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斗法”破题“垃圾围城”
2018-11-02孙思
本刊记者 孙思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大作《第三次浪潮》中曾这般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处于世纪之交的垃圾革命”。好一个世纪之交,彼时,北京、上海等8大都市皆因位列全国垃圾分类试点第一方阵而信誓旦旦……18载已然过去,大多数试点成果却不尽人意:相关工作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滚芥投针、进展迟缓……
一直以来,垃圾分类常常被误读为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二选一模式即可,前不见分类者,后不见分类处理,唯垃圾桶最迷茫。其实问题绝非落在一处,而在于对全流程缺乏系统管控。何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又该作何界定?一旦标准模糊,公众自然手足无措。不乏更为荒唐之例,分类完毕的垃圾又在其后续处理中被重新混作一团——前端垃圾分类,后端一勺乱烩,此等语境之下,试问谁又愿意费时用力多此一举?
事实上,社会文明的递进,总是生活习惯、社会意识、市政管理三者集体映射的结果。仅就垃圾分类而言,所指涉的亦绝不仅仅是普通的物理拆拣过程,而是生产生活观念之嬗变——通过分类让垃圾减量,更是为城市发展减负!
杭州
落实垃圾“三化四分”,打造最美永续“城市出口”。
杭州市在分类垃圾的转运及末端处置环节皆积极引入企业专业化管理模式,其成功运行成为该市环保领域的独特风景线。为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提升杭州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杭州市环境集团公司一直作为杭州生活垃圾运输及处置的主要企业,发挥其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实施分类运输,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处置与环境教育工作。
一方面,该司倡导“绿车绿桶、黄桶黄车”,打造垃圾分类运输的“杭州模式”。首先,开展了清洁直运工作。为有效解决杭州生活垃圾集疏运难题,杭州自2009年9月25日起启动了清洁直运工作。为此,杭州市环境集团公司在国内首次明确了“清洁直运”的概念;形成了桶车直运、车车直运、直运替代、以车代机、厢车对接5种清洁直运作业模式;实施五定五公开(定点、定时、定次、定类、定向,公开垃圾桶数量、公开收集清运时间、公开日清运频次、公开投诉电话、公开责任人)服务监管模式。现在,杭州市的垃圾终端清运系统在车辆外观、车辆设备先进性、标准化分类清运方面均已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其次,创新分类运输模式成效显著。当前国内各大城市在落实分类运输时都遇到了“混收混运”的难题,2017年4月,杭州市环境集团公司联合杭州市城管委按照“按类收集、按色收运、专车专运”原则,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绿车绿桶、黄桶黄车”为标志的杭州标准化分类清运体系,从而提高杭州垃圾分类运输的视觉识别度,更方便市民对公司垃圾分类清运工作实施监督。近期,该司亦全面升级垃圾车GPS及视频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截至目前,杭州市环境集团拥有分类垃圾清运专线164条,其中厨余(厨房)垃圾清运专线65条,其他垃圾清运专线71条,餐厨垃圾清运专线28条。
另一方面,推动末端分类处置工作有效落地。分类处置暨垃圾资源化工作是整个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破解垃圾围城难题,推动末端分类处置工作有效落地,杭州市环境集团近年来在对国内外垃圾处理新技术进行大量调研及开展中试的基础上,实施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实施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及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中试项目,不断探索“新答案”与“新路径”。
此外,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面,杭州市深入贯彻“垃圾围城,文化解围”理念到实践,一是外延扩张“跟着垃圾去旅游”环境教育旅游线路。2011年4月既推出中国首条生活垃圾处理“集、疏、运、填、复、用、观”环境教育旅游线路——跟着垃圾去旅游,让市民亲身感受日常生活垃圾从前端收集、清洁直运到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整个流程,自线路开通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逾20万人。二是做深内涵,用“垃圾与文化”推动市民心灵减量。“垃圾围城”是社会性问题,引入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是破解该困局的唯一途径。为此,杭州市环境集团一直致力于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推动社会共治模式。
长沙
打通“任督二脉”,助力垃圾分类链条成型。
垃圾源头分类和处理终端配套可以说是垃圾分类的“任督二脉”,其难点也正在这两头。
在国内许多试点城市,垃圾分类之所以推行多年而效果欠佳,其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分类、转运、处理三个环节彼此割裂。而长沙市在此方面可谓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该市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整体可分为前端、中端、末端三级,分别对应垃圾收集、垃圾转运及垃圾处置三个环节。
其中,前端指设环卫工人及机械普扫后实现垃圾入站,居民进行分类投放,公共垃圾站、小区垃圾站的垃圾以“日产日清”方式集中运送至该市垃圾中转场,大中小餐饮企业门店的餐厨垃圾皆由社会化公司集中收集,园林、果蔬、旧家具等则由各区自行收集;中端则是由垃圾中转场集中完成压缩,再通过大型密闭式集装箱车转运至该市固废处理场;在末端处置环节,长沙市生活垃圾目前仍以清洁焚烧为主,辅之以卫生填埋,在此过程中,来自全市大小餐馆、食堂等餐饮机构产生的餐厨垃圾均已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任督二脉”不打通,整个垃圾分类体系则无法建立,而只有形成有效的闭合链条,垃圾分类工作才能持续有效运行。
源头减量最关键,末端处置亦不放松。为此,长沙多措并举,力促生活垃圾减量不遗余力。
首先,采取生活垃圾处理阶梯式计费管理方式。即以2017年各区县(市)进入垃圾中转场(填埋场)的年度生活垃圾总量为基数,合理下达2018年分类减(控)量任务指标,各区县垃圾处理年度总量高于减(控)量目标任务部分,按阶梯价向市财政缴纳分类控制费;少于减(控)量目标任务的部分,由市财政对相关区县予以奖补。
其次,通过分类试点、服务外包、前端分流等多种措施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试行装修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试行农贸水果市场果蔬垃圾以及园林绿化垃圾等易腐有机垃圾集中回收综合处理;各区县(市)可选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公司对辖区内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另外,还通过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推行净菜进城等方式减少商品生产、流通、使用等过程中的垃圾生产量。
同时,该市还辅以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由生活垃圾的输出区县向生活垃圾终端设施所在的区县缴纳一部分生态补偿费用,以促进垃圾设施与周边地区发展和谐共处及垃圾导出地区依照规划自建垃圾转运处置设施。
宁波
直击每一个小我,成就垃圾分类影响力。
公众是垃圾分类的主体,其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垃圾分类的最终效果。作为世界银行选定的亚洲地区唯一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项目的城市,宁波在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实践中自有其心得体会。
该市不仅注重整体社会宣传氛围的营造,同时亦积极探索与高校展开合作,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及传播学原理,研究不同群体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其范围覆盖到社区、学校、政府等各类社群,充分发挥每个小我的影响力,力推整个社会主动融入生活方式大变革。
一方面,致力于氛围的营造,使得垃圾分类人人知晓。在宁波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垃圾分类宣传画面,打开报纸、翻看手机新闻,不时有垃圾分类资讯跃入眼帘;走进社区或单位,相关宣传海报更是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该市还成立了市区两级垃圾分类讲师团,身经百战的讲师们深入到社区、学校、机关、国企等单位开展形式各异的培训活动,帮助垃圾分类的概念深植人心。近五年来,宁波市区两级共组织各类宣传活动4000余次,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2200场,直接培训人数达14万余人。
另一方面,重视人群的精准定位,不同对象采用不同宣传手段。宁波注重研究不同对象的特殊性,致力提高相关宣传效果的靶向度和准确性。针对社区居民,该市精心制作购物袋、小毛巾等接地气的小礼品,拉近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并开展寓教于乐的社区文艺活动,提高垃圾分类知识的可欣赏性和可接受度。同时利用该市智慧环卫平台,从源头上追溯厨余垃圾质量,并有针对性地登门指导,提升源头分类成效。对执行力强的社区,实施每月每户一元的奖励机制,设置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光荣榜,向其派发生活用品,并评选出优秀社区、优秀家庭予以全市表彰;针对在校学生,注重学校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宁波市每年联合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系统垃圾分类校园推进会,从体系和工作职责上要求学校将垃圾分类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加以落实。近年来,通过在中小学全面推进“五个一”制度(一个体系、一套设施、一支队伍、一本读物、一堂课),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借由“高校+”理念的提出,推动高校青年力量走进幼儿园和中小学,以结对形式丰富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园垃圾分类文化,并评选出年度示范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在该市校园群体中有效推广开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德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行“积分超市”模式。
早在2014年5月,建德市既着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过几年工作探索,形成了具有建德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2017年2月,建德获评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优胜县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市16个乡镇街道累计建成垃圾资源化处理站27座、村集中投放点1974个、可移动大垃圾桶16651只,户用分类垃圾桶160548只,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化管理平台1座、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78家,2018年分拣可回收垃圾497吨、可腐烂垃圾1768吨,共计生产有机肥263吨。在建德,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已经有效形成了“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镇分类运输、市(镇、村)分类处理”的新型垃圾分类处理机制。
以杨村桥镇为例。该村积极推进“积分超市”模式,农户按积分奖励分类投放、村督导员分类指导收集、镇外包分类清运处理、全过程奖惩考核相结合……
首先是党员干部联动,注意工作实效。选拔认真负责的党员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每村督导员名单上墙。早上6-8点(按季节调整),垃圾分类督导员按时到岗到位,对前来投放垃圾的村民做现场讲解并现场打分;该村设立积分兑换超市,每月兑换一次,农户可根据积分情况在兑换超市选择自家所需积分等价物品。
其次是做好分类投放,坚持分类清运。垃圾运输机制按照不同处理方式制定,不可回收的垃圾运输处理,其他垃圾进中转站统一运往填埋场处理;厨余垃圾由镇按区域统一配备人员和车辆,以桶换桶清运方式单独运输至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处理,可回收垃圾作为保洁员的福利,由保洁员联系废品收购点自行处理,有毒有害垃圾由村镇统一回收。
再次是加大和强化奖励机制,培养群众自觉。建立积分兑换制度,以期短期内转变居民垃圾投放思想观念。物品的资金主要以镇补助为主,全年补助到各村达76万余元。与此同时,为鼓励先进,对各村每月分类积分前6名的农户实施奖励。每月明查暗访,每季度进行一次大的检查评比,实行百分制考核。对于落后村则责令进行整改,并实行村主要领导约谈制,年底适当扣除环境卫生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