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卡奇总体性观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018-10-31黄炜熔
摘 要 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其在早期就写出了《历史与阶级意识》这一著作,在这本书中,总体性的观点是其主要观点并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本文通过浅析卢卡奇总体性观点的提出,内容,原则以及优缺点,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卢卡奇总体性观点,从而将卢卡奇的总体性观点和中国现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指出其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总体性观点 历史与阶级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1卢卡奇的总体性的观点浅析
1.1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的来源与历史理论背景
1.1.1卢卡奇与《历史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是匈牙利共产党员,1923年就写出了影响巨大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移居莫斯科,避开一切活动,致力于学术研究,写出了《理性的毁灭》等著作。二战结束后回国后,成为1956年以前革命暴动的领袖人物,并被任命为纳吉政府的文化部长。1956年暴动失败后,被拘禁于罗马尼亚。50年代末又重新开始学术活动,支持60年代匈牙利新的自由化改革运动,到他晚年时,人们称颂他为“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主要阐述了卢卡奇的五个主要观点:第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即要返回到马克思的方法论上来,这种方法论强调总体性的首要性;第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用来对社会进行历史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辩证法”;第三,“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它渗透到“人类关系的原动力”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从而拯救人类;第五,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存在”的王国和必然的王国—社会主义—之间的中介。笔者主要针对书中“总体性的观点”来进行研读和探讨。
1.1.2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的提出
总体性的观点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提出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卢卡奇试图通过总体性的思想打破消极无为的经济宿命论和纯意向的纯伦理学所造成的困境,把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提升到改变现实的应有水平,以此唤醒无产阶级对自己历史地位的优越性的认识,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完成历史所赋予的推翻资产阶级的应有使命。也就是说:
总体性的思想的提出根本目的是要为无产阶级革命这个中心观点来服务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实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取得革命的胜利,那么首先要建立基础性的条件和根基,即帮助树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意识。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无产阶级意识,才能彻底摆脱旧的资产阶级意识也就是拜物教意识的束缚,才能有力的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必须具有无产阶级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它必须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的主体与客体,意识到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此,它首先必须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划清界限。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物化意识,而物化意识是同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物化结构相适应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存在本身是物化的,生产的商品结构,经济生活的拜物教性质,人和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与人相异化的物的关系,这一切,在意识中便形成了普遍存在的物化意识。“这种物化意识集中表现在哲学上就是“自在之物”和“二律背反”,即承认有一种客观的、既定的、非理性内容的自在之物,他们是理性形式所不能认识、不能把握、不能改变和推翻的。这种被视为自在之物的物化的社会存在,对于主体而言是一种异己的存在,一种僵硬的对立物,不能为理性所把握,不能融于理性之中。”因为自在之物是不可理解、不能把握的,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主体和客体、现象和本质、形式与内容、理性概念和既定事实就形成了僵硬的对立。结果只能造成这样的局面:主体在客体面前,理性在事实面前,只能表现为一种被动的存在,只能对客体作消极直观的反映,只能顺应、适应它的存在和规律。于是,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就完全消失了。所以,对于无产阶级意识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突破由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所决定的单纯直观的认识方法的局限性,建立起一种新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辩证法。而辩证思维的认识方法是总体性的方法,它要求把对象世界当做整体来把握。要废除那种只局限于直接存在的经验事实,把对象当作孤立的静止的、缺乏内在联系和一成不变的事物来直观和反思的抽象理性主义的认识方法。因为在这种方法的支配下,主体和客体、形式和内容、局部与整体以至自由和必然等等都是绝对对立的。只有辩证的总体性的认识方法才能打破这些对立和局限,最终解决资产阶级社会的“自在之物”和“二律背反”的问题。
1.2卢卡奇总体性观点的内容原则浅谈
1.2.1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的内容
总体性的观点,是一种具体的总体,是一种历史的总体,是一种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卢卡奇反对把辩证法扩展到自然界,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辩证法实质就是社会运动的辩证法,而总体性则是这种辩证法的本质核心内容。对于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三方分析:
首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本书的第一章中,卢卡奇通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改变世界的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革命的辩证法”,卢卡奇认为革命是为了改变现实,革命的辩证法关系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他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不仅仅包含着理论只有由群众掌握才能变成物质力量而且还体现了中间环节的重要性,要注重方式和手段的特点和要求,最重要的是要从实践中,从实践的方式和手段,从实践的主客体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并抽象为理论,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把握和利用。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不能占有生活资料,靠出卖劳动为生,随着剥削的日益加重,无产阶级不得不进行不断的反抗,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之前,无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是无纪律无组织的,是自发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已经觉醒的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中,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无产阶级的斗争和反抗由自发走向自觉。
其次,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总体性的观点集中反应为主客体的统一。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无产阶级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无产阶级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对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本质内容的认识,无产阶级身体力行的证明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也用具体实践解决了二者之间的对立。无产阶级在实现主客体相统一的过程中,仅仅具有无产主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自觉地从总体上改造社会现实,作为主客体同体的无产阶级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这一手段和中介,才能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最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量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每个组成部分之中,各个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才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总体优于部分,部分只能在整体中得到说明,辩证法的对象是一个整体,把握这一整体必须将其看作是在历史中生成的过程,各个部分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1.2.2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的原则
根据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论述,总体性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条原则:
一是整体对于局部具有方法论的优越性,局部的本质有赖于从整体上进行说明,而整体却不能归结为孤立的局部的总和。据此,卢卡奇反对自然科学孤立化的研究方法,他认为,虽然孤立化的研究方法對于个别研究领域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把这种方法应用于研究社会,就会掩盖社会的整体的本质。
总体性的观点的第二条原则是:对直接性的事实必须进行辩证的和历史的考察。卢卡奇强调,总体决不是无差别的同一,而是包含矛盾和多种规定性的具体总体,它是由一系列的“中介”构成的;中介既是联系的各个部分,达到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环节,又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矛盾发展的结果。因此,总体性的观点要求摒弃对事实作直接的、静止的研究。卢卡奇指出,马克思正式通过这种总体的辩证方法,才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然产生的拜物教形式,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及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的出路。据此,卢卡奇认为,必须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实现方法论上的变革,形成总体性的辩证方法,卢卡奇强调说“无产阶级科学是革命的,不仅仅在于它以革命的思想同资产阶级社会相对立,而且首先在于它的方法本身是革命的。总体性范畴的统治地位,是科学中革命原则的支柱”。
1.3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的优缺点
卢卡奇的总体性的观点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于西方哲学有着重要意义。其在方法论上关于主客体关系的论述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其总体性的观点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缺点:首先而卢卡奇则过分强调总体对部分的统帅作用;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仅重视总体的决定意义,同时也对部分对总体的反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卢卡奇关于总体和部分的思想和阐述过于偏激和狭隘,没有看到部分对于总体的反作用。
其次,在认识社会历史总体与自然总体关系的方面,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总是排除了自然没有看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内在统一性。在马克思思想中,马克思把社会历史与自然界有机的联系起来,指出了自然界个社会历史的联系和区别,更好的发展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
最后,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卢卡奇深受黑格尔思想的印象,他利用黑格尔思想的思考方式来解释马克思的总体性,因而他并不同意思维对存在有反应的反作用,其认为二者是现实的不同方面,二者是“平行的”,这一思想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看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二者的辩证关系。卢卡奇没否认这一关系的存在,这一思想在今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被指出和批驳。
2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的排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呼声。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不要金山银山,只要绿水青山”的口号也让人为之振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党和国家任重而道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大力开始经济建设,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走出了自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由过去的“三位一体”转变为“四位一体”到如今的“五位一体”,越来注重社会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局部某方面的发展,这与卢卡奇的总体性观点不相而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指导着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不仅仅指导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进行,更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理论体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反映了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中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论述。
最后,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由一开始的只追求速度到如今的速度和效益两手抓,由过去的只追求经济到如今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和文化一起重视,越来越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性,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享受者,因而更加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与修建。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也是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关于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体现。
3卢卡奇总体性观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意义
对于当代中国,卢卡奇总体性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坚持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和人民有效的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吸取经济建设中的教训,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的经济生态建设道路上少走弯路。
其次,强化人民主体意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民的主体地位,不仅宏观上在党的指导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要端正态度,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树立起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争取打赢生态建设这一仗。
最后,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在实施生态文明保护,加大生态文明保护力度,生态文明问题解决的同时,坚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卢卡奇总体性的观点要求我们对事物要有总体性的把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化自己的主体性意识,应用总体性的观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开展,为实现中化民族的复兴梦而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黄炜熔,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孙伯鍨.孙伯鍨哲学文存(第二卷):卢卡奇与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 聂大富.总体性辩证法和阶级意识视角下的党建思考——重读《历史与阶级意识》[J].科学社会主义,2017(02):143-148.
[5] 吴晓明.论《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辩证法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02):37-46.
[6] 張玮.历史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解读——读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J].商,2013(11):236+220.
[7] 周荣.青年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及其评价——读《历史与阶级意识》[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04):13-16+89.
[8] 杨生平.试论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与《历史与阶级意识》[J].贵州社会科学,2009(10):22-27.
[9]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44-58+401.
[10] 刘向国.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11] 张立明.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简论[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2] 苏颖.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3] 孙伯鍨.卢卡奇和马克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