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水平的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2018-11-02莫思凡
莫思凡
摘 要:社会福利作为反映西北各省区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福利供给水平弱、发展水平不均衡以及福利输送形式单一等现实问题。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福利供给能力;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增强区域之间的经验反哺和共享互助;以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为基础,缩小城乡福利供给差异、促进福利受益人群多元化,推动西北地区社会发展。
关键词:西北地区;社会福利;主成分分析;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057-04
一、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概述
国内有关西北地区的社会福利研究中,多集中于对某一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水平的研究。史春欣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造成了失地农民的数量扩大,特别是“三无”失地农民的大量增多,其在社会福利的享受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缺失。因而,为其建立特殊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金玲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对我国老年社会福利体系的区域差异展开讨论,研究发现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对老年人社会福利并不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但东部地区在服务保障等方面还是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因此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应当继续强化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在各个区域的均衡状态,并需要特别强化中西部地区的社会服务事务。
总体来说,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对某一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水平的研究,缺乏对于整个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水平和福利提供特点的深入分析,因而难以对整个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情况进行宏观的把握,在具体的福利提升路径研究中也难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和推广性的发展策略和路径参考。对于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水平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为西部地区社会福利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有助于从宏观上对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把握西北地区社会福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点。
二、社会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社会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在选取指标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综合性、代表性和可实施性的原则,构建了包含4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社会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分4个维度,分别阐释指标的具体内涵。社会福利规模: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社会福利水平高低的物质基础;社会福利结构: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老年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和灾害救助5个方面。社会福利输送系统:要达到高质量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输送系统应包括国家、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3个部分,改进福利和服务的输送和管理,提高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社会福利实施效果:作为地区社会福利水平的直接反映,社会福利实施效果应包括社会福利设施、社会福利标准、社会服务的受益程度等(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二)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基于本文前面对社会福利的概念界定,以及西北地区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本文在社会福利规模、社会福利结构、社会福利输送系统、社会福利实施效果4个方面,根据统计数据的完整性、针对性原则选取了能够基本反映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10 个省份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24个指标,大部分指标数据能够直接从统计年鉴获取,部分数据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和单位换算获得。评价数据主要来自2012-2016年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评价方法选择主成分分析,主要分为3个步骤:首先,消除各个指标之间单位的影响,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其次,确定需要提取的主成分个数以及各主成分的表达式;最后,计算各省的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社会福利水平各维度的综合得分。
三、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
(一)主成分分析评价过程
本文计算了2011年至2015年的各省社会福利水平综合得分,在此以2015年为例。首先,我们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负向数据转化为正向;其次,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本文在此运用的是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得到各个主成分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以及各个主成分的成分矩阵,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具体情况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可知,第一、二、三、四、五主成分的特征根依次为14.248、3.320、2.453、1.488、1.070,其特征根大于1,且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4.08%,因此,我们提取5个主成分进行各地区社会福利水平的综合评价。在此,综合表2、表3以及我们收集的原始数据,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其中,F1、F2、F3、F4、F5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主成分的得分),得到各省区社会福利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二)评价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运用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东西10个省区的社会福利水平具体得分和排名,具体情况见表4。我们进行东西10个省区社会福利水平综合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得分和排序本身,而是通过评价过程来发现东西部社会福利水平的地区差异,诊断西北地区社会福利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为提升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第一,西北5省与东部5省社会福利整体上存在着“东优西劣”的趋势,且经济发展水平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主成分值为负数说明地区社会福利水平低于整体发展的平均水平。而2011年-2015年西北5省基本上均为负值,说明东西部社会福利水平存在着区域差异。因此,研究希望通过对社会福利区域差异水平的分析来探悉哪个维度目前的区域分化最大,以便对西北地区未来社会福利政策的优先着力点进行定位。第二,我国从21世纪开始进入基于民生的社会福利阶段,顺应近年来的社会建设目标和政策,西北5省的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纵观西北各省的社会福利主成分得分,陕西省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省域,从2011年到2015年社会福利水平在总体上仍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12年的-0.3258与2013年的-0.1412相比较,差距较大,说明2013年发展迅速。第三,5年来,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水平有着稳步提升,而且可以预见这种趋势在未来还将持续,且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我们更需要对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警醒。
四、西北地区社会福利提升路径
西北地区的社会福利可遵循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优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的方式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层次;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发达地区沟通的频率,扩大地区的开放程度,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西北地区自身福利供给能力,从而更好的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西北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其次,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增强区域之间的经验反哺和共享互助,实现社会福利供给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倡导多元福利提供体系的形成,加强西北地区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力度,促进非正式福利提供方式对于主流提供方式的有效补充,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福利水平的稳步增进。
最后,要以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为基础,通过缩小城乡福利供给差异,促进福利受益人群多元化,实现最大范围内的福利提供,并努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发展型福利政策的占比,从提升居民的自身能力出发,全面提升西北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焦克源,贾喆.西部农村社會救助体系建设的困境、思路与对策——基于甘肃的实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06):107-111.
〔2〕史春欣.构建西北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3〕朱久兵.西部地区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2,(a12):244-245.
〔4〕金玲.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区域分布研究: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5,(03):53-60.
〔5〕龚维斌,赵秋雁.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田勇,王翠琴,薛惠元.社会福利输送系统建设成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一项研究[J].西北人口,2017,(03).
〔7〕彭华民.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J].社会政策国际论坛,2006.
〔8〕彭华民.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转型的目标定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52-60.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