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理念下高职课堂改革创新研究

2018-11-01郭瓛

求知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策略

郭瓛

摘 要:工匠精神理念源于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形势下的发展方向。高职课堂是学生接触知识和树立工匠精神的关键途径,教师要做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符合市场就业要求的人才。文章从工匠精神理念的必要性出发,推及到高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并对开展改革创新的策略深入研究。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课堂;策略

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了具备专业素质能力的就业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理念侧重于职业素质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为高职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了素质基础。因此,深入研究高职课堂在工匠精神下的课堂改革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匠精神理念的重要性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一理念,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品质,具体到高职教育的层面,就是要求院校培养具备专业精神、创新精神、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精尖人才。近些年,教育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升,颁布了三年教育计划,其中,工匠精神培养是重要的内容。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工匠精神理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高职课堂教育又是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主阵地之一,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进行工匠精神理念下的课堂创新改革可深化职业素质培养工作。新的发展时期,就业市场对人员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某一能力,而是需要多素质人才,工匠精神理念倡导的细致、严谨和敬业等精神和素质恰是用人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符合当前的“品质革命”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可能性。此外,高职教育一直就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育,其融合了企业的要求和岗位规范,教育的导向性和针对性与工匠精神理念相符合,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1]。

三、高职课堂改革的发展现状

工匠精神理念下,高职课堂教育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尤其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时代大背景下,更加需要调整教育形式。但从创新实践的情况来看,高职课堂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是思想观念的偏差。迄今为止,工匠精神的提出时间较短,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和家长对此理念的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也不高,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也涉及的不多。二是教育改革制度的不完善。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职课堂教育的形式,但大部分都是针对专业课和基礎学科,与工匠精神理念配套的制度和教育活动明显落后于课堂改革,甚至处于初级的宣传阶段。三是课堂教育的规划性不强,与工匠精神脱节。由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不健全,课堂教育改革也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且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岗位实践工作未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影响了创新课堂的建立。

四、创新工匠精神下高职课堂改革的策略

高职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宣传和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在新时代和工匠精神理念环境下,高职课堂改革的创新也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内涵,通过有效的策略培养出兼具工匠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职业人才。

1.完善和升级课程体系,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就是为社会输送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在工匠精神理念下,不仅要以社会就业为主,还要融合职业素质精神等优质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课堂改革的创新就要从课程体系的优化入手,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结构内容中。一方面,学校要深入调查市场新信息。现阶段,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涌现,使就业市场的人才要求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而高职院校的课堂教育仍停留在以往的企业用人模式下,滞后于市场信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和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深入市场环境,收集新的就业信息,还要配合企业调研活动,对各项工作内容和目标形成深刻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调整课程结构[2]。

例如,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一般都是以理论、编程、维修等内容为主,尽管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的全方位内容,但从企业和市场需求来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迅速发展使企业不再需要高薪聘请大数量的计算机人员,且企业对编制自己的信息管理体系也不重视,多是购买专业软件公司的系统软件,这就使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课程结构的调整就要依据此形势,既要重视基础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结构,又要融合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重视表达和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包含了电子表格(Excel)和演示文稿(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Office)软件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

另一方面,调研工作的制度化。市场就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高职课堂要想保证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根据发展实际灵活调整课程结构,这也需要高职教师或相关的人员将调研工作落实,必须制定制度以及落实监督工作,确保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

2.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工作,融合工匠精神理念

工匠精神理念下,高职课堂改革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持续的长效工作。所以,在进行高职课堂改革和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地研究课堂教学工作,把工匠精神理念融入教学的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观念,进而实现其综合素质能力和职业观念双重提高的目的。为了完成课堂改革的目标,学校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展开。

(1)多样化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观念逐渐成熟,但因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影响,可能在学习上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长期未得到解决就会导致厌学问题的发生,学习效率下降。教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学方法的创新十分重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堂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学生地位,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综合实力强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构建课程的大体框架和模拟工作,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课程目标。学生则要根据教师的目标努力提高所需能力,尽快进入模拟情境,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课程要求,并通过课程案例的分析,体会到工匠精神。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会注重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课程类型,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能力,且要真心热爱此专业,对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良好的道德素质也是关键。在课堂改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模拟环境,并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案例,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掌握沟通和工作的技巧,也便于其形成服务意识和敬业爱岗的工匠精神[3]。

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需要对其进行引导和约束。因此,高职课堂教育改革也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使用“头脑风暴”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想自由度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理念。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以任务模块的形式,逐步将课堂知识内容教授给学生,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内容中包含的工匠精神和专业技巧,推进课堂的创新发展。

(2)结合实际项目内容。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部分中,教学设计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侧重于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目前,高职课堂教学的方法基本脱离了单一的板书、“灌输式”讲解的形式,引入了“翻转课堂”“微课”等多媒体工具。不过,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程度并不高,特别是对工匠精神理念提及的程度不高,创新改革必须将侧重点迁移到这一方面,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精神素养。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改善传统教学内容中信息滞后的内容和案例,将当前的企业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对真实的岗位需求和职能形成准确的认识。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数都与企业建立了合作的关系,课堂的改革可以利用好这一优势,给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参观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操作中体验新型的技术和理论实践的方法,转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具备改革工匠精神[4]。

3.轉变思想观念,增加实践活动

一切行动的基础都是以思想观念作为基础,要做好工匠精神的高职课堂改革就必须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对学校而言,不能只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上,要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合理地在教材内容上添加这一层面的思想。而对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高职学生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减少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认真思考工匠精神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其原则,以保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一是遵守导向性原则,将敬业爱岗等重要思想作为工匠精神理念应用的根本,以便为学生和时代的发展提供条件。二是遵从主体性原则,在基于工匠精神理念进行课堂教育改革时,把学生作为主体,减少大篇幅的理论教育并把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将工匠精神在进行专业教育时渗透给学生。三是按照层次化原则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文化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的双重目的。同时,课堂实践活动的增加,也有利于工匠精神和技能的培养。工匠精神理念和课堂理论教学都基于思想和精神层面,想要将精神转化为素质和习惯,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工匠精神理念下,高职课堂改革的创新工作不仅肩负着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工作,也要重视职业道德等素质能力,可以借鉴上文提到的几点策略,确保学生具有高度专业的技能和敬业等优质职业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宗勤,窦延玲,韩 燕,等.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3):235-240.

[2]张苗苗.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3]蔡秀玲,余 熙.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16(5):99-105.

[4]徐桂庭.以工匠精神引领时代 以工匠制度创造未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107-115.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