等出现异位妊娠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受精卵运动的过程中插入异位妊娠的运动情况来进行异位妊娠的成因讲解。通过视频与对白的讲解,教师可以将受精过程中出现的反应和变化之后的内容清楚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于正常的受精及着床有着明确的概念了解,同时结合其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使学生了解异常妊娠的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过程中较为次要的内容可以用较短的时长和话语带过,对于较为重要的内容,如受精卵形成时的变化和受精卵运动中的变化,可以用较长的时长来进行展示和讲述,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内容的同时,明确重难点内容。
三、 模型操作,直观体验
模型是可以直接看到并实际操作的,在助产学的教学中,合理利用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常规操作的学习。如在进行《女性生殖系统》讲解时,可以利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进行女性生殖系统各部分的了解,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在妊娠期间会出现的变化及检查方式和内容等等。如软产道及骨产道的检查测量,子宫及附件的检查等,均可以通过模型来进行操作讲解。
以骨产道的检查测量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来帮助学生了解骨产道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正常的数值和异常的内容。如骨盆的入口平面位置和相邻的部位,入口的前后径和入口横径均值和测量部位,中骨盆平面的前后径和横径,在临床上的代表意义和常规均值,骨盆出口平面的位置及出口的前后径、横径和前矢状径的均值和测量方法,骨盆倾斜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分娩时具有的代表性意义。在讲解的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均值、测量方法、各个部位处在什么位置之外,教師还要结合不同的异常模型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骨产道异常及表现,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如常见的扁平型骨盆包含的两种表现,前后径缩短但横径正常的单纯扁平骨盆的样式表现及检查方式,前后径明显缩短且骨盆出口横径变宽的佝偻病性扁平骨盆的样式及检查方式,以及可能出现的胎位异常、胎膜早破、继发性宫缩乏力、先兆子宫破裂等症状。使学生了解基础的检查测量外,对于异常的内容有着明确的了解和诊断,并进行正确的处理方式,避免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
在产道的检查外,还有一些检测内容利用模型来讲述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如进行子宫及附件检查时的正确操作和感触等,通过模型来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在概念了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可以看见的操作来熟悉检查的过程,并通过检查过程中的感触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如宫颈的大小、活动度、软硬度及肿物等。通过模型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着直观的体验,使学生对于概念及正确的操作有着充分的了解学习。
四、 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反馈有着良好的作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来进行共同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交流不同的心得,纠正出现的错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妇科双合诊的操作讲解时,教师在进行初步的讲解和操作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利用模型来进行操作,并说出检查的内容和检查结果。在小组合作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了解到他人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学习方法,并进行吸收学习。如在进行检查时采取的手法,注意事项,检查之后的感触描述和问题判断等。通过组内的交流讨论,对他人的补充、纠正和肯定,也是对自己的提升,对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操作结束之后,教师在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组内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学习,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习进步,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职《助产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微课的主要特点,利用简短但重点突出的视频来帮助学生进行基础概念的学习和了解。通过模型等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直面概念与操作,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素质和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的同时,提升微课及时反馈能力强的特点,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冬玲,曾理.微课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0):288-289.
[2]冯顺丽,张晓燕.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5(6):40.
[3]江岚.微课应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才智,2017(12):140-141.
[4]舒慧.理实一体化联合微课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91-93.
作者简介:
李欢玉,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