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结构持续升级中稳健前行
2018-10-31尚启
尚启
承载着去杠杆、去产能与去库存的艰难重任,直面全球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冷风与逆流,中国经济依然在今年上半年获得了同比增长6.8%的预期收成,以此为基,下半年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有太大悬念。
作为撑托宏观经济的主要支柱,上半年制造业PMI持续定格在了50%以上的景氣区间,总体扩张势头依然不减。而令人欣慰的是,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11.6%和9.2%,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的4.9和2.5个百分点,制造业本身的升级与优化继续加快,其对经济的“压舱石”作用不断彰显。
进一步看看三次产业结构就能愈发强烈感到中国经济稳步升级的铿锵旋律。上半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同比增长3.2%、6.1%和 7.6%,而在第三产业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13.3%。目前来看,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升至54.3%,不仅高出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而且大大超出了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投资历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虽然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6%的同比增长并没有太多的欣喜,但只要看看投资的产业布局就不难发现支撑经济结构升级的强大动能。相比于第一产业投资来说,第三产业投资增幅虽有不小差距,但却比第二产业投资增长快了4个百分点,而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全部投资快了7.1个百分点。增量资本的朝着高端产业的转向与集结意味着经济转型升级更具持续性。
从需求端看,在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升至78.5%这一历史高度的背景下,整个消费结构的升级色彩异常鲜明。一方面,前六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另一方面,包括电影票房、旅游门票等在内文化产业收入同比实现16%以上的增长记录。消费升级不仅可以拉动生产与投资升级,更能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升级的内生性动能。
再来看出口,在上半年同比实现4.9%这一不易增长成绩的同时,货物贸易出口中的机电产品增长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到了58.6%,与此同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下降4.1%,占出口总值之比降至18.7%。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显示着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但是,在经济结构升级成为了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最为耀眼亮点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出现的不少斑点,比如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新低,消费增速降至个位数,居民收入增长跑输GDP,贸易顺差出现连续8个季度同比收窄等等。尤其是下半年,我国企业出口所要正视的国际环境可能更为严峻,人民币贬值以及资本流出的压力或许还会加大,加之国内“去杠杆”的继续进行,维持经济增长与升级无疑需要更多宏观政策的创新供给以及协同共振。
首先,对冲国际贸易恶化的外部环境,有必要灵活调整“去杠杆”的力度,掌控好监管与发展的平衡关系。其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的同时应当松紧适度,在年内可能继续降准的情况下,应当加大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MLF(中期借贷便利)等公开市场工具的操作规模,同时注重放大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再次,财政政策须更加积极,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减税力度,降低企业技术的创新税负,提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的授信额度,加快设立中央层次的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并及时引导省级政府建立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最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必须密切策应产业升级,将有限的资源调配与集中到战略性新型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上来,做到资金精准投放与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