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朗运动”实验改进

2018-11-01

物理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布朗运动连线间隔

(上海市南洋中学,上海 200032)

1 沪科版教材中的“布朗运动”实验

在沪科版教材高一第六章“分子和气体定律”A节“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中,关于“布朗运动”实验,只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图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只依据图片讲解,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有些老师会借助动画模拟,这样仅限于学生能理解布朗运动及其产生原因。在当前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前提下,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观,通过观测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注重揭示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笔者基于此原因,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图1

2 改进后的“布朗运动”实验

2.1 实验器材

水粉颜料、生物显微镜、电子目镜、Tracker软件。

2.2 实验过程

如图2所示,在水彩颜料里加一些水稀释,然后滴一点到载玻片上,再用盖玻片拉成薄层,然后放在显微镜下,通过电子目镜观察。

图2

与借助动画模拟或看图片相比较,本实验装置更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及其产生原因,通过布朗运动实验理解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热运动。基于已经选好的仪器,针对几个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逻辑推理。

(1) 布朗运动的研究对象

通过电子目镜观察能看到有东西在动。利用物镜尺找到布朗运动中观察微粒运动的放大倍数,即将最小间隔为0.01mm的物镜尺放在同一显微镜下以及投影设备下观察,得到清晰的像,然后用实际的尺去测量最小间隔的读数,用这个读数除以最小间隔,就得到放大倍数约为8000倍。直接用眼睛看不到任何运动,所以观察到的不是一个常规物体的运动;从课本上提供的数据,我们知道,只有放大五千万倍才能看到分子的运动,所以看到的不是水分子的运动,也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由此可知,我们观察到的是水粉颜料中固体颗粒的运动。

(2) 用Tracker追踪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

图3

利用Tracker软件可以追踪到经多个相同时间间隔颗粒所在的位置。打开布朗运动的一个视频,创建一个颗粒作为追踪对象,选择自动追踪,确定要追踪的对象,将图像放大,不然你会感觉微粒在很小的范围运动,我们逐帧追踪,只要追踪没有错误,右下角显示绿色,选择显示所有追踪的位置,通过滤镜添加透视,这时观察起来有点困难。将这些位置进行连线,连线毫无规则,两个位置的连线并不是固体颗粒的实际运动轨迹,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颗粒一定在两个位置即起点和终点出现过,这之间怎么运动并不清楚,但根据连线的无规则性可以推测,这个固体颗粒作无规则的运动。我们只是追踪了一个颗粒,为了证明结果并非偶然性,又追踪了多个颗粒。图3为随机追踪5个颗粒经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置,然后将这些位置连接后形成图形,从中可发现:每一个颗粒的位置连线都没有规律,我们无法预测某个颗粒下一时刻会怎么动,因此固体颗粒做无规则运动。实验结论: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3) 固体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

固体颗粒也是宏观世界中的物体,要找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我们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水分子对固体颗粒的撞击是固体颗粒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固体颗粒作无规则运动说明水分子对固体颗粒的撞击无规则,通过观测与逻辑推理,得出水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

(4) 关于布朗运动的结论

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运动,它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 改进后实验的优点

这一节课的研究方法与力学有所不同,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因此要循序渐进,通过对宏观物理量的研究来间接研究微观物理量,分子运动论的三个内容要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科学的物质观。有助于学生从分子的层面上来理解后面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笔者首先通过布朗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宏观的物理现象,然后利用物镜尺,找到放大倍数,突破教学难点: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接着借助Tracker软件追踪,突破教学难点:固体颗粒作无规则运动。最后通过受力分析突破教学难点: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撞击而产生的。

通过实验改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布朗运动及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关注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布朗运动连线间隔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间隔问题
双分数布朗运动重整化自相交局部时的光滑性
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脉冲中立型随机泛函微分方程的渐近稳定性
快乐连线
间隔之谜
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
次分数布朗运动环境下可转换债券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