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转型研究
2018-10-31朱莉
朱莉
摘 要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是高校教育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出发点是为了促使高校的教育朝着多元化、实践化方向发展。高校共青团也具有育人作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是促使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逐渐进入人才培养中心地带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覆盖到所有的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实现育人功能转型。本文对高校共青团发展过程中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充分发挥出共青团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高校教育 共青团 育人功能 第二课堂成绩单 课堂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对高校教育深化改革十分重视,十九大也强调了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性。高等院校对国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人才输出方面,高校为社会各界、各个领域培育了高素质人才,有助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教育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即培育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是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很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看似成绩突出,但其实缺乏综合知识,学生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社会实践能力、人格塑造、协作精神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尤其是在高校不断扩招之后,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对此,在新形势下,必须要积极加强高校教育的改革,近年来教育界对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第二课堂与高校的常规课堂相比,是处于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的,是由学生自愿组织、参加的各种有益活动的总称,也是学生对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补充、升华的过程。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共青团作为高校的重要社团组织,在人格塑造、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功能,将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教育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教育。
1高等院校教学现状
在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很多教师仍然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常规的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楚
各个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开展专业知识教育,还要开展实践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前很多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注重理论化教育,在开展实践教育的时候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艺术职业导向,对学生未来在社会上就业、创业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1.2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实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尤其是對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工科、艺术类课程等,更不能缺少锻炼,必须要给学生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才能提高学生的技巧和水平。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的机会,教师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在课后也没有及时进行实践练习,从而影响学生的艺术能力水平的提升。
1.3缺乏高技能实践型教师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在当前高校教学过程中缺乏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忽视了社团的作用
社团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丰富课后生活、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社团的类型也比较多,这些社团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共青团属于比较特殊的社团,在高校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教育、人格魅力塑造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对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社团的教育功能缺失。
2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转型思路
第二课堂是高校教育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途径,而且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举措,在高校共青团的发展过程中,也加强了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视,其核心是实现第二课堂的课程化发展,因为课程化构成了第二课堂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本内容,目的是为了解决共青团日常工作中的规范化、制度化缺失问题,让共青团可以摆脱现有的困境,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功能。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转型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发挥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实现共青团工作全覆盖。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已经成为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建设,旨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我们可以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及就业指导处将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创新创业等多方面内容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该门课程成绩由学校团委统筹,以修满相应学分要求的形式,实现多方面全方位育人,发挥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极大地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
第二要以网络系统管理为依托,实现成长印记全记录。建立“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加强第二课堂的课程化建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做出全过程育人的新探索,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全面发展的新平台和青春回忆的新印记,同时也为团组织提供全面覆盖深度覆盖的新抓手,为社会倡导实践育人、综合评价创立新载体,为社会志愿公益服务、爱心奉献建立新机制。
3共青团育人功能转型发展的路径
从共青团本身的定位来看,共青团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以及教学管理两个方面都承担了重要责任,而且共青团是要为高校的发展服务的,共青团必须要直接地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增强共青团工作与高校的学科教育之间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打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分离的现状。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从活动项目的组织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
活动项目的开展是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积极性的重要过程,活动项目与课程教学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一些区别,活动项目更强调参与性、导向性和适应性,是一种柔性教育过程,但是课程教学则更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以及规范性,是一种刚性教育过程。高校共青团应该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在原来的工作中加入一些柔性化措施,提升共青团工作的规范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首先,在规范性上,应该要体现出共青团的第二课堂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确保共青团的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而且采取学分制管理,衡量共青团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其次,在共青团的第二课堂的要素配置上,也要体现出规范性特征,共青团必须要考虑到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时空条件、经费、教师资源等要素,确保各种要素配备齐全,为第二课堂的建设提供支持。在逻辑性上,共青团的第二课堂建设应该要注重课程的育人原则,坚持基本的导向,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使得第二课堂发挥出第一课堂没有的作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对接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例如在共青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要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展开人才教育,当前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虑得更多,比如沟通协作能力、团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在第一课堂的知识教育过程中,在除开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素养的培养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就需要第二课堂来弥补,共青团就可以通过组织第二课堂,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比如活动中要注重和他人进行沟通,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行培养。
3.2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工作机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才能促进该项工作持续推进。在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从课堂建设、资源开发、课程认证、课程质量管理、课程打分等方面着手,建立完整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育人目标。在第二课堂的课程模块与内容之间应该要形成相互支撑的关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育;在成绩方面,第二课堂的成绩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评之间应该要形成互动关系。在共青团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其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从活动项目的组织者变成教学组织者,这一过程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多个部门以及多层级之间的关系,共青团可以成为第二课堂的课程管理机构,实现学校对第二课堂的统筹管理,并且由共青团对第二课堂的建设进行主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出共青团在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比如某大学成立了校、院两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与训练中心、某学院建立大学生成才自我管理委员会,这些组织都能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课外实践的重要阵地,对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融合发展产生促进作。
3.3强化学习型基层共青团干部的培育
對于共青团发展而言,为了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其组织结构也要不断改善,实现结构扁平化发展。在共青团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过程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决策以及资源都可以逐渐下移,可以提高院系以及班级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能够承担更多重要的职能,促进共青团的转型发展。因此,基层两级团组织的干部队伍应该要掌握必须的课程知识,而且要具备实践教育能力,成为第二课堂实践教育过程中的教师队伍,对青年学生开展教育。针对当前团组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养现状,应该要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引导干部定期参与各种业务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以前的单纯的共青团业务管理中脱离出来,结合教学过程,对学生开展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干部队伍应该要加强对院系、班级以及社团等基层组织的直接指导和帮扶,干部队伍与具体的工作人员之间应该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共同促进共青团的各项工作项目顺利执行。
3.4建立全新的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在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过程中,除了开展活动和课程建设之外,还应该要开展评价和评教活动,要形成配套的考核与评估体系,对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进行改进,结合高等院校的教学的目标以及大学生人才职业发展要求,制定全新的考核与评估标准和体系,使得高等院校共青团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设置更合理,也能对高等院校教育实效性进行提升。共青团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应该由学校和院系两级团组织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及时改进课程实施方法,并且不断提高课程效益。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要进行线下座谈以及实际调研,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在参加共青团的第二课堂时的感受和反馈进行了解,从而不断改进共青团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时候,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提高日常表现在考核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从而不断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使得共青团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考核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与评价的比重,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与评价。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共青团在育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育人功能逐渐转型,一方面表现在工作组织模式上的转变,共青团的工作从传统的刚性工作模式变成柔性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体制上也不断改革,从传统的层级化管理变成扁平化管理。在高校共青团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结合起来,推进共青团工作重心逐渐转移,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共青团的育人功能。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共青团创新项目:“新矛盾”语境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重心变化探索---以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为视角(GQTYB20180)。
参考文献
[1] 赵健.基于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的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转型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
[2] 孟国芳,张贝,尚冰聪.共青团基于第二课堂构建实践育人机制研究[J].科研,2016(12).
[3] 聂西文,卢阳.基于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第二课堂模块化育人体系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7(05).
[4] 林琳,孔德莉,王婷.基于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J].中国轻工教育,2017(01).
[5] 李林娇,李得天,李浩野.“第二课堂成绩单”服务的高校学生考核评价体系[J].中外企业家,2017(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