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鸭共作生态农业集成技术研究

2018-11-02聂文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宣州区

聂文芳

摘 要:在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稻鸭共作试验示范,并集成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缓释肥等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稻鸭共作技术集成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集成可节本增效9216元/hm2,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稻鸭共作;缓释肥料;技术集成;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030-0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以适宜的密度放入稻田内,实行稻鸭全天候共生共长,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促进物质循环和改善稻田环境,构建了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作模式[1]。近年来,稻鸭共作技术在皖南水稻种植区得到了大力推广,表现出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完善稻鸭共作技术,探索一条高效、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农业生产模式,笔者开展了双季稻稻鸭共作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研究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缓释肥料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对稻鸭共作的影响,客观评价稻鸭共作技术集成示范片的效益,为大面积推广绿色优质高效水稻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片概况 试验于2017年3—10月在宣州区杨柳镇华山村进行,总面积为14.6hm2,稻田集中成片,排灌方便。试验地土壤为黄泥田,耕层土壤pH为5.8,有机质19.0g/kg,有效磷6.8mg/kg,速效钾112mg/kg,质地为粘壤土,地力等级中等偏低。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早稻为中组3号,晚稻为马坝小粘,鸭苗为小型鸭种-百日。供试肥料:缓释肥料48%(22-12-14)、尿素46%(国产)。

1.3 试验实施与管理

1.3.1 早、晚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插秧 3月25日至4月15日,早稻软盘育秧;4月11—13日,施基肥缓释肥料48%(22-12-14)300kg/hm2,整理田面,待插秧;4月15—16日,早稻机插秧;7月1—20日,晚稻软盘育秧;7月20—22日,施基肥缓释肥料48%(22-12-14)375kg/hm2,整理田面,待插秧;7月23—24日,晚稻机插秧。

1.3.2 稻鴨共作生态种养 早稻、晚稻插秧7~10d秧苗活棵发新根后,放养适龄雏鸭150只/hm2(孵化10d左右)入稻田。用铁丝网在养鸭稻田的周围设置围网,并在稻田边空地上建造1个40~50m2的鸭舍。小鸭放养的15d,由于觅食能力较差,在固定场所添加一些精饲料,如豆饼、麦麸、碎米、玉米面等,以后逐日减少,直至鸭子自动觅食。在早稻、晚稻孕穗末期即将抽穗时,及时收回鸭子入鸭舍管理,待销售。早稻、晚稻分别放养一批鸭子与水稻共养。

1.3.3 示范片农事管理 浅水(1~2cm)移栽,返青期保持浅水层(1cm),分蘖期薄水湿润间歇灌溉(1~2cm),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晒田,采取多次轻晒,倒2叶露尖复水,待倒2叶露尖后浅水间歇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2~3cm),以后湿润灌浆,干湿壮籽,待收获前7d断水。早、晚稻各追肥两次肥,分蘖肥为尿素75kg/hm2,保持3~5cm水层5~7d;孕穗肥为尿素75kg/hm2,在稻田表层土壤呈水分不饱和状态时均匀撒施。不施用任何农药。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鸭子在稻田中不断的游走觅食、排泄粪肥、浑水耘田,对疏松表层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养分释放能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2]。晚稻收获后取土样化验分析,其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有机质提高了1.8g/kg,有效磷提高了2.1mg/kg,pH提高了0.1。

2.2 对早、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鸭子活动有利于降低水稻的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水稻基部的透光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水稻根部活力,从而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3-5]。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技术集成,早稻较常规栽培增产210kg/hm2,增幅达2.5%,晚稻增产约123kg/hm2,增幅达2.3%。

2.3 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稻鸭共作系统中,鸭子的践踏和啄食等活动能有效控制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从而降低了田间除草剂、农药的施用量及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6-8],少施农药和肥料也减少了用工投入。从表3分析可知,通过稻鸭共作技术集成早稻节省肥料成本120元/hm2、农药成本600元/hm2、用工成本900元/hm2,总节本达1620元/hm2,产值增加504元/hm2,总节本增效达2124元/hm2;晚稻总节本1620元/hm2,产值增加492元/hm2,总节本增效达2112元/hm2;早、晚稻共节本增效4236元/hm2。从表4分析知,早稻鸭净产值为2280元/hm2,晚稻鸭净产值为2700元/hm2,通过稻鸭共作技术集成,示范片种植双季稻较常规种植可增加收入9216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3 结论

在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稻鸭共作和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缓释肥料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技术集成推广能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节省劳动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减少了土壤、水体中农药的残留,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改善了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有利于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和订单农业,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稻鸭共作技术集成农作模式将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重要方向和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欣,王强盛,许国春,等.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90-96.

[2]汤月忠,益弟红.稻鸭共作技术的引进及其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08(4):68-69.

[3]禹盛苗,欧阳由男,张秋英,等.稻鸭共育复合系统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7):1252-1256.

[4]左晓旭,陈小忠,沈建国,等.稻鸭共育高效机制与高产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5(5):417-418.

[5]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等.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2):2661-2665.

[6]邓强辉,潘晓华,吴建富,等.稻鸭共育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J].生态学杂志,2007,26(4):582-586.

[7]张孝安.稻鸭共作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普及现状[J].世界农业,2007(4):51-54.

[8]全国明,章家恩,黄兆祥,等.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360-36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宣州区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宣城市宣州区白玉兰复合经营模式探讨
宣城市宣州区毛竹笋覆盖催笋技术
影响消费者选择电影院的因素探析
宣城市宣州区白玉兰栽培技术及资源应用
宣城市宣州区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及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粮食烘干机性能评价与效益分析
宣州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宣城市宣州区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