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运动系统对肩周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2018-10-31于晓涵
于晓涵
摘 要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其主要特点是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主要存在于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以及服用抗炎药物。在运动疗法中,通常是由治疗师来放松患者的肩关节,辅助其完成各种动作,促进恢复。因此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运动训练,以探讨多功能运动系统对缓解肩周炎疼痛以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关键词 肩周炎 多功能 运动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实验对象与分组
4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均来自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对象,其中男22例,女26例。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24例和运动治疗组24例。
1.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针灸学会的规定将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分为:(1)肩部疼痛:早期肩部出现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疼痛逐渐加剧,且呈持续性,多向颈项及上肢扩散,昼轻夜重;(2)活动受限:肩关节在多方向上进行活动均可受限,尤其是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严重时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难以完成;(3)压痛:肩关节附近的肌肉可有明显的压痛感,且压痛点大多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4)痉挛与萎缩:早期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关节周围肌肉会出现痉挛,废用性肌萎缩在晚期出现;(5)检查:X线检查多为阴性,患者后期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肩峰下可见钙化造影。
1.1.3排除标准
(1)肩关节感染、肿瘤;(2)新鲜骨折、急性创伤或骨折断端未愈合;(3)合并严重的心,肺,肾以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4)认知功能障碍。
1.2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超短波,中频电疗等康复治疗方法。入院后第1天后,运动治疗组开始进行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分为4个阶段, 每个阶段平均1-2周。(1)多功能运动系统制动阶段:首先肩关节贴于胸部,以外展位固定制动1周。入院后1天,开始运用多功能运动系统练习肘关节屈伸,腕及手的握力和钟摆、划圈练习。一周后,运用多功能运动系统开始对肩部周围肌肉进行等长收缩练习和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每次15-20下,每日2-3次。治疗后冰敷10min-20min。(2)保护性康复阶段:进行不同角度肌力等长收缩训练和肩胛骨的抗阻运动、肩部周围肌闭链练习和姿态训练教育,逐渐开始在无痛感范围内进行ADL训练,每次练习16到20下,每日保持2到3次。(3)增强肌力阶段:在不引起肩关节疼痛的情况下,加强对肩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最大程度上完成肩关节的最大范围运动。5周后逐渐开始利用多功能运动系统做外展运动,可以实现肩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加强冈上肌、肩袖肌和肱二头肌肌力抗阻训练,同时要进行多功能运动系统姿势矫正教育和肌肉的耐力训练。每次30-40下,每日2-3次。(4)运动功能恢复阶段:运用多功能运动系统进行抗阻训练,在肩胛骨平面上,加强三角肌和肩袖肌的力量练习,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有意训练肩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本体感觉训练、负重上举和投掷训练。每天2-3次,每次30min-60min。
1.3评定方法
采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和视觉模拟评分量法(VAS)进行治疗前、1 周、3 周、5周、7周及9周后评估。
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以0~10分表示,分值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强,评分≥8分表示治疗无效,评分5~7分表示治疗有效,评分2~5分表示治疗显效,评分<2分表示治愈。
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SPADI,总计13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功能障碍程度越重,依据有关公式计算患者的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受损程度,结果判断:0-20%:表示轻度功能障碍;20%-40%:表示中度功能障碍;40%—60%:表示重度功能障碍;60%-80%:表示极重度功能障碍;80%-100%:表示完全功能障碍或应详细检查受试对象有无夸大症状。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
VAS疼痛评分量表显示,治疗一周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减轻并不明显且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治疗3周之后疼痛感觉明显减轻,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5,7,9周之后疼痛显著减轻,使用多功能运动系统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配合使用多功能运动系统对减轻疼痛,促进肩周炎康复有良好作用。
2.2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一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其多功能运动系统肩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使用多功能运动系统,运动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5周、7周、9周使用多功能運动系统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肩关节功能评分即表现出差别,治疗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治疗组在评分和恢复时间上优于对照组,表明运用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训练对肩关节运动障碍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3讨论
肩周炎在中医属“痹症”范畴,大多是因为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筋失所养,或因外伤劳损、复感风寒之邪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闭阻,筋失濡润。西医对引起肩周炎的确切病因还没有明确的解释,或许跟肩关节退行性变、外伤、长期劳损等因素有关。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工作方式的变迁,肩周炎的发病趋势逐渐向年轻化靠拢。根据肩关节的解剖结构不难发现其病理特征,主要是盂肱关节附近的机构出现炎症改变: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钙化、撕裂、肱二头肌腱长头肌腱炎的病理变化,均可成为导致肩关节周围炎的诱发原因。此外,不同时期的肩周炎在康复过程中的手段有所差异。早期肱二头肌腱鞘肿胀,在急性炎症期如果能合理治疗,消除炎症病变,可以早期康复;如未能进行有效治疗,炎症病变扩散至关节囊滑膜,韧带,以及肌腱袖等附件软组织,出现肿胀,有渗出液渗出。时间长则会出现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和腱管的退行性病变 ,且腱鞘肥厚与骨纤维变窄,关节粘连继而发展成为慢性狭窄性腱鞘炎 ,并使周围其它肌腱相继受累,影响关节活动。通常情况下,患者畏惧疼痛不敢进行肩关节的活动,按摩等理疗手法可以极大程度的减轻疼痛但是不能完全治愈,如果患者可以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针灸和药物,将有效缓解关节粘连防止肩关节最终出现肌肉萎缩症状,肱关节僵硬而呈现冻结状态。
本實验采用多功能运动系统进行分阶段康复训练。多功能运动系统即一种多功能康复运动训练器,它由肩关节旋转训练器、前臂旋转训练器、腕关节屈伸训练器、肩梯、手持拉力器、滑轮吊环训练器、复式墙拉力器、训练床、功能牵引网架等组成。仪器多数由塑料、木材、钢材等制作而成。多功能运动系统大致将分为以下几类:基于模拟电路的多功能运动系统、基于专用芯片的多功能运动系统、基于CPLD/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多功能运动系统、基于微控制器的多功能运动系统。通过SPADI评分对肩关节疼痛的程度、功能、主动前屈的角度、肌力,以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评分,来观察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训练不同阶段对肩关节运动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使用多功能运动系统治疗后1周的康复训练,肩关节运动障碍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但随着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训练的时间延长,在治疗后3周、5周和7周,多功能运动系统治疗组的功能、肌力、疼痛感觉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训练对改善肩关节运动障碍有显著作用。对肩关节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系统的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轻患处的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粘连和肩周肌萎缩。肩关节运动障碍早期使用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应注意在不损伤修补的肩袖基础上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训练,由于肩关节运动障碍肩袖愈合过程需要6-8周,因此,根据肩关节运动障碍肩袖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变化,进行不同恢复阶段的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治疗。贯穿整个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疼痛、促进肩袖损伤修补局部组织愈合,增强肩袖肌肌力,稳定肩关节,恢复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总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多功能运动系统康复训练对肩关节运动障碍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运动训练。中医认为,肩周炎多是由于外伤、过度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脉不通,因此,治疗肩周炎多以通经络,止痹痛为主,中医提倡八个项目进行锻炼,主要有甩手练习、弯腰晃肩、扶持拉伸、爬墙活动、外旋锻炼、挺胸扬臂以及双肩内外收展运动和左右扣手拉伸运动。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活动肩关节的肌肉组织进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从而促进关节恢复。西医除了主张进行手术治疗之外,在运动疗法方面更加强调治疗师辅助指导,患者主动参与的模式。与我国传统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进而达到韧带和肌腱的修复以及关节功能正常的目的。另有研究认为,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不应该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比如冲击波配合推拿的治疗效果同样显著,推拿具有活血化瘀,舒筋解络的作用,而体外冲击波是目前应用于骨科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能够通过发出的震波,穿过人体的组织、体液,到达患处而起到治疗作用,具有:(1)机械压力效应,可以松解组织粘连,帮助血管微循环使得细胞的摄氧能力增加。(2)压力的压电效应,可以促进骨的形成。(3)空化效应,使出现堵塞的血管疏通促进循环,可以松解关节粘连现象。(4)止痛效应,冲击波可以抑制痛觉传导通路中感受器的作用,直接阻止末梢神经细胞。从而达到止痛目的。多形式的康复手段可以帮助肩周炎患者更好的康复。
目前,多功能运动系统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针对肩关节运动障碍丧失自主运动的患者,需要解决全身合并症多、体弱,或者肌力差、平衡协调能力差、不具备扶拐步行能力等问题,因此这种功能单一传统的肩关节运动障碍恢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障碍者和其家属的目标需要,而患者们为了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治疗需要购买不同的仪器,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肩周炎的康复也增加了一定难度。而多功能运动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形态下不断更新肩关节运动障碍恢复方式方法,使肩关节运动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发现,除了多功能运动系统外,结合数字和智能化的这种多功能系统还应用于许多疾病。在脑卒中的康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这套系统利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多媒体运动跟随训练技术、结合功能电刺激,根据机器的示范,患者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即肢体的骨骼肌肉收缩训练,用患者自己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控制电刺激输出,具有生物反馈,认知再学习和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的作用,WOND2000FO(增强型)(下转第290页)(上接第286页)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具有主动,纯主动和被动技术,同时结合声音和视频等物理因子,能够对症下药的选择治疗模式。多媒体和人工智能在康复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客观的的去了解肩关节的功能状态和恢复程度,避免受患者在使用疼痛评分量表时的主观影响。
近年来,多功能运动系统是运动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这种功能类似的训练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尽管肩周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康复效果也得到了很大发展。除了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在肩关节的其他疾病,比如肩袖肌损伤,肩关节骨折和脱位等均可以在康复过程中使用多功能运动系统。多功能运动系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进入实用领域的多功能运动系统仍然很少,随着传感,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等的不断提高,多功能运动系统能够很好的帮助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康复。随着肩周炎发病率的升高,各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将是未来治疗的一种趋势,尤其是使用多功能运动系统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粘连,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6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梁照明.肩周炎病理机制及治疗探讨[J].中药材,2005,28(03).
[4] 彭坤云.功能锻炼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
[5] 丁海涛.冲击波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05).
[6] 范文祥.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
[7] 张海廷,何梅.功能锻炼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16,34(04):167-168.
[8] 周宁,绍彬,陈勇.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单盲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06):7.
[9] Schaden,W&A.Fischer;&A.Sailler.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of nonunion or delayed osseous union[J].Clin Orthop,2001(3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