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2018-11-01孙宇靖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人际社会性格

孙宇靖

摘要:性格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符号,是促成社会个体间差异的核心要素。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一切活动正是性格的外化。作为当代特殊群体——大学生,本文基于所研究的九型人格及FPA性格色彩理论阐释自身所处社会群体的性格多样性,并分析上述理论作为意识对大学生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心理 社会 性格 人际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09-02

人际交往是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复杂、多方面的联系的过程,在社会学中被称为社会互动,在心理学上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组成部分。它是人的社会性本性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正是人际交往活动构成了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

九型人格是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宗旨是从人格内在的发展需求出发,辩证地分析人格自我发展的期望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最早引出这一概念者为美国已故医学博士戴维丹尼尔斯,而究其渊源,则可回溯到古希腊时期。作为能反映个体特征、态度等的尺度,它将人格区分为完美型、全爱型、成就型、艺术型、智慧型、忠诚型、开朗型、领袖型、和平型以及几种包含侧翼(W)的类型,现已成为风靡全球的理论。

FPA是Four-colors Personality Analysis(四色性格分析)的缩写,FPA性格色彩最早由乐嘉引入并提出,他受古希腊时期“四气质类型”理论的启发,将人的性格概括为红、黄、蓝、绿四种,其中红与蓝、黄与绿是几乎对立的性格,四色性格均由人的动机而引申。这一理论也有益于我们了解自身及他人。

谈及两者关系,我认为两者虽各有侧重,但都可作为性格评价的依据。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形成独具一格的个体衡量体系。作为心理学的概念,二者对人力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可以说,两个理论的提出者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先前有关性格的研究成果之大成。然而,九型人格理论的内容更为细化,对人的剖析更为彻底;反观性格色彩理论,它更便于我们理解,是更具世俗化的概念,这一理论将人分为四大类十二小类,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个体性格共性中包含的個性。归根结底,倘若深入研究两种学说对不同性格类型的特点及优劣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对接关系。例如:性格色彩中的绿色以追求安逸、稳定及内心的平和为目标,与典型和平型人格的特点高度相似;复杂的组合式性格黄红又正好与九型中包含侧翼的8W7趋同。就连占比极少的矛盾性格黄绿在九型中也能找到与之对应的8W9。

不可否认,两个理论不可能完全对应,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基本统一,正是这种统一促成了两个理论的和谐共融。当然,上述列举的均为较高的对应可能性,因而未必完全一一对应。特此说明。

基于上述联系,下面本人将结合FPA性格色彩的理论,以学生、师生、“职场同事”三对关系为代表分析不同性格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大学作为一个小规模社会,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个体。同学关系是大学中所有社会关系的主体。同学在校期间社会互动逐渐频繁,由初入校园的“文化震惊”到对校园亚文化认同,找到归属感,通过学习生活以及参加一系列的活动,日益形成一种拟血缘关系。不可避免地,由于不同性格的存在,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遇到种种问题。结合性格色彩理论,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同学间)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把握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性格同学要区别对待。性格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也十分必要,这有利于我们实现社会层面的健康,为学习生活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个体性格随时经历着主次矛盾的斗争,四种性格都有利和弊两个对立面,它的性质取决于在一定场合占据主导的那一面。就同专业学生交往活动而言,从广义上说,红色性格群体可以学习黄色性格群体的执著和蓝色性格的沉稳,而具有蓝黄性格的“工作狂”群体则可以在多与红色及绿色群体交往后得到启发,以此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融入集体生活。在上述过程中,不同性格的个体也应该提高辨识能力,例如:追求完美的纯蓝性格对这一群体取得成就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这是需要维持的。就个体而言,我们要着重把握不同性格色彩个体的弱点,以有效避免冲突。对待具有“演说家”潜质的红黄或黄红性格的人,我们要么少说多听,减少具有打击性消极语言的出现,因为他们同时在乎良好的合群性和他人对其的认可;要么与他们展开具有实质性的辩论,因为他们往往对这种能发挥他们性格优势的活动来者不拒。对待蓝黄性格的个体,我们不能抱怨他们挑剔,不近人情,因为他们恰恰对负面评价敏感,而且极其在乎他人对自身能力方面的肯定。在我看来,客观而言,上述三种性格是最为难以相处的性格,因为纯黄性格的人身上具有独特的传播“正能量”的特质,他们精力充沛,具有感染力。而黄色与红或蓝的结合,极易使性格走向极端。这种极端不同于蓝绿色的内向,他们往往低调、不太引人注目。而蓝黄有勤勉的一面,但骨子里不乏高傲,容易被误认为阴险狡诈之人,而蓝色成分明显的蓝黄性格群体,往往成为大学生活中被挤兑的对象,黄与红的结合的极端则给人以“话痨”的印象,容易使人反感,最终也容易被孤立。通过多接触绿色性格的人,受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或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都能有效改进两者的人际关系。综上所述,尊重个性,在社会互动中求同存异都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这有利于加强学生群体的凝聚力。

(2)(师生间)加强互信的社会交换,及时开展非暴力沟通,促进两个教育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在大学生印象中,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作为高级群体,往往给我们以高不可攀的神秘感。然而,教师作为更有经验的群体,能为我们提供不少宝贵的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而辅导员更是在我们成长路上扮演最关键角色的人之一。因而,师生关系是大学内部个体间基本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也是我们每个学生个体取得成功的关键。基于FPA性格色彩理论,师生都应该在此基础上促进交往,这有利于我们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避免在方向问题这一根本问题上的错误认知。作为学生,以下着重列举学生在处理师生关系时的正确行为。创设一种情景,当我们对老师的做法略有微词时,首先应通过洞悉老师的动机,准确把握其性格色彩,然后从实际出发,与老师进行沟通。针对红色性格的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之沟通,从聊爱好作为切入点,层层深入,切忌拘谨,因为作为上级,红色性格的教师希望他的形象是平易近人的,拘谨则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然而这一做法针对黄色性格的教师则并不适用。相反,在与这类群体的社会互动中,我们要慎重以显示对其最基本的尊重。在提建议之初,我们需要先真诚赞美教师的优点,然后以较委婉的态度旁敲侧击暗示我们自身主观认为的对方的不足之处。而对于绿色性格的教师,博取同情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后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以一种较为直截了当的方式提出自身观点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因为绿色性格的教师首先会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无论是教师对待蓝色性格的学生还是学生对待蓝色性格的教师,都需深谙对方过于内向、敏感的特点,寻找一个相对封闭、周围无陌生人的空间不失为一种策略。在沟通过程中,作为老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给予肯定评价,以取得学生信任。而作为提出看法的学生,面对蓝色性格的教师,态度不宜强硬,说话要留有余地,给教师充足的台阶。我想,做到这些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把FPA性格色彩理论作为一把打开性格奥秘的钥匙,以及认识他人,帮助自身改善社会关系的工具,这在面对具有较高社会等级的群体时同样适用。

(3)(职场中)挖掘人才的潜能,统筹人员配置,充分利用优势,实现组织效益的最大化。社会组织是为实现共同目标,协调彼此行为,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学校中的各类社团、学生组织、部门都属于这个范畴。这里本人着重阐述“上级”学生如何管理“下级”。我认为,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加强内部的团结与凝聚力是实现组织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名负责管理的个体的必修课。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离不开性格色彩理论的广泛应用。例如:在人员的分配方面,可以让红色性格的个体更多地承担宣传工作,让蓝色性格个体更多承担策划筹备工作。对于绿色性格的个体,则可以多从事后勤服务的工作。作为管理人员,要多与蓝绿或绿蓝性格的人交流想法,以得知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安排他们合适的任务,也要多和红绿性格的人交换意见,因为他们是最关注人的群体(FPA理论认为,红、绿关注人,蓝、黄关注事),极易想到人的需求,能很好地扮演辅助管理者的角色。要和黄色性格的人探讨收获与经验,因为他们最具有成为接班人的潜质。当然,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不足也尤为重要,因为容易骄傲也是黄色性格群体发展过程当中易凸显的“人性的弱点”。总之,因人而异是处理这一对关系的关键,这有利于加强组织内部的整合和活力,有利于防止内部人才的断档,也是使每一个内部成员发挥价值的重要保证。

总之,作为一种新事物,将FPA性格色彩理论应用于解决大学生乃至所有群体人际关系,它的正确性虽有待检验,但在当前社会状况下这一理论已具有重要启发作用。加之九型人格理论的普及,两者能充分改变我们的思维及生活方式,揭示人际关系不良的个体原因并解决。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智识,恰当运用两个理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以塑造良好健全的人格,活出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徐菁菁.儿童九型人格鉴定及其交往能力培养[D].安徽理工大学,2013.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俄)伊·阿·季姆娜娅.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人际社会性格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