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喜鸣喜 喜上眉梢
——陈之佛《鸣喜图》欣赏
2018-11-01□
□
1918年,陈之佛赴日本留学,在日学习期间,他专攻图案。1923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为以后的绘画风格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的工笔画作品继承五代徐熙、黄筌传统,参以写生技法,风格清新隽逸。1950年以后,他的作品更是呈清新、活泼、繁荣之貌,加之他深厚的图案基础,使其花鸟画在赋色、构图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装饰风格。
1959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陈之佛创作了《鸣喜图》,以表达庆祝和喜悦之情。图中题识“鸣喜图,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作,陈之佛”,钤有“雪翁(白)、陈之佛印(白)、祖国万岁(朱)”三款印章。《鸣喜图》表现了情态各异的众喜鹊,顾盼有致地分布在花、树、石之间,与梅花、茶花、月季构成了一幅“喜上眉梢”的生动画卷。图中喜鹊欢喜雀跃、姿态万方地停栖在虬枝和危岩之上,与上浅下浓的花色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氛围。欢腾的喜鹊步调一致地朝天鸣叫,可谓精彩纷呈;妍丽的花朵,也在喜鹊的和鸣中千变万化,色彩斑斓,光彩照人。它们从各自的季节奔向这喜庆的日子,此时此刻更是心心相通,与天同庆;那些超拔自然的岩石,质地致密坚硬,稳稳当当,寓意祖国江山牢固。整幅图画重在表现一个“鸣”字,突出一个“喜”字。由“鸣”而生出无限的生机与喜气。鸣则动,动则鸣,彼此生辉映照,喜气洋溢,弥漫宇宙空间。正可谓“鸣喜,鸣喜,喜上眉梢”。
构图和施色,是陈之佛作品的重要特色,也是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工笔花鸟画技法的发展和延伸。当然,也是这幅《鸣喜图》的重要特点。在花鸟画的构图方面,陈之佛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花鸟画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它终不如人物的丰富多样,更不如山水的山峦起伏,云烟出没,变化无穷。虽然花也有多样的花,鸟有多种的鸟,终究仅仅是花和鸟。所以,要使花鸟画有较多的变化和生气,就应该考虑对它构图上形式法则的妥善处理。”他还认为,构图的关键主要在于画面中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以及物象的主次关系,同时,也要精细考虑,有所取舍,以借形式美的处理助长其精神。《鸣喜图》采用传统的竖式构图,茂密的梅花穿插整幅画面,10只神态各异的喜鹊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形成鲜明的S型构图;前景配有坡石和月季花,描绘的物象内容很多,但却能分出主次,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感觉。
对于色彩的运用,他认为设色是花鸟画中与构图同样重要的环节。他根据自己多年在艺术实践和对色彩学、形式法则的深入研究,就如何取得好的配色效果作了深入阐述,如“枯”“火”“主辅不分,交错凌乱”“深浅模糊,平淡无味”等相关问题。另外,积水法也是陈之佛工笔画创作中技法运用的重要手段。所谓积水法,就是利用熟宣不渗水的特性制造一种别有意趣的肌理效果,犹如“屋漏痕”,可谓“变化多端,自然天成”(如图中枝干的画法)。在陈之佛的作品中,积水法多用于表现滩头、地面、羽毛、枝干等。
《鸣喜图》画面用笔纯熟而不甜软,设色厚而清雅,情景交融,趣味横生。创作中,画家抛弃了传统设色的三矾九染,转而追求画面色彩境界的最佳效果和出其不意的画面意蕴。图中,画家很巧妙地将象征十周年庆的10只神情、姿态各异的喜鹊参差错落地穿插、掩映、蹲卧在枝干、坡石上,画面处理得整体和谐、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在平和中凸显奇特,似乎让人身临画中,真真切切地听到喜鹊那叽叽喳喳的欢叫声。另外,画家把鸟的羽毛质感、结构刻画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树皮刻画则简约概括,富有装饰情趣。
此幅作品充分发挥了陈之佛细腻精湛的绘画技艺,展示了他深厚的绘画功底。画家借喜鹊的“喜”与“鸣”,将吉庆祥和的气氛通过画面生动活泼的物象,尽现于画幅之中。可谓借物喻人,以喜鹊之喜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无限美好的赞美之情和祝福祖国富强吉祥的美好心愿。
《鸣喜图》陈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