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探析

2018-11-01游前程

读天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民俗文化

摘 要: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文分析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并对促进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石家乡;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民俗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生产技艺、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总和,是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样式,是民族的精髓、象征和代表。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变化,在“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旅游思潮的引导下,民俗文化正好迎合了人们“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使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石家乡位于石柱县东北部,东靠黄水镇,南接鱼池镇,西连王家乡,北邻临溪镇,属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及“中国黄连之乡”的一部分,毗邻千野草场风景区,处于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的腹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2016年,全乡林地面积60431亩,森林覆盖率为69%,最高海拔1400米,最低海拔800米,属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变换明显,植被繁茂;辖区内土家族人口占85%以上,土家特色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十分明显,至今仍随处可闻土家方言、可见土家传统服饰,哭嫁、斗锣等传统土家婚丧嫁娶习俗。境内有幅员2.2平方公里的安子沟水库、延绵百里的麦石溪原始森林、独具风情的自然景观“银杏林”,还拥有全县最具代表性的土司文化地主庄园——“姚家大院”和王家“老房子”、巴盐古道沿经而过,2016年11月,黄龙村池谷碉楼、安桥村姚家大院、九龙村王氏大院被纳入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历史文化厚重、乡村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一、 民俗文化和旅游业的互动关系

(一) 丰富的民俗文化是石家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由于典型的土家族聚居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石家乡古朴、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完好的自然生态,至今保存着神秘而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一是精品特色村寨保存完好。通过修缮保护土家特色院落,重点修缮池谷碉楼、新屋、紫荆坪、幺店子4个核心院落。二是充分挖掘土家民俗文化。全面挖掘、整理传统民谣、舞蹈、故事传说、土家习俗,利用“大黄水”旅游旺季,定期开展篝火晚会,普及土家摆手舞,动员乡村旅游接待点播放啰儿调等土家音乐,多形式展示土家文化。三是“还原”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还原“王家老房子”、“姚家大院”、“巴盐古道”、“梦里荷塘”等民俗文化特色景点群,以王家老房子、姚家大院、梦里荷塘为腹心,以黄龙村池谷碉楼、特色村寨、巴盐古道、银杏林形成乡村旅游示范带,石家民俗文化“名片”凸显。

(二) 石家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其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依托,发展旅游业,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就是对民俗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1. 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就要对一些遭受破坏的少数民族古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重现其昔日风貌;并对当地一些古代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对一些趋于衰退和消失的民风民俗进行抢救,使其得到复活和振兴,也必须更加重视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使其得到传承。

2.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当地居民得到实惠后,将会意识到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从而提高了居民参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效益和主题公园的建设不同,投资少而见效快,它投入的只是一个概念,如开篝火晚会、跳土家摆手舞、唱土家音乐“啰儿调”、“六口茶”等等,许多游客因“欲一睹或体验这‘文化景观”而来。对当地居民来说,跳一场民族传统舞蹈、唱几首歌谣总比上山干一天活或比进城打一天工要强得多,也快乐和划算得多,因而居民参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很高。

3.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有了更充足的资金保证。2015年,石家乡接待旅游人数10.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是883.47万元,到2017年,接待旅游人数为1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是1226.62万元,因此有了充足的资金可以用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二、 促进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措施

(一) 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民俗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民俗文化是石家乡旅游开发的基本财富,是最具吸引力的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石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不等于先进文化、优秀文化,其中那些落后的、愚昧的,明显已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传统文化,不必过分强求保护,重要的是保留下历史资料。而对于传统文化中先进的内容要大力弘扬,充分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组合,提升民俗文化资源的质量和品位,从而提高石家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以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 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开发力度,确保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建设规划是有序开发的基础,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和相对独立的民族聚落中形成的,因而具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因此“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应先行”。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加大民俗文化保护和开发力度。一是完善民俗文化景点。二是建立生态博物馆。三是开发和生产少数民族工艺品。

(三) 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创新,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要使石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要走向全国,振兴石家旅游、振兴石家经济就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创新首先是挖掘抢救民俗民间文化,精心筛选,汲取精华,升华创新,整理出有价值有特色的民俗成果,加以创新并打造自己的民俗品牌;其次是对石家民间歌曲进行创新,要深入发掘其中的流行因素,创作出既有地域民族特色,又具有流行文化特点的通俗歌曲,进一步增加吸引力,为群众喜闻乐见。第三,石家的少数民俗舞蹈也要不断地创新,它源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其表现内容及表演意义可进一步提升,促进民俗舞蹈的社会化。另外,民族服饰也需不断地创新,如土家族服饰可多做一些绣花,丰富民族服饰的外表,进一步增强民族服饰的美,以使它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有利于世人的接纳。

(四) 突出民俗文化特色,开发旅游精品

随着游客的旅游经验更加丰富,旅游心理更趋成熟,那种雷同化的,毫无特色的旅游资源已无法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一定要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特色,因为民俗特色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能否进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关键。

作者简介:

游前程,讲师,重庆市,重庆市石柱縣委党校。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