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承中国画

2018-11-01梁勇

求知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徐悲鸿技法笔墨

梁勇

一、让学生参与实践,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当我发现在学生中有轻视中国画的倾向的时候,我便适时采取一些方法想要扭转这一局面。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书画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会,以引起学生对中国画的关注。其次,让学生收集整理与中国画相关的资料,拜访当地知名画家,并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成文,使学生对中国画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将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各组的成果,并且提出存在的問题。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在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寓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加深学生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可以再衬以徐悲鸿事迹简介。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的壮美。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画

中国画教学开始从随意性的笔墨游戏入手,引导学生体验泼墨和晕染的艺术效果,逐渐熟悉笔、墨、纸等工具的性能。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又是一种国画技法的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情趣。学生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作画,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待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再画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因为藤蔓植物的叶子、藤都有相似之处,只在果实上改动一下即可,有利于学生掌握。

如何让学生对中国画感兴趣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直接演示的技能不能丢,现在很多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更多的作品,以为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得更多、更全面,殊不知,这样便忽视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能者形象。对此,教师应用自身良好的业务素质、艺术修养、人格魅力去激发、感染学生。

三、明确责任,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建立兴趣小组、举办校园艺术节以及参与实践与探讨等,让学生真正认识中国画的艺术价值,意识到中国画的艺术生命力。这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以及要从事这项艺术工作的渴望,激发了学生传承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李洪贞.论中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侧重点[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王 洋,陈 博.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徐悲鸿技法笔墨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手绘技法表现
《墨猪图》
作品一
秀秀台
徐悲鸿的底线
为练笔墨才写荷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