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薯新品种(系)鉴定试验总结

2018-10-31李罡邓国军赵大伟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经济性状木薯生物学特性

李罡 邓国军 赵大伟

摘 要 以SC201为对照,对12个木薯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对其产量、生物学特性与抗逆性、田间生长量与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现:新选048、SC205和WR12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H873的增产不显著,其他品种(系)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减产。SC205和WR121增产差异达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进行示范种植;新选048和H873产量较高,但综合性状表现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建议继续参加试验。

关键词 木薯;品种;产量;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S5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103

木薯因其块根富含淀粉而具有广泛的工业生产价值,一直深受淀粉和酒精行业的喜爱。文山州适宜种植木薯,全州除海拔1 8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外均可种植木薯,有1/3的地区处于“桂西—滇南”木薯种植的优势主产区(即北纬24。线以南的南亚热带生态气候区),且种植地域多为低热河谷山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而这些栽培地带的土壤贫瘠、耕作粗放,缺乏应有的科学种植理念和相应的生产技术水平,从而造成文山州木薯种植的单产偏低(每667 m2平均鲜薯产量为1 000 kg左右),远不能满足文山州木薯加工业的生产需要[1]。为了推动文山州木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人们对木薯生产的再认识,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除积极引进有价值的新品种(系)来开展试验示范外,重点立足于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宜文山州南亚热带中高海拔(1 100 m左右)河谷山地生态气候区种植的优良新品种(系),为文山的木薯生产不断提供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条件

试验设在马关县南捞乡漫铳村(海拔1 040 m),土壤为砂质黄壤土,肥力中等,无前作(冬闲)。

1.2 参试品种

供试新品种(系)共12个,主要是近几年广西及华南地区相关科研单位和文山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苗头品系与已在全国大面积示范推广的丰产品种华南205,设当地主栽品种华南201(南洋红或红鳝尾)为对照种。参试品种(系)名称分别为H873、WR124、SC9、SC201(CK)、WR122、新选048、WR121、F520、H867、SC205、WR123和GR891。

1.3 试验设计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1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12个处理。小区为3行区,行长10 m,行距1.0 m,小区面积30 m2;每个品种(或处理)栽插30株,株距1.0 m,单本斜插,四周设保护行。收获小区木薯鲜薯称重,进行统计分析。

1.4 栽培管理

试验木薯于当年的4月20日播种,12月28日收获。试验地选择地力均匀、肥力中等且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地块,管理要高于当地的生产水平,改粗放式种植为集约化生产,即在下种前试验地要犁耙各1次,然后整平,并按确定的规格起垄。同时,每小区施用有机肥50 kg、复合肥(N、P、K比列1∶1∶1)1.5 kg作基肥,下种后45 d后进行追肥,即每小区施用尿素0.5 kg、复合肥1.0 kg、硫酸钾0.5 kg,并结合中耕除草1次。整个试验过程不进行病虫害防治。

1.5 测定项目及数据处理方法

1.5.1 生物学性状的观察

生长发育期间主要对各品种(系)的株型、整齐度、萌芽性、分枝分叉、发根还苗性和抗逆性等进行田间观测记录,其中抗逆性包括抗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病虫害等,而全生育期因收获的统一协调性,便只能根据综合性状进行基本确定。

1.5.2 生长量与经济性状的测定

收获时,每个品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株10株进行株高、茎粗、块根数、茎秆重量、单株鲜薯重量和理论产量的测定。株高为从地面到茎杆顶端生长点的高度,茎粗为距离地面15 cm处的测量值。试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PASW Statistics18、Excel 2007版。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分析

由表1可知,对照单产每667 m2为2112.0 kg,排名第5位。12个参试材料中前4个单产每667 m2在2 136.0~3 104.0 kg,均比对照SC201增产,增产率1.14%~46.99%,其中新选048的单产最高,每667 m2为3 104.0 kg,比对照增产46.99%;SC205和WR121的单产居于第2、3位,每667 m2的产量分别为2 736.0 kg、

2 680.0kg;后7个参试材料的单产均比对照低,减产率为4.92%~25.38%。

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2],见表1、表2,区组间(重复间)差异不显著(F=3.347

2.2 生物学特性与抗逆性比较观察鉴定

根据各参试品种(系)形态特征的对应观察,并结合表3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对比得出:SC201和WR122两个品种(系)的全生育期相近,均在270 d左右,为中晚熟品种;SC9的成熟最早,全生育期210 d,为早熟品种;新选 048、WR121、SC205、H873等其他9个品种(系)的全生育期在240 d左右,为中熟品种。另外,WR123、WR124、F520的萌芽性和发根还苗性一般,生长势不够强,地上部分生长旺盛,但地下部分的积累不够,体现了一定的遗传习性且杂种优势不够突出。新选048、SC205和WR121早生快发,生长迅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与积累比较协调,充分体现了优势基因的附着固定和杂交诱变。而H873、WR122、GR891、SC9和H867等5个品种(系)除了个别少数田间生物学特性有所区别外,其他绝大多数生物学性状的表现均十分相似,不但体现了遗传本源的稳定性,同时也表现出环境互作的激活迟钝,主要反应在其抗寒性方面。

2.3 生长量与经济性状测量对比鉴定

以新选048、SC205和WR121等为代表的外引新品种和自育新品系的单产均在2 500 kg以上,且表现出株高适中、茎杆粗壮、分枝较高及单株结薯数较多的丰产性状,比对照SC201(单产2112.0kg)增产25%以上。同时,通过田间生长量的调查结果得出,12个参试品种(系)中鲜薯产量最高的是新选048(每667 m2单产为3 104.0 kg),最低的是SC9(每667 m2单产为

1 576.0 kg),比对照增产的品种(系)还有H873,而其他另外的7个新品种(系)均比对照SC201减产,减幅为4.92%~25.38%。

3 讨论与小结

SC201(CK)在12个品种(系)中的单产较高,排名第4位,而且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新选048、SC205、WR121和H873比SC201(CK)增产,其他品种(系)均比对照SC201减产。其中新选048、SC205、WR121的增产达极显著水平,H873增产不显著。另外,新选048、SC205和WR121不但增产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且主要性状表现和抗逆性较好,可进行示范种植;H873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但增产不够显著,建议继续参加试验;WR123、WR124和F520的减产幅度较大,且综合性状表现一般,尤其是其萌发性较差,建议淘汰。最后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华南9号(即SC9)为食用型品种,因其种性生物遗传的原因,产量不会太高,比加工型品种华南201大幅度减产也是合乎道理的。

参与文献:

[1] 甘承海,邓国军,杨清松.文山州木薯生产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11(1):8-9.

[2] 盖钧镒.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出版社,1989.

(責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经济性状木薯生物学特性
柬埔寨马德望省木薯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挖木薯
尼日利亚木薯农民合作联盟签署协议促进木薯生产
木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