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2018-11-01廖晶晶
廖晶晶
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62号文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明确要求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2018年3月教育部发布《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报告数据显示,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275.69万人次,资助金额1050.74亿元,比2016年增加94.90亿元,增幅9.93%;2017年国家助学贷款共发放284.20亿元,比2016年增加20.99亿元,增幅7.97%。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随着国家对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对“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主体的辅导员,要如何转变工作思路,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资助育人的有效性呢?
一、 做好助学金评选工作,切实贯彻精准扶贫
家庭经济困难作为助学金评选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助学金评选至关重要,然而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以下问题:由于每位学生都有权利申请助学金,因此难免就有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怀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提交申请,相反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困难学生,因难为情等原因,并未提出助学申请。另外,班级认定小组在评定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时较少出现异议,而“一般困难”学生群体评定则相对较为困难,因为考量的因素众多,诸如自然灾害、欠债、长辈赡养、多子女等。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使得贫困认定更加精准、公正呢?
辅导员要准确掌握学生资料,学生入学之后就建立贫困生库,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要尽可能全面、客观、多渠道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除家庭环境、经济收入外,还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而对于单亲、离异、有长期患病家人的特殊群体辅导员要特别关注,从而对学生经济困难程度予以区分。 在班级贫困认定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要全面细致地审核申请材料,证明材料要求至少有镇、县两级民政部门的公章。对有异议的材料要通过私下访谈和借助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核查确认。评定结果第一时间在班级进行公示,有异议能及时反馈,避免出现作假情况。此外,辅导员可利用假期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通过家校互动,让家庭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关怀,同时又能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诚信约束环境。同时,辅导员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引导受助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国家助学金,禁止一切不合理消费和奢靡享乐之风。
二、育人为本,资助与 育人相结合
资助的核心是育人。辅导员应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努力营造关心帮助贫困生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为增强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辅导员要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举措,真正将物质帮助与道德浸润、能力拓展和精神激励有效融合。
1.关注贫困生的思想动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可以定期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座谈会,及时了解贫困生所思、所想、所需。日常通过查课、查寝、谈心谈话,了解其家庭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压释惑。
2.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贫困生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群体,辅导员要定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自信心训练,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畏难、怨天尤人等思想,引导他们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可以通过晚点评、班会等场合进行主题教育,用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或者是身边优秀的榜样激发和鼓励贫困生,使他们认识到很多成功人士正是在逆境中克服困难、迈向成功的。日常也可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多给予正能量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明白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树立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生活理念和作风。
3.积极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有为青年
当前大学校园的主力是“90 后”,部分具有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把助学金当作理所应得的,缺失诚实守信、知恩图报、责任担当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辅导员对此要经常开展相关主题教育,从正面引导和影响学生。
辅导员可通过开展爱国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他人,坚持社会正义,以及愿为党、为国、为他人奉献的意识。还可组织受助学生参与校内外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在零报酬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奉献时间、精力和技能等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传递爱心。
辅导员要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感恩主题教育,宣传大学生身边的感恩故事,引导受助学生通过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获取各类荣誉等方式提升自己,以此来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也可以以助学金发放为契机,开展感恩励志主题的征文比赛,通过笔墨抒写出受助学生的心声,从而更好地培养良好品质。还可以通过家校互动,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通过电话、QQ、微信、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此外,在当前校园贷泛滥、舞弊之风盛行、助学贷款失信等大学生诚信缺失极为严重的情况下,开展诚信教育势在必行。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如大一新生重点开展诚信处事、诚信考试主题教育,可以搜集关于诚信的古诗、古典在班会上普及和傳唱,先入为主,引导正确舆论氛围。大二、大三的学生可以结合杜绝校园贷开展诚信主题教育,还可结合寻找校园 “自强之星” 评选活动,让优秀学子深入课堂,在班级宣传优秀事迹,树立诚信为人的良好榜样。同时要做到有奖有罚,对身边守信的同学及时予以表扬,而有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除了给予批评、处分外还将在学年评优评先、入党资格上一票否决。毕业班的学生则要重点进行助学贷款诚信还款教育,让诚信深入学生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诚信之风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4.关心贫困生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将物质帮助与能力拓展完美结合
贫困生受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普遍有学习困难,且在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辅导员要切实将扶困与扶智相结合,把对贫困生的能力帮扶作为工作重点。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激发贫困生的上进心,同时,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通过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来切实提高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很多贫困生由于极度自卑,一遇到集体活动就逃避退缩。辅导员要引导贫困生建立“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思维,鼓励贫困生多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对于各方面能力相对欠缺的贫困生来说,就业压力更是巨大。因此,辅导员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辅导员应该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竞争,在向用人单位推荐人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参考文献:
[1]刁艳红,张小东 .关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6).
[2]李 莉 .浅析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J].昌吉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