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旅融合实现保护发展共赢模式探讨

2018-10-31阮琼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夷陵区产业发展

阮琼

摘 要 林旅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林绿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夷陵区森林旅游发展已走在全省前列。基于此,以夷陵区为例,分析其林旅融合实现保护发展共赢的成功模式。

关键词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夷陵区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064

近年来,夷陵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以林兴旅,推进农旅、林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保护发展共赢。

1 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夷陵区现有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3个,建设省级森林乡镇2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

30个,区级绿色示范乡村153个。境内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自然保护区2.5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全区已建成开放12处以森林湿地为载体的景区景点,先后被评为2015“美丽中国”十强县市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2017年,全区森林旅游接待人次突破565万,占全域旅游游客量的44.6%,实现旅游总收入50.7亿元。

2 保护发展共赢模式探讨

2.1 大保护守住绿水青山

2.1.1 立足于修

精心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低产林改造、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峡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三峡库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八大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组织开展“宜神路生态景观林建设”“清水绿山·亮城洁村”“生态治理攻坚”“四线绿化”“河道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小鸦路沿线裸露山体修复”等行动。“十二五”以来,新造林1.12万公顷,封山育林1.80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1.02万公顷,森林抚育0.46万公顷,在绿满荆楚行动中提前一年实现“绿色全覆盖”。

2.1.2 致力于管

践行“放下斧头、管住山头、护好源头”,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实现全区17.07万公顷天然林管护无缝隙、全覆盖。9.67万公顷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生态公益林补偿,年直补资金1 599万元。建立全区林木、林地和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数据库,组织开展“林业五乱”整治、“绿盾”“绿剑”等专项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保护野生猕猴在三峡大瀑布景区休养生息,区政府每年拨出3万元专项经费,补偿周边村民的农作物损失。

2.1.3 着眼于防

严格执行重点防火期24小时值班监控等制度,实现5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健全区乡村三级森林疫病监测网络,设立病虫害监测点20个、标准地200个,聘请村级兼职测报员300名,全方位、全覆盖做好森林病虫疫情防控工作。2017年,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达到1 020万元,为森林旅游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2 大手笔引领森林旅游

2.2.1 高位推动,快速布局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夷陵建设的意见》。2013年6月至2016年11月三年半时间里,成功获批设立湖北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湖北夷陵圈椅淌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笔峰洞省级森林公园、湖北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笔峰洞片区,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也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园两区”构成森林旅游发展的主体框架。五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近亿元用于引导、推动森林旅游发展。

2.2.2 高标定位,科学规划

编制全区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两个主体、三大区块,四级格局”。即以西塞国森林公园、笔峰洞森林公园、晓峰生态休闲旅游带等景区的森林自然生态为主体,以百里荒旅游景區的草原自然生态和“两坝一峡”观光旅游带的水自然生态为主体;围绕东部采摘森林生态区、中部休闲森林生态区、沿江观光森林生态区三大区块;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森林(湿地)公园格局,打造拥有3个国家级、4个省级、5个市级和10个县级(后备)森林公园的“宝塔型”发展梯队,全面绘制森林旅游发展蓝图。

2.2.3 高点支撑,巧借东风

1)巧借森林城市创建机遇。以2011年宜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完成河心公园、小溪塔森林游乐园、宜神路夷陵段生态景观工程等九大重点建设任务。投资1.8亿元建设的河心公园珍稀树木园已成宜昌市民游玩休憩的首选之地。2)巧借全省首批林业生态示范区创建机遇。各中心乡镇都开工建设森林公园,全区有153个村达到“房前有景、院中有果、屋后有林,常年绿树成荫、四季花果飘香”的“绿色示范乡村”创建标准。3)巧借林场改革政策。樟村坪林场真正发挥在森林旅游发展中的先导作用,2016年12月被纳入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建设。

2.3 大融合发展森林旅游

2.3.1 资源大整合

1)人才整合。成立副处级单位湖北西塞国森林公园管理处,由管理处按“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对全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实施统一管理和建设。整合区森林公安分局优秀警力,设立西塞国森林公园公安派出所。2)资金整合。坚持国有独资原则,依法组建湖北西塞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现已整合资金3亿元用以投入森林旅游建设。

2.3.2 三产大融合

以森林旅游为主线,加快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林-花-游、林-果-游、林-茶-游、林-水-游、林-苗-游、林-园-游,全区森林人家、林家乐达到586家。依托绿色示范乡村,开发茶乡观光体验游、百里荒度假养生游等6条精品线路,建成南垭花田、南岔湾石屋等乡村游景点,催生民宿、康体养生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2.3.3 品牌大推荐

近年来,夷陵旅游4次登陆央视《新闻联播》,三产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27次获得央视推介宣传。南垭花田、百里荒分别被纳入全省20条赏花线路和纳凉避暑线路。三峡人家被评为“长江新十景”并位居首位,同时获得“华中十佳避暑胜地”,三峡大瀑布被评为“华中最佳避暑峡谷瀑布”。《山楂树之恋》和《三峡人家》入选全国“十大经典旅游桥段”,极大地增强夷陵森林旅游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夷陵区产业发展
宜昌市夷陵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宜昌市夷陵区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宜昌市夷陵区公办园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举办第二届教师素质展示活动
我为群众办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