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微课跨校合作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8-11-01覃延超

求知导刊 2018年24期

覃延超

摘 要:微课是我国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繁荣的产物,它已成为国内教育领域最有前景的新生事物之一。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现状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对中职机电类专业微课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在中职机电类专业微课相关资源相对较少,但为了使微课在中职信息化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开发应用,应创新跨校合作新模式。

关键词:微课现状;中职机电类专业;跨校合作

一、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在20世纪60年代,爱荷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课程组Minicourse,这是学界研究微课的起点。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MicroLesson项目,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实施OCW计划,推出微型教学视频。2006至2008年,英国与美国各大高校推出时间短小的微教学视频,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60秒视频讲座》、英国开放大学推出的《60秒探奇系列》。2007年,萨尔曼·可汗成立非营利性组织可汗学院,与此同时,MOOC大规模兴起。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教授首创“一分钟视频”,即“微课程”(Micro lecture),声名远播。

目前,“微视频”应用比较成功、反响较大的是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以及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所推出的慕课,均是以微视频课程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播和教学。这些“微视频课程”伴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在国外兴起,其内涵在不断变化和丰富。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探索。其中就有一位美国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他认为微课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在短时间内进行的实际教学内容,可以方便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学习新信息,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自2011年胡铁生发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的文章以来,由此“微课”一词进入教育者的研究视野。从这一年开始,微课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且发展非常迅猛,发展面广、纵向深。

如今,人们对微课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系统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理论性研究主要包括微课的定义、特征、分类、理论基础、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内容,而应用性研究主要包括微课及微课平台的设计、应用、开发、推广等方面的内容。在胡世清,文春龙发表的《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中文章作者通过从理论综合、微课设计、微课开发、微课应用、微课评价反思分析出,目前我国的微课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的应用研究,占 50.79%,设计研究和开发研究较少,分别占 17.38%和 16.25%;理论综合研究和评价反思研究最少,两者占比之和仅为 15.58%。

那么,现在微课都应用在哪些教育领域呢?通过对相关的文献的研读以及互联网的查阅,发现微课已经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有着不同层次的应用。其中,微课在中小学应用得比较广泛。同时,微课也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不同学科内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相对显得单薄,微课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三、中职机电类专业微课现状

1.政策背景

2014 年國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 号),提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需要巩固和提高,保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 2014 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办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技能大赛以及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结合。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国家是鼓励中职院校建立信息化的公共教学资源,职业的信息化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也是优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其中微课是最为快捷的实现方式。

2.微课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

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可以将其应用于教学。对教学环节中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或专业技术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型课视频,反复播放,或将微课视频输入到学生自己的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上,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与专业技能。这既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又帮助了学生学习、巩固专业技能。

总的来说,将微课应用于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制作或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提供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结构。这既帮助了教师也帮助了学生。对教师而言,最明显就是课堂教学轻松了;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中职专业课教学领域微课的研究还略显单薄。首先,笔者在中国知网中分别以“微课”“中职微课”“中职专业课微课”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发现2016年发表的论文分别为8480篇,350篇,21篇;2017发表的论文分别为5937篇,220篇,16篇。由此可见,有关中职专业课微课的文献资源较少。其次,笔者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阅读,发现大部分的文献都还只停留在微课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判断上,对其应用的模式及实际的应用效果研究比较笼统,并没有过多的描述,这样就会缺少一些指导,并不有助于微课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最后,微课在普通教育中的应用如火如荼,其相关研究也非常的丰富,出现了一大批以中小学微课开发、设计、应用为主题的论文及微课视频资源,但职业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更重视“技能点”,而不是“知识点”。而且微课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起步晚、制作水平落后、可利用的资源比较匮乏、总体可借鉴的资源很少。

四、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微课趋势分析

我国现在的制造业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世界制造中心东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我国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要求人数/求职人数)大于1,而实际情况是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技术工人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4%,但多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依旧是初、中级的技术工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水平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

当前各职业院校的机电类专业课程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这些专业课程内容普遍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中职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以往从没有接触过的。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与专业技能。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各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学机构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微课的教学特点对抽象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演示方面的辅助教学有明显的效果。

五、职业教育微课的跨校合作开发研究与实践——以中职机电类专业为例

1.我国中职跨校合作的现状

跨校合作多出现在高等教育中,纵观教育学跨校科研合作网络的十年演化历程,目前我国大学在教育学科科研合作中约有 400 所学校实现了跨校合作。同样在学术系统中,科研合作现象也无处不在。进入大科学时代以来,超越机构、地区乃至国家范畴的合作发表已然成为知识共享、信息传播与科研创新的重要方式。有学者指出,合作不但能够促进学术交流,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对我国而言,大学之间的科研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国内学术资源的跨组织流动,促进组织协调发展。

然而,跨校合作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并不多见。但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推进现代化成为了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支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资源库是每个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跨校合作、校企合作,构建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与教学平台”显得非常迫切。

2.广西职业院校跨校合作现状

经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河池地区由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主导着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两所学校的教学培训以及赛前技术指导的工作。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两所院校分别建设了一定规模的微课视频资源库,但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仍在建设中,还不能实现全校或两校之间的资源共享。该地区信息化教学建设起步早,学校每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两次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制作微课方面的技术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从2015年起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校赛中的优秀作品会选送区赛,区赛优秀作品选送入国赛。在培训以及信息化教学大赛方面,两所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2015至2017年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区赛的情况: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2015年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2016年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7个;2017年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7个,国赛三等奖1个。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时获区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2017年的区赛中获得了区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广西现代职业技术技术学院对信息化教学的高度重视。虽然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广西现代职业学院有跨校合作,但多为培训交流学习和比赛经验交流。总体呈现出为完成任务或参加比赛而制作微课,有任务、有成果,但应用少的情况。此外,教师完成比较优秀的作品则需要两至三位教师共同合作,耗时长、工作量大。而在信息化教学平台方面建设成本高、资金有限、负担大。

3.政策背景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原则”。具体来说,就是由教育行政主导推动,企业、公益组织、教研机构、电教机构、学校、个人等多方参与,采取开发、征集、购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型微课建设运营方式。特别是在探索职业教育持续化发展过程中,创新改革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微课资源的渠道及模式,成为建设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重头戏之一。

4.职业教育微课的跨校合作开发研究与实践

面对有限的资源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发展现状、师资队伍水平以及生源文化基础差异等不同的影响因素,通过实现校企合作开发和利用课程及微课、实现跨学校的师资共同交流、探索专业建设中微课资源的方式,来应对资源匮乏的问题。

跨校合作是指基于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的校际互动研修形式,特别是在职业学校校际间开展专题微课研究,合作的学校能围绕同专业的相似教学重、难点问题,组成合作互动、资源共享,从而使研究内容更加集中,研究资源更为丰富。特别是开展以“微课”为载体的跨校合作研究,能充分发挥“聚焦”优势,突破研究中的“瓶颈”,实现高效、实效。

跨校合作是指围绕同一学习项目,基于网络传输、互派人员等方式,用于开发和实施项目学习而开展的以资源共享、互动研究、成果共有为目的的跨区域、跨学段的一种学习合作。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实验设备共享、教师资源共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建立区域跨校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要求,是推动协同创新、合力服务和资源共享的需要,更是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和加强实验室资源重点投入的迫切需求。

为此,本着合作创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精神,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携起手来,结合两校国家中职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及机电类特色专业群,将微课技术迁移到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学理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新开发出系列有推广价值的微课,探索出跨校合作的改革有效模式。机电专业微课的跨校合作,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发挥了教育资源最大效益,提高了办学水平,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不仅共同解决了开展微课所遇到的困难,还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增强资源的应用效益和辐射效应,起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建生.教师领导何以可能[J].中国教育学刊,2010(7):56-59.

[2]肖 凯.优秀教师成长的“中国经验”[J].中国教育学刊,2013(3):55-59.

[3](美)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第12版)[M].李 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1,561.

[4]蒋福超,劉正伟.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研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9(10):83-87.

[5]崔允漷,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教育研究,2008(6).

[6]吴振利,饶从满.关于教师合作问题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7]方中雄,陈 丽.外源式学校改进的实践操作要求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