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探析

2018-11-01赵凯杰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中信息繁杂丰富,不仅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对于处在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有着双重的影响作用。本文从“互联网+”出发,探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前瞻性地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新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26-02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更加便捷、更加迅速、更加开放,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网络在各方面的应用,网络平台早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宣扬个性、寻找寄托的主要场所,互联网也越来越成为思想交锋和舆论争夺的堡垒。网络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诸多不良思想得以迅速传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发挥好网络的作用,使其为我所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转化,是当今教育界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互聯网+”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实惠”

(一)网络平台为校园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

“互联网+”时代,各类社交媒体争相发展,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人人皆知,高效的信息传播途径,带动了高校文化的传播速度,学生间通过互联网传递着大家的各式情感诉求,包含价值取向、观点看法的各类信息汇聚交织,使得互联网平台成为高校文化的聚积点。同时,各类在线学习平台的发展,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便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简便。

(二)网络的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由于网络中的个体相对现实世界有着隐蔽、虚拟的特性,人与人之间没有阶层、地位的差异,相互间的交流更具随和性。由于以上特点,在网络中表达诉求,发表见解相对更加自由。另外,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高效性使得信息的传递与回应变得更加迅捷。种种优势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不仅利于课余交流,也利于教学实践。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被彻底打开,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掌握学生切实的思想问题,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和真实诉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效。

(三)网络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现代化

网络平台,不光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还丰富了信息的维度和广度,网络时代的实效性,使得知识的更新发展速度较传统时代有了质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网络可使实例更鲜活,与学生更亲近,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感受,提升教育的效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现代化。

二、“互联网+”时代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网络的普及,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提升了教育的效率,丰富了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各类思想文化的交织传播,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一)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在“互联网+”背景下,每个个体和终端都是网络大环境中的受体和主体,多种多样的观念和思想充斥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年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在网络传播充满强烈主观性的言论,学生尚不具备辨别能力,容易对其产生影响。目前,高校对于网络的管理还属于一个较低的层次,网络信息存在诸多盲区。这就使得网络环境复杂化,无形中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学生思想更加多样,难以预测

丰富的网络信息的传播,一方面使得学生更加博学,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思想更加复杂,难以预测。传统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相对单纯,接触社会事件相对较少,只需加以正确引导即可。如今学生信息获取量巨大,思想相对复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这不仅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更加难以预测。

(三)不良信息充斥,学生易受影响

目前,我国互联网络正处在起步阶段。多数人对网络中的隐患处于麻木无知的状态。近年大量事实一再说明,互联网络既是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途径,也可能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危害国计民生、腐蚀国民灵魂的魔鬼通道。国外敌对势力将互联网络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柔性颠覆”的工具,使用心理战策反、蛊惑煽动、招募非法组织成员、传播犯罪技术等手段长驱直入,不明真相的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三、“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便利,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了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占据网络制高点,引导学生走上思想的康庄大道。

(一)抢占网络阵地,提供解决渠道

抢占网络阵地,就是要率先使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在网络中传播,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交流平台,了解不同学生的诉求,不断完善“软产品”的供应,提升“软服务”的服务质量,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力度。不仅在设备、硬件上要有专项的投入,更要在软件方面做足功课。要培养专门的人才在“阵地”中服务学生,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学生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宣扬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同时,还应当畅通解决问题的渠道,对于学生的诉求,要能准确而敏锐地捕捉到,并作出合理的应对。同时,还应多方面建立信息诉求渠道,对于学生的疑惑、难题,要有线上线下专人解决,通过QQ、微信等即时聊天软件,方便同学生交流问题,也应当建立简便易行的诉求机制,使得学生的诉求能够快速反应,快速解决。关键之处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要能准确及时抓住学生的动态,对于学生的问题,要合理妥善解决,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建立舆情监控,及时发现问题

由于网络中信息的复杂性,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如果对于信息不加以监控,就会使不良信息的传播畅通无阻。高校应当建立一套高效的舆情监控系统,实时对各类信息进行归纳汇总,分析和预测不良信息趋势,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对于学生群体聚集的贴吧、论坛等网络场所,要进行不间断的排查和筛查,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加以正确的引导。对难以判断的信息,要组织专人对信息进行鉴定,核查信息影响程度,及时作出相应决策。同时,还应主动出击,做好舆情干预工作,对于可预见性谣言和负面信息,要组织见面会、发布会等形式正面应对,粉碎谣言,占据舆情有利地位。

(三)加强监管治理,排除负面信息

正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追捧,但是缺乏相应监管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也为不良信息的泛滥提供了温床,造成负面信息无孔不入的传播态势。不良信息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会干扰青年学生的正确认知。“物联网+”时代,急需有力的监管和恰当的治理。高校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环境治理队伍,对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要利用技术手段加以屏蔽,对于网络媒体中侦测到的不良信息,要设法联系发布者删除或同平台所有者共同打击删除。不断治理和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年学生提供纯净的网络环境,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

参考文献:

[1]刘新庚,李望平.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取向的学理思考[J].东南学术,2012(6).

[2]张培方.网络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9).

[3]高磊.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拓展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2(3).

[4]姜巧玲,胡凯.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概况及展望[J].学术探索,2011(6).

[5]聂智,曾长秋.论虚拟社会治理中自媒体舆情引导[J].学术论坛,2011(12).

[6]刘以榕,蒋琪纯.基于“网络社会”环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责任编辑:孙瑶

邮寄地址:山西太原尖草坪区学院路3号。收件人姓名,赵凯杰。联系电话:1538670707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