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带一路”海事人才教育国际教程建设的研究

2018-11-01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海员教程海事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70)

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教育必须先行,而海事教育必将走在前列,这也是海事先行性的要求;基于此及对国际航运市场对具有良好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海事人才的需求分析,我国海事院校面临发展转型与传统学科升级的战略机遇,如何利用此机遇,聚焦国家应用型海事人才战略发展需求、及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特殊需求,迎接挑战,使中国海事院校具备国际化教育的能力及高效有序地进行海事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建设,是未来海事教育发展及提高中国在国际海事实务中的话语权的核心要素。本文从探索如何拓宽我们的视野,在国际视野下分析研究国际海事教程建设及海事最新发展及其特点,利用国际海事教程的建设促进国际海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形成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的国际海事课程体系。

1 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必要性

1.1.1航运市场的需求

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海事人才。如,从事国际航运业、港口业、水上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保险、精算、法律咨询及相关服务业的人员。本文以国际海员市场为例进行分析,依据BIMCO/ICS 2015全球海员供应及需求报告MANPOWER REPORT(见图1),目前海员缺口达2.1%,约16500名,预估到2025年全球海员市场海员缺口147500人。

图1

1.1.2中国海事院校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海事教育国际化发展不足,出现了瓶颈现象,特别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海事人才存在颇多问题。如,国际化教程建设和“国际师资”严重不足、中国海员发证与国际海员证书认可的问题;另外,中国海员培训与发证制度严重影响海员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机制及现有人才管理制度,无法促进海事院校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海事人才而向行业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国际海事人才培养等。

1.2 可行性

1.2.1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其中中国政府指出扩大沿线国家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政府承诺每年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等措施,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1.2.2相关海事院校正在进行的国际化建设

目前,相关海事院校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及设备在国际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将2017年定为国际化建设年,相继成立了几内亚江苏海院韦立船员学院并安排教师赴几内亚进行教学,并且设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专门组织国外学生到中国或中国学生赴国外进行交流学习,先后主办了缅甸海员培训班、孟加拉海员培训班及马士基培训班等为国际化教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于2017年10月27号获得巴拿马海事部门授权作为培训基地,今后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即可申请培训、办理巴拿马海事船员证书。获得巴拿马海事培训证书授权后,学校将针对在校生和国内船员,围绕巴拿马海事培训要求,进一步提升国内船员巴拿马证持有率,扩大和提升国内船员的就业面和就业能力,推动船员培养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强中国海员后补力量的培养奠定重要基础。

其他一些海事院校,如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及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在涉外海员培训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上海海事大学就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国际化海事人才培养及海事课程建设。如,受中国商务部的委托,上海海事大学承办了中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学员回国后成为航运教育与管理的骨干,甚至有的已成为缅甸交通部长助理;2010年开始在在非洲进行本科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境外办学项目,并在海外设立了一个分支机构“上海海事大学非洲地区中心;自2011年连续六年为丹麦哥本哈根轮机工程学院承办了“轮机值班与基本安全培训项目”,共有近200名来自丹麦的学生来校学习等。

1.2.3相关航运企业进行的参与和支持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船-岸薪酬差异大幅缩小,海上工资收入优势明显下降,甚至倒挂;另外由于船舶工作的危险性、单调枯燥等不利因素,造成很多海员不再愿意上船,而选择上岸工作,造成海员数量紧缺,特别是高素质特种船员严重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航运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中外相关航运公司已在积极探索全球化海员供求关系的有效配置,如,新加坡韦立国际集团、上海泰华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都在扩大中国籍船舶招募外国籍船员尤其是高素质外国籍特种船船员,并将其送至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尊重他们的文化差异和习俗、促进融合对解决这一困境是极为有利的。

1.2.4海事主管机构课程认证

中国国家海事局正在依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规则(2016年版)、IMO MODEL COURSE 及相关课程标准对航海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认证。

2 “百门课·千学时”国际教程建设方案

2.1 指导思想

基于中国海事院校的办学实际状况及 “一带一路”倡议下航运、港口、物流、政府管理及相关服务等人才需求,且为化解海事人才教育国际化教程建设及国际师资不足的问题,规范、提升中国国际海事人才培养,树立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理念,确定建设国际化海事教程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提出本方案。

2.1.1建设目标

国际化海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国际化的教程来实现,旨在培养学员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国际知识及相应的国际交流能力,如,国际法律法规知识,人文知识等。通过“百门课·千学时”国际教程建设,借鉴国外相关院校教材建设经验,以人为本,强调文化融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紧跟航海科技的最新发展趋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不断更新补充课程内容,着重教程的国际化,同时促进教师国际化发展及有效推动海事人才教育的中英双语国际教程建设;建立适合国外学员及中国学员进行国际海事职业学习的科学合理的海事职业教育国际教程。

通过本方案的推进,初步遴选航海技术、轮机管理、港口营运、航运商务、海事管理等五个专业系统开展中英双语国际海事教程建设,实现有序而规范的国际海事学历教育,吸引发展中国家的海事就业人员规模化进入中国海事院校学习,提升中国海事院校在国际海事高等教育中的话语权。

2.1.2建设内容

通过完善相关工作机制,遴选航海技术、轮机管理、港口营运、航运商务、海事管理等相关五类专业的教程进行设置、系统认证,建设跨此五类专业的“百门课·千学时”国际海事教程。

(1)借鉴国外相关海事院校及世界海事大学等经验,广开国际海事教育思路

有比较才能鉴别,在进行教程建设时,将不同文化有机结合,参照国际相关院校的相关做法,以发展满足国际需求的海事专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需求为导向,确定海事人才教育方针;以现有在校教师自身创新教育技能为主,并在广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强且懂专业的专业人士加入教学队伍;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系统设置此五个专业的教程,围绕中英文综合性国际教程的设置,开展单科“中英文海事职业模块教学”能力建设;对每一教程以项目制方式开展,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传统海事职业教育改进,并通过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的学科建设,推动在职师资的双语能力建设。

(2)科学制定“百门课·千学时”国际海事教程规划

在进行教程建设时,合理规划。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初步完成相关教程建设并初步实施,再利用三年进一步完善教程建设。同时,推动主管机关规模化、系统化国际留学生招生、教育、毕业、职业资格考试等各项行政程序的完善。根据中期规划,制定年度“百门课·千学时”国际海事教程的业务、财务、后勤保障与行政管理方案。另外,从教程建设、学生准入要求、行政管理等基础性起步工作入手,建立相关机制规范管理,形成国际海事职业培训的系统设计,保障国际海事教程在一定高度的平台上运行。

(3)逐步建立相应的国际学生学习管理机制。研究建立国际学生融入学校各专业的学习机制,设立适合国际学生学习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他们学习的机制保障,让他们主动选择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相同的教程。

2.2 “百门课·千学时”建设方案

2.2.1教程设置

针对航海技术、轮机管理、港口营运、航运商务、海事管理五个专业,制定不同层次及类别的培训体系,设定通用教程、专业特色教程和专业教程(含专业实践)。五个专业的教程设置总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针对国际学生而设置的教程, 如,汉语言文化学习及介绍中国文化习俗的相关课程;此外还可以从现有成熟的国内学生专业教程中选择相关课程,让国际学生可直接选择与中国学生一起上课的教程。组织专家通过调研、讨论,提出“百门课·千学时”教程名称及教程概述,科学配置、综合考虑五个专业的教程,形成教学大纲、教程认证程序与标准。

2.2.2教程结构

各海事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状况,确定五个专业及办学规模,做精做强所选定的专业,使其具有特色,教程根据班级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通识教程,主要就文化、习俗、语言交流进行培训。然后根据不同学制确定课程; (2) 专业特色教程,主要就专业和文化相结合,讲解航海文化、背景等课程;(3)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将课程按不同学制进行安排,如, 四年制教育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1.5年, 主要通过学习通用教程和部分专业特设课程,如,汉语言文化、中国国情及习俗、航海文化等将五个专业的所有教程做总体概述性讲解,让国际学生对国际航运业、港口业、海事、海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相关专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吸引他们对海事教育各专业的兴趣,继而使之热爱专业。第二阶段约1.5-2.5年,全面进行专业学习。考虑到国际海事教育的渐进性,按照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安排教学。第三阶段约0.5-1年进行相关专业实践。

2.2.3教程认证

根据上述对五个专业的教程设置构想,建立国际海事人才教育教程认证程序和标准,成立校内常设认证机构;并确定教程认证程序与过程,由该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择优选择,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专业的中英文教程;同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激励校内老师和校外学者完成专门的中英文教程项目。

2.2.4认证流程

教程认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材审查,要求参加国际海事教育教程编制的老师,根据所选教程以最低8个学时编制中英文教程,围绕各教程下的具体主题来编制,教程内容可以直接来源于现有的国内外教材、技术标准和相关文献。将编制好的教材提交给认证机构,由该机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老师根据专家意见加以修改完善后再提交审查。经过审查通过的具体主题教程教材,由审查机构正式批准并发布,必要时可以考虑出版以保护知识产权。

第二阶段是相关授课文件的审查,如,授课PPT,老师根据批准的教材编制授课的PPT,交由认证机构审核,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第三阶段是现场试讲评判,由认证机构对于批准通过的教材和PPT及授课老师试讲进行评审,提出改进建议。试讲时,老师应用英文授课。

对于拟定的现有可用于国际海事人才教育的国外相关教程及国内专业教程,参照上述程序,同时要求该教程授课教师从教材、PPT和现场讲课加以完善,并配备相关的翻译。试讲时,老师可以用中文讲课,但要配上英文翻译,并确立合适的激励机制。

对于认证入围的国际海事职业教程,直接转为下一学期的中外学生的教学活动,要求老师根据实际状况用双语讲课。对中国学生以英文讲课;对国际学生以英文讲课,附中文文字翻译。同时,在现行的课时费基础上给以一定比例的增加,以便激励老师不断创新、改进,提高教师中英文授课能力。

2.2.5方案运行

经主管机构、所在学校领导或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研究批准后,制定相应的财务年度计划,建议以每学时或每相应的教学模块为计算单位,每项教程不少于10个学时,设立教程研发专项经费,研发成果或学校购买的中英文教程与教学服务,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

3 结 语

鉴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深化,各海事院校因根据自身状况,整合校内外资源,借鉴国际相关院校的成功经验,克服各自缺陷,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教学,项目化管理课程,科学确定专业,并遴选相关课程。基于此,本文设计了“百门课·千学时”教程方案,旨在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力争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能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高技能的国际化海事人才。

猜你喜欢

海员教程海事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盼望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盼 望
挽碧制作教程
高效渲染教程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