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育学课程中的美育
2018-11-01杨娟
杨娟
一、美育的概述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即提高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从我国古代的传统教学角度来看,美育方式其实早就存在,有较长的历史。
比如《周易·豫·象》记载的“先王乐教”,就是美育传统的很好体现,古代的教育思想为现代美育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美育的目的及意义
从美育的目的来看,其主要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而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第二,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第三,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
所以,语文教育学课程中的美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体会文学的“美”,发现文学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美育的大力施行能够不断地平衡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因此美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不可或缺。
三、美育在语文教育学课程中的现状
在语文教育学课程中,美育并不能起到直接提升学生成绩的作用,在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来美育的具体成果。这就导致任课教师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教育,而将全部的教学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上。同时,由于“快餐文化”的兴起、异国文化的冲击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导致审美观异化、美德培养缺失。
四、语文教育学课程中美育的实施方法
1.挖掘文学之美
语文课本集中了几千年来最为优秀的文章,有合纵连横的张仪,也有远交近攻的范雎;有讽齐王纳谏的邹忌,也有纸上谈兵的赵括……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学之美,并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方面的教育。
2.带领学生领略文学之美
任课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领略文学之美,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可以让学生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高处不胜寒”的落寞。让学生与作家、与历史人物的灵魂产生碰撞,心灵接受崇高的洗礼,更加接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激发学生审美体验的积极性。
3.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任课教师在进行美育时,需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辩证关系。比如,《孟子·告子上》中的人性是善的,而《荀子·正名》中的人性是恶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只有讓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丑善恶”,才能与文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进而陶冶情操。
4.以情动情,引入意境
在语文教育学课程中,任课教师在讲授课文时需要适时加入自己的情感及感受,以在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境。比如,在学习《水调歌头》之前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思念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思念到底为何物。让学生能够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美育的效果。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正确的审美观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形成的,因此任课教师不能过于着眼当下,要多考虑学生的未来。教师需要在语文教育学课程中充分借助美育的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才是美育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康梅蒂.强化美育 提高素质——浅谈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52-54.
[2]吴 玮,刘雪苗.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熏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