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和挑战

2018-11-02陈立雯

中华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收运厨余垃圾处理

陈立雯

乡村振兴战略之下,农村环境治理被提上日程,包括当下较严重的垃圾问题。垃圾围村现象比比皆是,现象的背后,是过去几十年来农业种植和消费模式改变的结果。一方面,原有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系统逐渐瓦解,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和种植中,可以实现废弃物和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构成小的生态循环系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在大量农村逐渐消失,农业种植中有机肥的弃用,使得整个生态循环系统不复存在,闭环系统出现漏洞。这个瓦解导致泔水和厨余等废弃物无处可去,成为垃圾。另外一方面,农村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上世纪80年代前后相对自给自足的生活已经打破,不管是生活必需品还是消费品,越来越多依靠外来购买,购买中产生大量不可降解物,且包含无法通过农业种植系统消化的包装物和一次性用品比如塑料包装,成为垃圾。

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我国乡村居住和农业种植不同,经济发展有别,垃圾产生和处理情况也呈现不同现状。从过去近10年的农村垃圾产生和处理来看,我们的农村垃圾大致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垃圾围村,没有任何政府组织的收运和处理操作,垃圾被随意丢在房前屋后、坑洼处,或者水塘河流里,或者房前屋后露天焚烧。第二种情况是,有村级或镇级政府组织的垃圾收集,在村里定点设置垃圾投放容器,集中清运后露天填埋或者焚烧。第三种情况是, 由县级政府组织收运和处理力量,将村里产生的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到县级垃圾处理设施填埋或者焚烧。

前两种垃圾现状都没有真正治理,而第三种垃圾收运和处理方式,也只不过是重复城市混合垃圾收集和处理的模式,不符合农村多元化的居住和生活现状。

因地制宜的分类之路

我国广大农村,拥有熟人社会的组织形式,其垃圾治理真正要走的应该是一条不同于城市,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治理之路。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垃圾治理的长治久安。

针对当下农村出现的垃圾问题,近些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提出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但是,这个模式并不符合部分农村目前的情形。因为我国很多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特别是山区,不可能和城市一样,把垃圾从一个只有几百人居住的村庄运到几十公里外的末端处理设施里处理。

首先,我国目前大多数县城已经建成了自己的垃圾处理设施,主要以垃圾填埋为主,江浙一带则以焚烧为主,这些垃圾处理设施大多只是覆盖县城区域产生的垃圾,并没有辐射农村地区。很多地方县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在接收农村地区的垃圾后,垃圾处理量猛增,填埋和焚烧量远远超出设计能力,超负荷运行,造成污染。直接后果就是建设更多的填埋场或者焚烧厂,这种不可持续的混合垃圾收运和处理模式就会不断恶性循环下去。所以,将农村产生的垃圾, 集中清运到一个县级混合垃圾处理设施里填埋或者焚烧,不但处理成本大大增加,无法实现减量,财政和各方面投入更是不可持续。

其次,在农村垃圾管理上,我们应该吸取过去30多年来城市混合垃圾处理走过的各种弯路,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分类管理道路,从政策、教育和硬件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走垃圾分类管理的道路。我们可以根据地区特点,探索多元化的垃圾分类道路,这也符合广大农村的多元化特点。

第一,可以探索厨余垃圾等有机物就近堆肥回田,和农业种植有机结合。根据我们在多数村庄调研的情况来看,厨余等有机物占农村生活垃圾的50%以上,各地农作物不同,有些农作物的秸秆或果皮等有机物会在收获季节产生,如果村民从源头进行分类堆肥处理,就减少了一半以上的垃圾。从农村居住分散和多元性的角度来讲,垃圾分类,将有机物就地资源化,可以大大减少农村垃圾集中化收运和处理的财政支出。

第二,公众参与是实现垃圾分类的必要条件。要实现垃圾分类,首要工作就是动员全体村民参与,认识到垃圾随意倾倒和露天焚烧的危害,改变混合投放和倾倒垃圾的行为。农村开展垃圾分类的村民动员和教育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农村居住密度较小,又是熟人社会,入户宣传教育和纠正分类错误行为都比较容易。而经过前期高密集度的垃圾分类指导,村民一旦养成分类习惯,形成垃圾分类的村规民约,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容易保持。根据我们之前推广农村垃圾分类的实践来看,村民都可以在一年之内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第三,垃圾分类后的环境效果立竿见影。当下,农村的垃圾缺乏管理,垃圾围村和露天焚烧垃圾产生的污染非常直观,而一旦开展垃圾分类,禁止随意倾倒和露天焚烧后,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就能改变,这种立竿见影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更容易被保持下去。

在农村推广垃圾分类,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垃圾分类收运方面可以发展本村人员为收运主力,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定时定点收运。这样既可以现场指导村民垃圾分类,保障源头分类的成果,还能避免垃圾分类后的混合收运问题。

在厨余等有机物处理方面,要坚持就地处理的原则。比如在居住比较分散的地区,因为居住和田地往往在一起, 可以考虑每家每户就地处理厨余等有机物。但在一些居住比较集中的丘陵和平原地区,可以实施定时定点收集, 分类后的厨余等有机物可以以村为单位堆肥处理。

而在无机物尤其是可回收物方面, 可以根据每个村的可回收物产生量情况,采取不同收运频率。在这方面,河北涞水县南峪村、湖北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已经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的收运和处理方案,并在短期内都实现了垃圾减量70% 的良好效果。

农村垃圾分类的挑战与出路

2017 年8月至今,垃圾分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农村垃圾管理者的需求,但其实践过程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垃圾分类后,一些可回收物、一次性物品及塑料袋等包装物的后续处理问题;二是垃圾分类在乡村持续开展,形成常态化管理的政策挑战。农村垃圾分类具体分成几类,每个类别里又包括什么样的垃圾,要根据后端处理的设施来决定。对于日常产生的普通生活垃圾,目前主要分成三大类:厨余、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厨余留在村里堆肥处理,其他垃圾由专业公司外运填埋处理。但部分可回收物的去向却是难题。因为目前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完全依赖市场,有市场价格的可回收物才能回收,而大量有再生利用价值却没有市场的部分,比如玻璃瓶、旧衣服等只能成为垃圾。这其中,需要县级垃圾管理部门介入,回收更多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建立政府主导、民间废品回收体系相结合的乡村再生资源回收和转运体系。

目前,农村垃圾分类后不能回收再利用的其他垃圾中,充斥着大量一次性包装和塑料袋等垃圾。在垃圾分类管理中,如何从源头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垃圾,是实现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一环。未来的垃圾管理政策中,必须从源头设计中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实现源头垃圾减量化。

在很多乡村的垃圾分类试点中,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在分类可持续开展方面面临极大挑战。这一问题的背后,反映出农村垃圾治理中,垃圾分类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垃圾分类还不是农村垃圾管理部门的常态工作。因此,要实现农村垃圾分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垃圾分类上升为至少是县级垃圾治理的政策,将分类工作上升为各级垃圾管理部门的常态化工作考核内容。

猜你喜欢

收运厨余垃圾处理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厨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关键问题探讨
厨余垃圾干式厌氧工程接种过程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NO TIME TO WASTE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