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所致疼痛及功能障碍效果观察
2018-11-02黄栢通郑明锋
黄栢通 郑明锋
(罗定市中医院 罗定 527200)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指由先天发育的原因或后天退变、外伤、失稳等因素造成的一处或多处的椎管、神经根管狭窄。该类患者多以腰腿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重、体征轻为临床特征。相关研究表示[1],本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且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多以腰椎牵引、推拿等治疗为主,但是临床效果不甚理想。而近年来,得益于小针刀可通过对椎管外病变软组织松解达到解除肌痉挛、缓解疼痛的目的,其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2]。为进一步探究其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对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所致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来源于罗定市中医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经腰椎MRI、DR及腰椎间盘CT检查明确腰椎椎管狭窄,出现腰腿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精神异常、认知障碍以及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并且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0)男17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3±8.52)岁,病程4~12个月,平均病程(7.02±2.31)个月;而实验组患者(n=42)男17例,女25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4.97±7.65)岁,病程5~12个月,平均病程(7.28±2.2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所选取的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三维腰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约患者体重1/2~1/3(视患者耐受为宜),牵引纵轴角度-5°~10°,左右旋转15°~20°,牵引30min/次,1次/d,共治疗7次;实验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先经影像学检查确认治疗节段,取俯卧位局部麻醉,于棘突侧一横指处竖直缓慢进针至L4/5或 L5/S1椎板间孔。1次/d,连续治疗3d为1个疗程,后休息1周,共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方法
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症状,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疼痛强烈,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采用日本骨科协会疗效标准(JOA)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满分29分(含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等4大部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恢复越好,且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标准[3]。若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视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功能部分恢复正常者视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VA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幅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组nVA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tP实验组426.84±1.461.05±0.228.671<0.05对照组406.79±1.533.92±0.875.917<0.05t-0.8466.527--P->0.05<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分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JOA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但实验组的上升幅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组nJOA评分治疗前治疗后tP实验组426.47±1.2122.08±7.187.085<0.05对照组406.51±1.3815.34±6.275.229<0.05t-0.9115.439--P->0.05<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间差异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分组n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n/%)实验组422613339/92.86∗对照组4011171228/70.00
注:*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χ2=10.17,P<0.05。
3 讨论
腰椎椎管狭窄症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其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该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休息状态时常无症状,但行走一段距离后常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从中医的角度上看,腰椎管狭窄属于痹证、腰腿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在于肾气亏虚、气血不足,难以濡养经脉,加上风、寒、湿等外邪干扰致使经脉闭塞,不通则痛。目前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常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小针刀因其独特优势在老年腰椎管狭窄治疗中应用较多,该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恢复快,可通过切断部分黄韧带、松解椎管粘连组织等发挥椎管内减压作用,同时可以发挥针刺作用,有通经活络、畅通气血功效,进而达到解除腰椎管狭窄所致疼痛症状[4]。
从本研究结果上看,采用小针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为(1.05±0.22),较采用三维腰椎牵引治疗组患者的(3.92±0.87)显著更优;而JOA评分为(22.08±7.18),较采用三维腰椎牵引治疗组患者的(15.34±6.27)显著更优;并且采用小针刀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86%,显著高于腰椎牵引治疗的70.00%。可见小针刀治疗对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