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
2018-11-01
1 日本平均地价27年来首次上涨
据凤凰国际9月18日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年度调查显示,截至7月1日的一年里,全国平均土地价格上涨0.1%,这是1991年地产泡沫破灭以来,日本平均地价27年来首度上涨。另外,商业用地价格连续第二年上涨,而住宅用地价格下跌速度连续第九年放缓。
调查显示:商用土地价格上涨1.1%,前一年上涨0.5%,这主要受到旅游热潮及城市地区重新开发所带动,企业获利强劲也扩大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住宅土地价格下跌0.3%,之前一年的跌幅则为0.6%。工业用地价格上涨0.5%,这也是27年来首度上涨,受大规模物流设施需求带动。
日本街头一角
2 亚洲家族企业表现持续跑赢同业
据中国证券报9月14日报道,瑞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家族企业不论在各地区、各行业的长远表现均跑赢大市。报告指出,家族企业在所有地区均有更强劲的收入增长,盈利水平也更高,因而支持股价自2006年以来取得相对强劲的升幅。亚洲地区(日本除外)家族企业仅在2017年的现金流投资回报率就比非家族企业高出25.63%;自2006年以来的年均股价回报率,也比较非家族企业高出4.2百分点。
在亚洲地区,家族企业的财务表现优于非家族企业,其收入增长更强劲,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更高,现金流回报更佳,而借贷比率则较低。亚洲家族企业自2006年以来的年均股价回报率为9.8%。在全球利润最高的50家家族企业中,有24家来自亚洲,总市值达7480亿美元。
该报告涵盖亚洲地区(日本除外)的11个市场。这些市场持续处于主导地位,亚洲家族企业数目占全球市场53%的份额,总市值超过4万亿美元。
3 中国农发行在境外成功发行双币种债券
据中国金融新闻网报道 2018年9月19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2年期固息人民币债券和3年期浮息美元债券,均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人民币债券规模为12亿元,利率为4.16%,认购倍率达到2.73倍;美元债券规模为7亿美元,利率为3ML+62bps,认购倍率达到3.26倍。本次发行获得了境外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包括央行、主权基金、银行、券商、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带来了多元化的高品质订单,彰显了境外投资者对农发行和农发债的高度认可。本次发行的联席全球协调人为中国银行、渣打银行及交通银行;本次发行的联席承销商及联席簿记管理人为中国银行、渣打银行、交通银行、东方汇理、交银国际、农银香港、农银国际、工银亚洲、汇丰银行、瑞穗银行、德国商业、花旗银行、摩根大通。
此次双币种债券的成功发行是农发行4年后重启境外人民币债发行,亦是农发行首单外币债券的发行,标志着农发行在拓展筹资业务空间、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4 中企对非投资在三大领域机会更多
据中国金融新闻网报道 在9月6日至8日于长沙举行的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上,世界银行主管非洲地区事务的副行长哈菲兹·加尼姆认为,非洲巨大的市场充满机遇,今后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制造业三个领域有更多的机会。
一是通过PPP的方式投资非洲的基础设施,包括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加尼姆说,非洲对能源、电信、交通领域的投资需求巨大,私人资本在这些行业能够大有作为。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外国私人企业在非洲从事电力、电信等基建投资。
二是投资数字经济领域。他说,非洲大陆的未来取决于是否能够拥抱新技术,是否有创新和适应新时代的能力。非洲国家对实现数字化时代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雄心壮志。当前,中国在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未来在这些方面将能和非洲共同开拓出更多的双赢合作。
三是投资制造业领域。加尼姆表示,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往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发展,一些非洲国家凭借着劳动力、汇率等优势,有能力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的产能合作。随着非洲制造业的不断壮大,中国企业在当地创新、创业上的投资不仅可以帮助非洲经济实现发展,还能给自身带来可观的回报。
5 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万众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后,来华访问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又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密集的商务日程。例如,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和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在访华的最后一天专程来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探讨数字经济在非洲的发展前景,拉马福萨总统还邀请马云为南非建立数字培训中心。
为推动非洲数字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以及企业近年来均积极给予大力支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国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早已将目光投向非洲。比如,阿里巴巴集团近年来积极在非洲开展业务,不仅将进出口电商平台业务优势带到了非洲,还积极推进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展望未来,相信随着非洲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非洲数字经济发展会大大扩容提速,中非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合作将大有可为。
6 中国年轻女性成消费主力军
中国妇女杂志社6月发布的2018年《女性生活蓝皮书》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地区,女性已经成为家庭收入的顶梁柱。蓝皮书对包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在内的约4300名成年女性(平均年龄为36岁)进行了调查。给出回答的被调查者平均家庭年收入为17.6万元人民币,平均个人年收入为9.2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女性收入超过了家庭收入的一半。
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女性消费的特征包括,“旅游等非物质消费增长”“智能手机消费(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增加”。在智能手机消费中,利用社交媒体交流商品的照片和使用体验之后再购买的情况尤其明显。
调查称,当问及女性的消费观时,46%的受访者回答会选择“绿色商品”,42.7%的人回答“比起数量更重视品质”,凸显出她们的消费理念更趋成熟。受访者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比超过八成。调查指出,受收入增长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的咖啡需求猛增。全国的咖啡厅数量预计将从2016年的8.6万家增至2018年的14万家。根据中国本地智库的调查,经常前往咖啡厅消费的35岁以下人群占到总客户群的七成多,其中七成为女性。报道称,女性不仅在服装和化妆品等传统市场居于优势地位,近年来迅速增长的新消费领域,女性的存在感也在增强,咖啡就是其中一个。除咖啡外,20至30岁的女性也同样是健康市场、宠物市场的消费主力军。
7 白俄罗斯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中国游客
据外媒消息,白俄罗斯体育与旅游部副部长波尔特诺伊9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白方将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中国游客赴白旅游,希望访白中国游客人数年均增长15%以上。
据了解,白方的措施包括各宾馆加强针对中国游客的服务、旅游景点提供中文语音向导服务以及首都明斯克及其他各地陆续增加中文标识等。另外,白俄罗斯银行正与中国银联加强合作,通过在白俄罗斯发售银联卡、推广可刷银联卡的POS机等,为中国游客购物提供便利。波尔特诺伊说,今年以来,赴白中国游客已超过1.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6%。他呼吁旅游部门继续做好旅游推广,加大旅游投资力度以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今年是中国“白俄罗斯旅游年”。作为旅游年的重要内容,中白两国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于8月10日生效。根据中白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两国持普通护照人员可免签入境对方国家,每次停留时间不超过30天,一年内免签入境时间累计不超过90天。协定生效后,赴白中国游客数量呈上升态势。2017年到白俄罗斯的中国游客总量达到两万人次,比2016年大幅增长。但白体育和旅游部官员认为,与白俄罗斯邻国俄罗斯每年吸引中国游客100多万人次相比,到白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仍然很少,白中旅游合作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别有特色的白俄罗斯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