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11-01汪贵敏

读天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提高新课程有效性

摘 要:新课程理念条件下,小学数学中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新课标入手,指出了当前小学数学低效课堂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提高;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我们开始对课改历程进行回顾,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从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举措。

一、 当前小学数学中低效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一) 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教学以“五个中心”为主,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课为中心,教师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做题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演“教案剧”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习惯于“专制式”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式”的学;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学习效益差。

(二)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重负低效

教师是“水桶”,学生是“水碗”,课堂教学是“灌水”的过程。“延时之风”“题海战术”“增压之道”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三) 重知识传授,忽视方法的引导和学生体验

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而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比较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考、不会质疑,不能创新。

(四) 教学活动形式热闹,缺乏实效

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 以情引学,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对你有感情,就会喜欢你所教的课。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言信息,行为信息的传递,更应重视情感信息的交流。这就需要我们来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即创设对数学学习能起衬托、渲染、促进作用的一种学习情境。具体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爱意,以此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氛围中产生学习动力,愉快地进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和蔼可亲、自然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的确,这种语言犹如一种润滑剂,恰当地使用可以缓释师生间的矛盾及尴尬的局面,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此外,我们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 以法导学,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了解一些数学知识,而应该积极钻研一些问题,从而取得一定的兴趣效能。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领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实现有效学习。

(三) 创设悬念,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果说好奇是偶发的,暂时的兴趣,短暂且不稳定,那么我们就应把好奇和求知结合起来,在求知欲的影响下,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记忆和思维都处于最佳状态。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可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境。开始前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就会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然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生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四) 关注差异,提供学生发展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是在内容安排,教法选择、学法使用、练习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要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设计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有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基本、综合、开放分别作为各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有时同一练习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我们要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出发,从學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育人的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数学素质,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祝圭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M].数学大世界,2017(05).

[2]李银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名师在线,2017(08).

作者简介:

汪贵敏,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贞丰县鲁贡镇弄洋小学。

猜你喜欢

提高新课程有效性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