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法在新疆预科班传统文化中的运用
2018-11-01李永婷崔静
李永婷 崔静
内容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授课对于加强预科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维护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新疆预科班的文化课堂上使用项目学习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建立了中华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中国历代王朝》教学为例,对项目学习法在新疆预科班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思考。
关键词:项目学习法 新疆预科班 传统文化
一.项目学习法理论概述
对于新疆预科班的传统文化教学,课堂教学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面对预科班学生对于中华文化陌生,学习基础差的问题,如何寻找到一种适合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强化预科班学生对漢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汉族文化的能力,而项目学习法便是一种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能够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项目学习法的内涵
所谓的项目学习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课程项目,共同完成系列教学活动。德国教育RudolfPfeifer认为:“教育中所谈到的项目,是将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主线和驱动力,最终让学生达到最终学习的目标并在实践中能够增长经验。
因此,项目学习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围绕学习的主题,在相应的时间内通过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其学习的能力。项目学习法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的环境及学生的特点等因素进行任务设计,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
(二)项目学习法的运行模式
项目学习法在实际的运用模式中可以分为整合模式和线性模式。
一是整合模式围绕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这一中心,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去确定项目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及运用方式等。项目的内容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调整。这种类型的项目学习法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好的文字理解能力,项目组织实施的难度也较大。因此针对新疆预科班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基于学生目前现存的文化理解难的问题,该种项目实施的模式是不适合的。
二是线形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预科班的传统文化教学是比较合适的,项目的设置考虑到了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特点,强调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协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的目标。线性模式的特点是在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在线形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对中华文化认识的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线形模式是最好的项目学习法的实施模式,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强调老师的参与,项目的实施时间较短,项目实施难度较小。
二.新疆预科班传统文化教学中项目学习法的应用研究情况
(一)项目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在新疆预科班传统文化教学中项目学习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确定合适预科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为项目学习法奠定基础。
由于预科班的学生与汉族学生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陌生的,因此面向汉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于他们的学习是不利的。因此目前预科班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一是在教学内容的选题上,突破现行的中华文化课本题目,根据目前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以及预科班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5个认同来共同确定教学内容。例如,现行的中华文化课本上并没有《杰出帝王》这个专题,但是中国古代的帝王手握天下权柄,他的决定,主导了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历史的走向,也决定了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等的发展现状。对后世影响深远,认识这一点,可以让学生,极大程度地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其确定为教学内容。二是在授课方式上。为了更好的促进预科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再仅有一位老师进行授课,而是通过专题制的教学模式,每个专题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分为两个大课进行,同时每个老师要负责一个课题。专题制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保障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深度,促进预科班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师可以在学习项目的设置上更能贴近不同学生的需求。
2.通过课前任务进行项目化学习。
在预科班的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先下发讲义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学讲义上的重点,完成老师的任务。课堂上,有老师检验任务,带着学生完成本课的核心内容的学习。利用项目学习,翻转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保证极好的教学效果。
3.设计不同的项目开展教学。
在预科班的教学中,除了专题课堂的教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以中华文化展演的形式开设了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在戏剧专题在活动中有戏剧表演、戏剧文化手抄报展示、戏剧串烧联唱、脸谱绘画展出等等项目,通过设置第二课堂活动的项目任务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
4.依据课外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化教学
课外实践活动是预科班学生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通过项目化教学,将进一强化实践的效果。例如教研室于2017年6月21日至23日开展“我炫·我YOUNG”——中华文化精品展演活动。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选取最优秀的学生进行汇报演出,教师围绕这个目标去组织实施该活动,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去不断努力,最终实现站上舞台的目标。该活动共有9个展演项目,分别是:茶道、剪纸、书画、灯笼、中国结、武术、戏曲、戏剧、朗诵。丰富的传统文化汇报演出项目的设置,从多方面去发掘学生潜力,展现青春风采,充实课余生活,展示学生中华文化课程学习成果的宗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把握其精神风貌和基本特征。
(二)新疆预科班传统文化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层面。项目学习法教师是项目的总体设计者和统筹者,项目的设计不仅仅要以预科班传统文化学习特点为背景,还要在项目的设置中将教学目标、知识等进行完全的覆盖,但是目前由于某些教师的能力没有达到项目学习法对于教师的素质需求,阻碍了项目学习法的运用。
二是学生层面。预科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不熟悉、不理解的问题是阻碍传统文化项目化教学进程。
三.如何正确在新疆预科班传统文化教学中运用項目学习法——以《中国历代王朝》为例
(一)项目的主题选定
项目的主题确定应在项目的教学目标下去确定,对于预科班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历代王朝》的学习,本文建议在确定的主题是可以是通过组织预科班学生学习中国历代王朝的历史,在对各朝代兴衰历史的学习中,去了解为什么有的朝代是顷刻覆灭,有的朝代确实绵延不绝,同时对哥历史朝代的民族政策进行学习掌握,从而不断加强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进一步促建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和整治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的设计
项目的设计指的是在项目实施之前岁项目整个过程进行设计。同时项目的设置应与教学内容进度相适应。例如中国历代王朝的学习,就可以按照课时来进行设置,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每章节是按照两节大课的形式在开展,因此可以就每节大课的学习任务进行设置。如第一节课的项目任务是,学生在课前能够基本掌握章节内容,对该朝代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当时的社会文化进行一个了解。第二节课的项目任务是学生能够在该朝代的发展历史中吸收历史的教训同时吸收优秀的经验。
(三)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执行项目设计的过程。一开始教师设置好教学项目后,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项目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不适应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自己的项目设计进行调整,同时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但是指导、和帮助的程度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避免影响学生资助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项目成果展示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项目成果展示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展示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项目展示的内容,也要重视项目展示的形式。但是预科班的学生汉语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项目成果展示的时,要按照班级学生类型来进行不同的项目成果展示。例如高级班的汉语水平普遍较好,因此项目成果展示可以通过戏剧表演来展现,学生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王朝的经典历史人物、战役、事件来进行演绎,戏剧表演的过程,是学生中华民族文化知识和汉语口语水平最直观的体现。中级班的项目成果展示可以通过ppt展示的形式,班级成员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朝代进行ppt展示,展示的内容应不限于课本内容。初级班的成果展示可以选择全班办一期关于中国历代王朝的手抄报,手抄报的板块可以有杰出的帝王、著名的战役、优秀的民俗文化等。通过不同的项目成果展示形式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汉语学习水平。
(五)反思及评价
每堂课的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找出存在的不足及缺陷,不断改进,强化项目学习法在预科本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曙光. 项目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希腊神话课程为例[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2):56-62.
[2]郑雪松.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育中的文化认同研究》(15YJC740007)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李永婷,新疆师范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崔静,新疆师范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