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2018-10-31毛璟博王卫京周锦霞王雪峰
毛璟博 王卫京 周锦霞 王雪峰
摘 要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校工程类学生培养提出的要求,化工安全工程课程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在培养具有合格工程安全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培养良好的工程安全素养。本文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工程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安全素质意识得以建立。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化工安全工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0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业认证机构组织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的教育实施情况按照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进行专门性认证,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现在国际上通行和认可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为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提供了重要依据,其目的在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改善校企合作以及增加国际竞争力。截止2013年,我国已在机械、计算机、化工制药等15个专业领域开展认证工作,共有137所高校的443个专业通过了认证。
当今化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化工生产中包含了很多种类的化学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及带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化工生产往往是工艺流程复杂、伴有高温高压,再加上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大规模的危险化工产品,这些都具有重大潜在危险。近几年,从大连湾石油泄漏到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素养在事故中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培养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具有良好工程安全意识和素质的化工专业学生的十分必要。
1目前本专业化工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
《化工安全工程》课程作为化工本科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学时少(16学时)、信息量大、范围广、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然而,目前本专业化工安全课程教学方面仍存在两方面问题。
理论知识枯燥。《化工安全工程》包含大量概念性,原理性的内容,这些大量记忆性的内容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导致没有真正把注意力放到“安全”的中心上来,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提高。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化工安全工程》课程主要采用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化工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无法有效表达化工安全中的原理与技术,并且由于缺乏实践和直观的感受,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容易出现脱节。
2化工安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模式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使用的课程教材内容中,很多知识相对陈旧。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工程安全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安全方法和技术,本课程教学内容也随之改進,引入先进的工程安全技术,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化工安全现状和发展动向,及时接触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化工安全工程》的课程内容丰富,但学时有限。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工具,本课程采用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配合生动的案例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安全素质。
2.3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本课程考核采用实际化工安全事故分析的方法,促使学生充分应用课程内容,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让学生在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理论的同时,工程安全素养也得到深化。
3教学成果分析
3.1教学内容改革的效果
通过引入大量国际先进的工程安全技术,教学的内容得以充实,并且紧扣国际前沿发展,如水上钻井平台的安全保障措施、美国德州炼油厂采用的安全技术等。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增加的教学内容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们表示,这些知识更“接地气”,让他们很感兴趣,因此,先进的工程安全技术也给他们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3.2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书本的内容、课堂的笔记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倦怠,这会影响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掌握及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结合章节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案例分析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案例讲解主要以文字、图片及视频形式进行。课后作业,则要求学生自行收看国际知名纪录片(如美国国家地理出版的安全警示相关内容),并要求学生写下收获与感想。学生们表示有种看“大片”的感觉,对内容与相关知识点掌握得更加扎实,安全意识也得到更有效地培养。
3.3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对实际案例分析需要学生掌握全面的课程内容及良好的逻辑分析、推理能力。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势必更加有效地学习、整合课程内容。通过与以前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采用新的考核形式后,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4结论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学生对化工安全工程这门课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的安全技能得到有效培养,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这种改变带来的结果也表明,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能够根据课程性质、特点进行调整、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哲,阮乐,梁军.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安全教育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16(06):151-156.
[2] 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0-19.
[3] 严宗诚,陈砺,吴妙娴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工专业工程教育培养机制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5,145(05):7-10.
[4] 赵卫红,王彦斌.工程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08):79-80.
[5] 牛红梅,汪广恒,张亚婷.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专业改革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03):342-345.
[6] 唐春安,王述红,王殿元等.国际合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04):30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