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作用
2018-10-31张思卓
张思卓
摘 要 研究目的:当前的社会状况更多的要求长时间的坐姿工作,生活及工作模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人的工作方式不再是体力作业,而是办公室计算机作业,人们的锻炼量相对较少,导致腰部的错误及过度使用,越来越多的人表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则使肢体酸麻无力,重则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本文选取某医院康复科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经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实验组另外增加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所有患者经过JOA评分、VAS评分及ODI评分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發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核心肌力训练有显著效果,应该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心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1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变快,人们因为种种原因过度或者错误地使用腰椎,使得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患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有数据表明,此症在男性中发病率为2.0%—7.6%,女性发病率为2.2%—5.0%,该比例还在逐年增大。尽管此症对患者的生命不会造成造成威胁,但其导致的疼痛及腰部功能障碍会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严重者甚至无法步行,生活质量下降。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解释为腰椎间的各个部分,特别是髓核出现退行性变化,在外力作用下造成椎间盘中的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组织发生破裂位置突出或者脱出。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椎间盘突出症的95%,主要表现腰痛、下肢放射性痛及马尾神经症状。现今临床上的康复途径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规的康复治疗后患者容易复发。本文通过运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的综合来观察患者的康复疗效,旨在探究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的有效新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预防与降低此类病症的发生率。
1.1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可根据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为四类,包括:(1)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尚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3)脱离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单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容易导致马尾神经症状。(4)Schmorl结节: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本文案例经诊断均属于(1)(2)两型,进行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安全系数较高。
1.2腰部核心肌力的定义
所谓的腰部核心肌群,指的是人体躯干环绕在腰腹脊柱段的重要肌群,主要包括腹横肌、多裂肌、下背肌及盆底肌群等,起着稳定脊柱保护腰椎的作用,可使人维持直立行走姿势。核心肌群的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特别重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均要求有良好的核心力量,对于一般热来讲,核心力量的训练依然很有意义,一个人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强壮,如果其核心肌群薄弱,那终究容易受伤,且更容易出现脊柱上的问题,现今很多青少年出现脊柱侧弯的情况均与核心肌力的不平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核心肌群没锻炼好,其他部位再怎么锻炼,整个人看起来还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同样,临床的体格检查对姿势进行筛查时,常见的高低肩、长短腿及下交叉综合征等均与核心肌群有一定联系,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将能更好的保护脊柱与骨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某医院康复科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经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实验组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0?.6)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41?.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及病情均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纳入均符合胡有谷主编《脊柱外科学》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四肢外伤及脊柱外伤者、严重心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查阅大量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类的文献,借鉴国内外经典论文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
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10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骨科专家及康复科专家进行访谈,了解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中核心肌力训练的应用现状与临床价值。
2.2.3数据统计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进行检验,P<0.05时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实验步骤与治疗方法
2.3.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如物理因子、推拿及正骨手法治疗等。具体包括:(1)推拿。患者俯卧于推拿床,施术者利用手掌根部及鱼际肌部位对患者腰部疼痛点施予揉、按、推等方法,并慢慢向周边肌肉包括腰方肌、腰大肌部位延伸,然后再向下延伸直至小腿,每天一次治疗,每次半小时。(2)针刺加红外线。 取患者阿是、腰眼、中髎、命门、秩边等穴位予以施针,施针后,每2-3分钟用手指轻微捻转针柄予以行针,至患者感觉酸麻胀即得气,然后以红外线灯予针刺部位照射加热配合治疗,保持20分钟后取针,每天一次。(3)药熏蒸治疗。取当归、独活、伸筋草、细辛等中药材置于熏蒸机内制热,患者脱去衣物平卧于治疗床上,待药物蒸汽从治疗床板气孔排出后对患者进行熏蒸,每天一次,每次治疗20分钟。(4)拔罐疗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用大号玻璃罐对患者腰部取穴双侧肾俞、腰俞、环跳及阿是进行拔罐治疗,燃烧酒精棉球,取玻璃罐伸入罐底燃烧片刻除空气后迅速倒扣于患者腰背部,每次保持15分钟,三天一次。⑤中医正骨疗法。患者侧卧于治疗床,嘱患者上侧肢体置于下侧肢体前方并用脚踝勾住下侧肢体腘窝,施术者一手置于患者肩部,一手置于患者髋部,待患者充分放松后两手同时一前一后反向用力,变换体位,左侧卧位变为右侧卧位再次施术。
2.3.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的治疗除给予观察组一样的常规康复治疗外,在加以腰部核心肌力的系列训练。具体包括:(1)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腿屈膝,足掌支撑臀部抬起挺胸,躯体似拱桥状,开始用足与肩支撑逐渐过渡到足与头部支撑做臀桥运动,每次抬起维持15S,每组10-12次,一次训练3-5组,每天2次训练,待双桥做的较轻松时转为单桥运动,一腿置于巴氏球上,另一腿随骨盆一起抬起,保持稳定状态15S左右放下,训练量同双桥运动训练量。(2)俯卧撑,双手支撑于床面,抬起头及躯体上身,骨盆贴于床面,使腰部肌肉收缩躯干无痛情况下向后伸展,至动作终末端维持30S左右,恢复至起始位置重复10—12次,一次训练3-5组,每天2次训练。(3)仰卧抬腿,患者取仰卧位,双足置于床面,双膝关节与髋关节屈曲至45白笥遥谑顾ブ鸾タ拷夭浚粱颊吒械奖巢嗉∪庥薪厦飨缘纳煺故蔽?min左右,恢复至起始位置重复10—12次,一次训练3-5组,每天2次训练。(4)膝手平衡训练,患者取膝手跪位姿势,一手向前抬起伸展,对侧下肢抬起伸直,至抬起的上肢、躯干及下肢尽量在同一水平,且为另一手与膝的两点支撑,保持15S左右,至起始位置换另一侧交替进行,每组重复10—12次,每次3—5组,每天2次训练。
2.3.3康复疗效评定方法
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均持续给予8周治疗,这期间未出院及已出院的患者均在第8周后对其进行回访。运用腰痛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DI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三次评定,包括入院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结束,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采用VAS疼痛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3实验结果
3.1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治疗前后均有较大变化,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实验组:治疗前15.3?.2,治疗4周后 21.1?.2,治疗8周结束 25.2?.2
实验组:治疗前14.2?.1,治疗4周后 20.2?.1,治疗8周结束 20.1?.2
数据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常规康复治疗后有一定的效果,但当增加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后腰部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且治疗时间持续较长时,实验组改善的程度更大,表明增加腰部核心训练的时间越长,对腰椎功能的改善越有疗效。
两组患者在ODI评定方面的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评分均有减少,但实验组的评分减少幅度更大,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经统计分析与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治疗前 24.2?.1,治疗4周后 11.2?.4,治疗8周 6.4?.1
实验组:治疗前 23.5?.3,治疗4周后 13.1?.2,治疗8周10.2?.3
从上述实验结果中能够观察到患者腰部功能与疼痛的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由重度向中度、輕度、无痛转化趋势明显,中、重度占总体的60.78%,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基本都得到缓解,存在6例依然处于中度、重度疼痛,只占总体的11.76%属于疗效差;而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也有向低程度疼痛转化趋势,但处于中、重度的有32例,占总体65.31%,治疗两周后,该比例为57.14%,缓解趋势缓慢,通过对比4周后与8周后疗效转化进度趋势,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因此认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巩固和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作为运动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中起到积极作用。
4讨论与分析
4.1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的对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意义
通过研究结果,发现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意义可能为五个方面,包括:(1)当进行核心肌群锻炼时,背部肌群得到了充分的拉伸运动,可以缓解肌肉疲劳,有效增大腰椎椎体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小腰椎间盘内髓核所承受的压力。腰部的屈曲运动使得腰椎椎体后侧间隙变宽,附着于后侧椎体上的后纵韧带的张力也随之增大,其可促进突出的纤维环软组织重新回纳或者变位,减轻对相关组织及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突出症。(2)人体姿势的稳定及运动的发起均由核心肌群发起,核心肌群的训练可以加速肌肉本身及周边软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加快,促进营养的有效吸收,核心肌群力量的增强可更加耐劳,可降低腰肌劳损的程度,稳定腰椎。(3)核心肌群在锻炼时,椎孔间发出的神经根受到轴向的应力刺激,其伸缩性得到了改善,进而可使其与粘连的软组织分开,缓冲张力,可以有效减轻腰部肌肉的痉挛与疼痛。(4)核心肌力训练本身是一种功能性训练,其在不断的伸展与收缩过程中可促进神经递质的传导,进而使产生炎性的关节及神经组织得到更好的修复,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4.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保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与保健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1)注意体位与姿势,生活中可能因各种需要会产生很多姿势,养成正确的习惯,一般的坐姿与站姿均要求躯干直立,避免上交叉及下交叉综合征的出现。弯腰负重或者提重物是日常生活常见的动作,尽量做到慢、缓与轻拿起身,另外,睡觉可选择合适的枕头及床质地,一般建议选用符合腰椎生理曲度的,这些细节均能对我们的腰椎健康产生深远意义。(2)注意劳逸结合,当长时间的工作后一定要全身去放松,人一旦处于较为紧张状态肌肉会出现迟钝及不协调现象,在运动过程中便容易出现韧带及肌肉的拉伤,所以在长时间作业后可做适量全身舒展运动,让身心均得到放松。
本文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析及腰部核心肌群的诠释来说明了腰椎间突出症的根本原因及腰椎间与腰部核心肌群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某医院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控制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这一变量对两组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得出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其既不存在手术治疗中的风险,也不存在药物治疗伴随的副作用,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能更加高效,且对其复发也有重要意义。另外,强调了核心肌力训练不仅能为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也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防优于治,做好日常生活的防护与保健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洪伟,李长青,周跃.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07).
[2] 曾祥宏,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其机制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