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微课之“水” 润分层次教学
2018-11-01张考佳
张考佳
一、微课资源在分层次教学中的可行性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实现最优化教育教学的教学研究和實践活动,切实贯彻了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微课进行分层次教学活动可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非常好地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资源运用到分层次教学中,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思维发展的能力、智力和认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确立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考虑了优秀生的“不够吃”的问题,也考虑了后进生的“消化不良”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
二、微课资源在分层次教学中的设计要求
(1)引微课之“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化学理论繁多,单一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疲乏,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尤为重要。注意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去,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而微课教学,集语言、文字等多种教学媒体于一身,创设耳目一新的教学情境,其生动性、趣味性牢牢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引微课之“水”,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感知能力。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化学的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观念。如微粒观的初步建立,就必须在化学理论教学中体现出来。引微课之“水”,来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感知意识。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课中,由于微观粒子运动的无法感知,多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感觉非常吃力。为了能让学生观察到弱电解质的电离情况,可以制作电离等微课,让学生通过动画理清弱电解质电离的实际情况和本质特征。
(3)引微课之“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微弱,或无法感知、安全性差等,导致后排的学生无法正常观看,无法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实验微课的运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的教学中,需要考虑氢气可能会与氯气温和爆炸、氯气漏泄等问题。而运用微课来完成本实验,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注意到不同操作带来的不同后果,从而强化安全意识,认识到按操作规程完成实验的重要性,引微课之“水”,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微课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淡化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实验仍然是微课实验所无法代替的优势,微课是对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微课资源在分层次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教师制作不同微课资源,通过相关微课教学教育素材,形成一系列微课资源库,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资源学习,解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难点,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微课资源的使用,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起到了教学引导作用,推动了微课教学与分层次教学的双向融合创新,突出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支撑作用,实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性作用,引微课之水,寓教于乐,优化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1]陆 亮.分层教学下中考化学复习微课的教改尝试——以实验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10):7-9.
[2]宋 乐,陈虹利.高中化学教学应用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