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灾害史研究述评(一)

2018-11-02翟禹

关键词:元代灾害

翟禹

摘 要:元代是灾害频发的时代,学界对元代灾害历史的研究多有成效,主要从水旱灾害、地震、蝗灾、地质灾害等多个方面开展,同时也有以特定时间和空间为范畴的研究成果。元代灾害历史研究与其他时段相比总体较为薄弱,需要历史学界与其他相关学科加强合作,将这一专题深入下去。

关键词:元代;灾害;赈恤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010-06

自然灾害一般是由自然异变引发的。一类自然异变是自然界自己运动发生的,基本上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另一类却是由于人类不当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破坏了环境所引发的。后者表现的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是人与自然互动的一种表现。我们从事环境史、灾害史的研究,就是为了了解和认识历史上所发生的自然灾害现象。一方面是为了认识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状况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为了研究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着意在对世人的儆诫,为今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借鉴。同时,对于那些人类无法控制的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也要深入研究,目的在于为当今人类社会制定更为合理的灾害预警机制提供历史经验。

中国灾害史的研究虽然已经有非常丰富的成果,但是多集中在秦汉、两宋以及明清乃至近现代等时期,元代时期的研究总体较为薄弱,同时也是元史研究中一个薄弱的环节。中国灾害史是一个范围非常广阔、内容丰富的研究领域,前人对本专题的研究多有总结述评,?譹?訛而专门总结元代灾害史研究现状的论文目前只有一篇,即苏力《近年来元代灾害史研究概况》(《农业考古》2012年第6期)一文,此文对近年来元代灾害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了初步整理和介绍。本文拟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对目前有关元代灾害史的研究成果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并作述评。本文所称“灾害史”是一个广义概念,涵盖灾害、荒政、赈恤、救济以及环境等问题和学术概念,故在本文中会涉及较为广泛的与灾害及其治理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综合性文献整理与专题研究

灾害史研究在当今学术界尚属新兴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与政治史、社会史等研究相比,并不占据主流,因此专门从事这方面资料工作和专题研究的学者目前为数尚不多。

(一)灾害文献的整理与灾害编年

关于灾害文献的整理,由来已久。早年曾经依托国家各类课题和政策的支持,各个与环境和灾害有关的国家部門和一些科研单位出现过集体编纂大型灾害史料的工作,并由此出版了一大批灾害史料整理与编年的资料集,比较典型的有陈高佣《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上海书店影印本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辑组整理的《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农业出版社1988年)、宋正海主编《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蒋琳《农业灾荒纪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张波等主编《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刘昭民《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张德二主编《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凤凰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张志斌《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王玉兴《中国古代疫情年表(一、二)》(《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3、4期)、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历史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科学出版社1956年),谢毓寿、蔡美彪主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科学出版社1983-1987年)、楼宝棠主编《中国古今地震灾情总汇》(地震出版社1996年)、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海洋出版社1984年)等等,上述诸多资料年表和史料汇编中均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元代时期各类自然灾害的情况,为我们从事元代灾害史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文献史料基础,便利了对元代灾害情况的总体认识。但同时也该看到,在这些大型资料集中的元代部分,多为选择常见文献如《元史》《元典章》等,对于占据元代文献较大比重的元人文集和一部分稀见地方志,则收录甚少或不够全面。2016年,赵超先生编著的《宋代气象灾害史料(诗卷)》(科学出版社)一书出版问世,本书主要利用了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辑整理的《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9年),分门别类对宋代诗歌中有关气象灾害的史料进行了辑录和整理,由于南宋后期与元朝前期并存,南宋后期的许多诗歌作者均随着南宋灭亡而入元,故这部史料集中所包含的部分内容亦应是元代灾害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这部书的编纂也为我们以后开展元代灾害史料的编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此外,国内各地方也根据地区实际编纂了多部地方性自然灾害历史资料汇编,例如《内蒙古历代自然灾害史料》(《内蒙古历代自然灾害史料》编辑组,1982年)及《续编》(内蒙古人民政府参事室,1988年)、《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陕西省气象局气象台,1976年)、《海河流域历代自然灾害史料》(河北省旱涝预报课题组,气象出版社1985年)、《广西自然灾害史料》(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图书馆,1978年)、《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年)、《东北区水旱灾害》(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上海地区自然灾害史料汇编(公元751-1949年)》(火恩杰、刘昌森主编,地震出版社2002年)等等,都多少不等的收录和涉及元代部分,如从事相关专题的研究,亦应对这类资料予以关注。

(二)综合性专题研究

最早有关中国灾害历史研究的著作首推邓拓(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譺?訛这部书是中国灾害史、救荒史的开拓之作,正文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历代灾荒史实,第二部分论述历代救荒思想,第三部分叙述历代救荒政策的实施。书后附录有历代救荒大事年表,时间跨度为自殷商至民国3700余年,虽然囿于史料限制,但这些研究和工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极大地启发了后来中国灾害史、救荒史和环境史的研究。有关邓拓其人其作,学界多有评述与研究,本文不再赘述,可参看有关论著。?譻?訛邓拓先生在书中对历代灾害发生情况作了统计,其中元代部分的统计包括水灾、旱灾、雹灾、蝗灾、歉饥、地震、风灾、霜雪、疫灾等共计513次,据此邓拓先生认为:“可知元代之灾况,较其前之任何朝代,皆严重多矣。”虽然邓拓先生的统计囿于当时的史料搜寻范围和条件,尚不完全,但这毕竟是关涉元代灾害史的拓荒之作,是学术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成果。救荒之概念,由来已久,如元代文献就有张光大《救荒活民类要》等,明清以后救荒类文献大量涌现。因此,近世学者从事灾害史或称环境史研究时,多从“救荒”概念出发展开。而“救荒”概念的核心乃在于“荒”字,也就是“饥荒”,因为任何灾害加之于人类社会的时候,都会对人类及其社会造成损害,而在传统社会,温饱是最大的问题,因此灾害加之于人类对其造成的最大伤害自然就形成了“饥荒”。儒家经典典籍《谷梁传》中说:“五谷不升为大饥,一谷不升谓之嗛,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之大侵。”《墨子》“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馑”,说的都是这个意思。据此也可知,邓拓先生所作《中国救荒史》在灾害史、环境史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

有关元代灾害研究的专著目前尚不多见。郑州大学的袁祖亮教授主编《中国灾害通史》(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起自先秦,迄于清末,共分为8卷,即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卷。本套丛书主要对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来所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水灾、旱灾、风灾、雹灾、疫病灾害、震灾、虫灾、雪冻等灾害的具体情况、时空分布、频次规律、波及区域、危害程度以及防灾救灾的思想、制度和措施等诸多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是目前唯一一套中国灾害专题研究的通史,具有填补空白的开创性意义。其中的元代部分系和付强先生所著(《中国灾害通史·元代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是目前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元代灾害断代通史。这部元朝断代灾害通史篇幅宏大,第一章绪论部分对这部书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进行了论述,同时综述了学术界在20世纪以来元朝灾害史研究状况,但综述内容主要介绍了元代疫病、地震和救灾防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其他比如蝗灾、水旱灾害以及海潮等比较简略,同时对于元代灾害总体特征和研究现状的总结亦失之简略。另外,本书完成于2009年以前,对于2009年至今的成果没有收录其中。本书的第二章论述了元朝时期的国土与社会状况、灾害原因和承灾能力,第三章论述了元朝各类自然灾害,但这本书重点详细论述了水灾、旱灾和疫灾,对于其他灾害比较简略。第四章论述了元朝防灾救灾的制度和措施的具体内容,第五章对元代的各种灾害思想进行了研究,但内容过于简略,从页数上来说也仅有10页篇幅,与前几章和全书规模不成比例。总体来说,本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总页数为680页,但其正文仅有247页,而附录“元代灾害年表”则有428页,全书比例严重失调,与元代灾害丰富的史料汇编相比,本书对于元代灾害和救治赈恤等各方面的论述总体较为简略。但是,此书毕竟开创了元代灾害专题史的先例,其中的撰史体例、内容和研究思路、方法等方面都值得借鉴。

王培华先生的《元代北方灾荒与救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年)?譼?訛一书以元代北方地区的灾荒与政府的救济为研究专题,从研究选题、研究方法和资料的处理等方面都对元代灾害史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王先生于1996年开始研究此问题,到1999年先后完成了8篇相关学术论文。?譽?訛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中,本书以传统历史学研究为基础,系统收集传统文献材料,并注意发掘了很多新材料,同时将材料整理成各类表格,使要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同时,又采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自然地理、生物、天文物理、历法、气候等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到这个专题的研究中,融会贯通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用以分析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得出了大量充实而富有创新精神的结论。本书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旱灾荒的时空分布规律、水旱灾伤申检体覆制及救济措施;(2)霜冻、无雪、大雪、大寒及救济;(3)冰雹的时空分布规律、分类及救济;(4)蝗灾的群发性、韵律性及减灾救灾措施;(5)蝗灾的时聚性、重现期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6)桑蚕的虫害、霜冻和雹灾及救济;(7)饥荒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救灾措施。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一文是研究灾害史、环境史等各个领域都不得不参考的经典之作,这篇论文中也涉及了元代时期的气候变迁问题。竺可桢先生根据物候史料对元代时期的气候回暖、变冷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述,这成为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也给我们开展元代环境和气候研究提供了一种范式。

从总体上宏观论述元代灾害问题的主要文章是陈高华所撰《元代灾害发生史概述》?譾?訛一文,此文将有元一代分为前四汗(1206-1259)、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元成宗至宁宗(1295-1332)和元顺帝(1333-1368)4个时期,分别对这4个时期的各类自然灾害进行了总体全面的论述,基本上勾勒出元代灾害发生的历史过程。此外还有一些论文也从宏观或总体的层面对元代灾害和赈恤、救荒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如赵经纬《元代的天灾状况及其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颜培建、张金铣《蒙元时期的灾荒与荒政》(《理论学刊》2011年第4期)、安英桥《蒙元时期的灾荒与灾荒赈济》(《赤峰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等等。专门讨论元代前期灾荒经济并将其与元朝吏治和元朝的亡国联系起来的论文主要是王晓清《元代前期灾荒经济简论》(《中国农史》1987年第4期),文章勾勒了元代前期灾荒的分布轮廓,从灾荒状况和救灾政策两方面分析了灾荒经济与吏治的关系,以此探讨了元代迅速灭亡的原因。和付强《论元初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社会组织的变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一文对元代初期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元代由于气候、生态、地质和社会这4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多灾害的境况,这一境况对社会组织的变动产生了影響,此外作者还认为元朝应灾物资过分依赖南方,这对处理北方地区的社会问题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以灾害种类为划分主题的专门研究——水旱灾、蝗灾

(一)水旱灾害

水灾与旱灾均是由水引起,属于一种现象的两个极端状态,水太多则导致水灾,水太少则导致旱灾。

1.水灾

水灾中研究较多的要属有关江河湖海灾害的探讨,其中对于黄河河患的探讨是这个领域中的关注焦点。秦松龄《贾鲁治河与元末农民起义》(《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章采烈《也谈贾鲁治河与元末农民起义的关系》(《江汉论坛》1988年第1期)、邱树森《元代河患与贾鲁治河》(《元史论丛》第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等论文均围绕元末黄河灾害与贾鲁治河及其与元末政治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王质彬《金元两代黄河变迁考》(《史学月刊》1987年第1期)一文对金元时期黄河流路作了考证。

元代开封地区的黄河泛滥问题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专题,有多篇论文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主要有程遂营《12世纪前后黄河在开封地区的安流与泛滥》(《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一文认为自12世纪以后的元明清时期黄河泛滥加剧,认为这对开封城市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李娟《1128—1855年黄河南泛对杞县城市形态的影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一文通过运用历史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探究了1128—1855年黄河泛滥对河南杞县城地理变迁与防洪系统的修筑以及区域内水域格局的影响。吴朋飞、邓玉娜《黄河变迁对元代开封的影响》(《城市史研究》第3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一文探讨了元代时期黄河灾害对于开封这座城市的影响,属于黄河灾害专题史的个案和微观视角的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楚纯洁、赵景波《开封地区宋元时期洪涝灾害与气候变化》(《地理科学》2013年第9期)一文通过利用多学科手段,对宋元两个时期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认为元代开封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是基于黄河改道泛滥造成的,且元代洪灾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元代前、后期发生频率少于中期。

由上可知,元代黄河灾害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除了早期关注治河与元代政治的研究以外,从灾害、环境和水利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的成果还非常少。此外,有关黄河灾害问题的研究可参见李明奎《基于黄河灾害研究综述的思考》(《昆明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元代区域河流灾害问题关注最广泛的要属江浙和两淮地区。例如,王颋《元代的吴淞江治理及干流“改道”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4期)对吴淞江地区的河流治理进行了研究。王国栋《元明清时期淮河流域环境恶化原因浅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于文善、吴海涛《元明以降淮河流域灾害与社会保障》(《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对淮河流域的灾害与救治进行了研究。潘清《元代太湖流域水利治理述论》(《中国农史》2010年第4期)、李镇《驰利予民:宋元时期洞庭湖区水面与沙洲的经营理念》(《云梦学刊》2014年第3期)、武会丽《元代浙西水利问题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张毅功《元代浙西区域气候及水利环境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4年)等关注了洞庭湖、太湖等地区的水利、环境和灾害问题。

此外,还有刘洪升《唐宋以来海河流域水灾频繁原因分析》(《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朱永亮《元明清时期南运河流域水环境影响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等文章对华北地区的海河、南运河一带的水灾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

2.旱灾

元代旱灾问题较为严重,出现过几次较大的旱灾,对元代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全面系统研究元代旱灾的成果尚未出现,现有研究多是以某一区域为研究范畴,有的是只从元朝断代出发进行研究,有的是将元代纳入到“宋元”或“宋元明清”的长时段进行总体探讨。

张强《宋元时期陕西灾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一文对宋元陕西这一区域的灾害状况、灾害影响下的社会民众生活以及官府、民众的互助、自救措施等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历史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影响这一视角,进一步揭示宋元时期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特定区域的旱灾专题研究成果。元代泰定至天顺年间,在陕西行省爆发了特大旱灾,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如张瑞霞、葛昊福《1324-1332年陕西行省特大旱灾探究》(《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三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一文对陕西行省的这次特大旱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元朝各方力量是如何齐心协力抗旱救灾的,从而反映当时民众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运行机制。此外,顾静、赵景波、周杰《关中地区元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年第6期)一文通过对关中地区元代灾害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元代关中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干旱灾害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和成因,认为降雨量不均是元代关中地区轻度、中度干旱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气候的异常明显变干是重度干旱灾害发生且较为频繁的主要原因。顾静、赵景波、周杰等人的另一篇论文《泾洛河流域元代干旱灾害初步研究》(《地理研究》2009年第3期)对元代泾洛河流域干旱灾害等级、干旱灾害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

(二)蝗灾

蝗灾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非常引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因为蝗灾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认为,现今在中国版图内主要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3种,以東亚飞蝗分布最为广泛,造成的灾害也最为严重。赵艳萍《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2期)一文曾经对中国历代蝗灾及其治理问题进行梳理,其中涉及到元代部分。施和金《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及其社会影响》(《南京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一文通过利用元明清3代基本文献,制作了这3个时代中国蝗灾地域分布表,认为这3个时代的蝗灾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其次是江苏、安徽、湖北,再次是山西、陕西。

关于元代蝗灾的专门研究,张国旺《元代蝗灾述论》(《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一文是目前所见唯一一篇系统论述元代蝗灾的专文,文章对元代蝗灾发生次数的统计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以灾年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对蝗灾发生的月份及地域作进一步分析,认为元代蝗灾发生的年份是86年,作者对元朝各个时期的蝗灾状况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元代蝗灾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蒙古窝阔台时期、元前中期是蝗灾的高发时段。……腹里地区、河南行省是蝗灾的主要发生区域,以黄淮海为中心,东北扩展到辽阳行省,西部则延及陕西行省所在的渭河流域。江浙行省的浙西地区、江西行省、湖广行省时有蝗灾发生。”

李迪《元代防治蝗灾的措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一文应当是目前所见最早研究蝗灾防治的论文,指出元代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是历代王朝中表现最突出的,并认为元代所建立的由下而上、层层负责的除蝗机构是管理上的一个创举。此外,还有杨旺生、龚光明《元代蝗灾防治措施及成效论析》(《古今农业》2007年第3期)一文从元代蝗灾的特点、基本状况、防治措施和成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元代的蝗灾防治体现出了“敬”和“治”的矛盾,意即“天命主义”的禳灾活动仍很流行,但是制度缺陷及部分官员的懈惰却影响了治蝗的成效,这些对中国古代农业灾害及赈灾史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郑鹏《危机与应对:蝗灾中的元代国家》(《珞珈史苑》2013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一文通过讨论元代爆发的蝗灾及其救治来研究元代国家政权在面对重大危机的时候是如何运行的,并借此分析了元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元代国家政权在应对蝗灾的过程中展现了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控制力,但是也暴露了官僚制度的种种弊端、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局限。洪用斌《〈遗蝗〉一文的读后感》(郝时远、罗贤佑主编《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一文通过阅读元代天台宗的一部著作《教苑清规》中所收录的一篇名为《遗蝗》的文章作为缘起,系统论述了与元代蝗灾密切相关的蝗虫生态发生地、蝗灾的严重表现和蝗灾发生的原因,其中原因方面,作者论述了元代农作物的品种、植被、耕作状况以及气候、水文的变化,此外更重要的是政治、经济原因。对于蝗灾的防治方法,文章从植物检疫、物理防治、诱杀法、捕食性天敌法、同类相残法、广种豆科植物、集众僧诵经祈祷几个方面对其予以详细论述。

专门研究元代北方地区蝗灾的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培华先生,其论文《试论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规律性及国家减灾措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和王培华、方修琦《1238—1368年华北地区蝗灾的时聚性与重现期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两篇论文选取元代1238—1368年华北地区的蝗灾作为研究点,前者分析其时空分布及群发性,认为元代蝗灾发生具有周期性,大蝗灾表现出11年左右周期,特大蝗灾期表现出60年左右周期,这种周期性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后者进而探讨了蝗灾的时聚性,即蝗灾在一定时段内集中发生的特点。再次重申蝗灾发生具有周期性,并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联的观点,相关内容已收入其著《元代北方灾荒与救济》。

宋正海主编的系列丛书之《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群发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十二章“宋元时期蝗灾多发期和太阳黑子活动”,大量运用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宋史·五行志》和《元史·五行志》等文献资料,计算出宋元时期的蝗灾大发生年与太阳黑子磁周期的相关性。此外,书中对宋元时山东地区的蝗灾进行了统计,认为该省蝗灾发生有着明显的多发性,并与太阳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有关。

——————————

注 释:

?譹?訛比较重要的有:卜风贤《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2期;邵永忠《二十世纪以来荒政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3期。王欣欣、杨超《近十年来中国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1期)一文对近十年来的自然灾害史研究作了总结,作者认为,近些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唐宋、明清两个历史阶段,且主要以研究水旱灾害、地震、蝗灾、洪涝灾害为主,风灾、海灾等其他自然灾害则鲜有学者关注,这些方面应该成为中国自然灾害史研究的突破点。另外,王欣欣、杨超还撰有《近十年来中国救灾史研究综述》(《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3期)一文对近十年来的自然灾害史研究作了总结,作者认为,近些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唐宋、明清两个历史阶段,且主要以研究水旱灾害、地震、蝗灾、洪涝灾害为主,风灾、海灾等其他自然灾害则鲜有学者关注,这些方面应该成为中国自然灾害史研究的突破点。

?譺?訛《中国救荒史》初版于193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列入“中国历史研究名著丛书”系列,1957年又由三联书店出版。此外还有上海书店1984年版、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年,等等。

?譻?訛曾纪鑫《邓拓与〈中国救荒史〉》,《闽都文化》2016年第3期;张云忠《〈中国救荒史〉的撰著特色及其价值》,《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李文海、夏明方《邓拓与中国救荒史》,《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4期;丁声俊《从“董拓荒”到“邓扛鼎”的启示——研读中国救荒史札記》,《中国粮食经济》2013年第11期;陈颖《从〈中国救荒史〉看邓拓的救荒思想》,《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阎慰鹏《邓拓著〈中国救荒史〉评介》,《博览群书》1998年第12期;徐娜《灾害著作的奇葩:〈中国救荒史〉》,《中国减灾》2006年第2期;顾元吉《艰辛跋涉 奋力拓荒——析文化名人邓拓的救荒思想》,《语文学刊》2012年第1期;等等。

?譼?訛王培华先生在本书出版之前的十多年间,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十余篇有关论文,现罗列如下:《试论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及国家减灾措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元代北方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点与申检体覆救灾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3期;《元代北方寒害及救灾措施》,《文史知识》1998年第9期;《元代北方雹灾分布特点及减灾措施》,《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论丛》1999年第4期;《1238—1368年华北蝗灾的时聚性与重现期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与方修琦教授合作);《元代北方桑树灾害问题》,《殷都学刊》2000年第1期;《1238—1330年寒冷事件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古地理学报》2004年第4期(与方修琦教授合作);《中国古代灾害志的演变及价值》,《中州学刊》1999年第6期;《自然灾害成因的多重性与人类家园的安全性》,《学术研究》2008年第12期。上述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均已收进作者专著之中。

?譽?訛这8篇论文分别是:《元代北方寒害及减灾防灾措施》,《文史知识》1998年第9期;《试论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及国家减灾措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元代北方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点与申检体覆救灾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3期;《元代北方雹灾的时空特点及国家救灾减灾措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2期;《元代北方桑树灾害及国家救灾减灾对策》,《古今农业》2000年第1期;《元代北方桑树灾害及国家对策》,《殷都学刊》2000年第1期;《1238~1368年华北地区蝗灾的时聚性与重现期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公元1328~1330年寒冷事件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古地理学报》2004年第4期。

?譾?訛本文原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集刊》第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后收入作者论文集《元朝史事新证》,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元代灾害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高粱的气候性灾害防治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灾害天气研究进展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