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篮球基础教学在肢体障碍学生中的影响
2018-10-31李学文
李学文
【摘要】篮球基础教学强调的就是“基础性”,其中包括团队意识培养、主动与被动“出手”意识的养成与强化、四肢灵活性与协调性培养四个方面,这些恰恰是肢体障碍学生所缺少的。为此,篮球基础教学对肢体障碍学生运动机能训练、肢体反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篮球基础动作教学团队意识肢体障碍学生影响
一、团队意识培养在激发学生肢体能动性方面的影响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这是激发肢体能动性的动力源泉。在肢体障碍学生群体中,通过基础的篮球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明确每一名成员在参与篮球运动中的分工,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增强肢体能动意识,还会带动他人增强肢体能动性。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生要围绕同一个目标进行积极的准备。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任务。最后,则要根据任务完成的效果进行自我总结。在这期间,每一名学生都会为了相同的目标积极做出努力,甚至还会敢于嘗试不可能完成的动作,这样学生肢体能动性就会得到强有力的激发,为提高学生主动与被动“出手”的意识、四肢的灵活性、肢体的协调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技术动作教学对肢体障碍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1.传接球教学能够激活学生主动与被动“出手”的意识
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传导球”必须用到的一项技术,也是一项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而这一项最基本的技术动作可以作为肢体障碍学生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激活学生主动与被动“出手”的意识。传球可以分为单手和双手传球两种,传球的路线可以分为击地传球、胸前传球、头上传球三种,在肢体障碍学生群体中开展传接球教学活动,首先要按照肢体障碍的程度进行学生分类,以双手胸前传球技术动作的讲解为开端,之后讲解击地传球和头上传球技术动作要领。传球与接球动作是同时存在的,有人传球就必须有人接球。为此,在讲授传球技术要领的同时,还要介绍接球的动作要领,包括双脚、双膝、髋关节、双臂、双手应处于怎样的状态,接球后应该怎样向传球动作转化,等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调整,肢体障碍学生必然会形成主动与被动“出手”的意识。
2.原地与行进间运球教学可促进学生四肢的灵活性
原地与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技术动作,虽然没有过高的技术含量,但是能够培养人们的四肢灵活性。也就是说四肢灵活性越强的人,原地与行进间运球技术越好,人球结合的能力越强,由此,这一项教学内容有着促进肢体障碍学生四肢灵活性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由浅入深”这一教学原则,对学生按肢体障碍程度进行分类,最初要以原地单手运球为起点,随后可以开展原地双手交替运球、胯下运球、双手双球运球训练,最后则是行进间运球教学和训练。学生在接受原地与行进间运球教学的初始阶段,会出现不自主的双手拍球,或者“无节奏感”的情况,这样教师则需要通过辅助手段加以强化,如跟随音乐进行原地或行进间运球练习,等等。这样不仅仅能够营造出宽松的教学氛围,还能鼓励学生参与到每一项教学内容中去,切实促进学生四肢的灵活性。
3.徒手投篮教学有助于培养并提升学生肢体的协调性
徒手投篮教学是篮球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下肢、上肢、躯干于一体的篮球基本技术动作之一,在肢体障碍学生群体中开展相关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并提升学生肢体的协调性。肢体障碍学生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肢体的协调性存在严重的不足,甚至有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肢体“协调性”。然而,在徒手投篮动作上,需要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和身体脊柱的同时发力,四肢和躯干要保持相互协同。为此,在肢体障碍学生群体中,通过分层、分步开展徒手教学和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重拾或培养肢体协调性,甚至提高身体协调性。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由下至上”的教学顺序,先要讲明双脚自然开立并与肩同宽,脚尖与篮筐方向处于同一直线,双膝微曲并膝盖对准篮筐,逐渐向上讲解各关节应该处于的位置和状态,包括手肘、手指、手腕的姿势,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正确的徒手投篮姿势。以此为基础,再向学生阐述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帮助学生各关节能够保持协同发力,完成正确的投篮动作。最初学生投篮姿势或发力顺序会出现不正确、“断条”的现象,但是在课上与课后勤加练习与指导,必然会增强肢体障碍学生肢体的协调性。
三、结论
肢体障碍学生必然存在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功能方面的损伤,肢体运动能力也是明显不足的。因此,在这一学生群体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激发学生肢体主观能动意识,以及调节、培养肢体灵活性、协调性为目的。而篮球基础教学与之相适应,开展哪些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影响学生肢体运动机能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徐海虹,周财有,李先长.浅论改善特殊学生群体肢体活动能力的必要性[J].才智,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