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不同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8-10-31许小丽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效果

许小丽

【摘 要】目的:评价不同康复护理在退变性腰椎疾病短节段椎间融合术后的效果。方法:将76例行短节段椎间融合术的腰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询证化的术后康复护理程序。对2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时的Oswestry指数评分、JOA下背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时显示2组ODI指数及JOA评分的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末次评价,实验组ODI评分为(18.32±7.18)分,JOA评分为(23.91±5.21)分,对照组ODI评分为(30.15±6.93)分,JOA评分为(20.54±5.06)分,实验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短节段椎间融合术后处理中,构建基于询证基础的术后康复护理程序,效果优于一般常规护理手段,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康复护理;短节段椎间融合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1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盘以及周围韧带等的退行性改变,目前,短节段椎间融合术在改善退变性腰椎疾病症状并预防远期椎体功能缺失方面更有优势,应用也更为广泛。随着对该类手术力学特性及治疗机制的研究认识,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基于此,我院骨科病房针对短节段椎间融合术后治疗需求,设计提出了短节段椎间融合术后询证化处理改进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本研究旨在了解询证化系统术后康复处理措施与传统常规处理法的区别,以期为完善腰椎术后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76例,来源于2015年7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患者,其中男33例,女43例,年龄35~82岁,病程8个月~10年,以上全部行短节段椎间融合术治疗。入组原则:(1)符合短节段椎间融合术治疗指证,可配合长期术后随访;(2)排除伴其他严重疾病或全身情况较差者;(3)无早期功能训练禁忌症。

1.2 方法

1.2.1 分组 纳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为避免手术干扰研究结果,2组患者均为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手术入路、时间、节段数、术中及术后处理一致,术后均执行常规负压引流及对症治疗,在院期间实验组采用询证化的系统术后康复处理措施,对照组则予一般传统康复干预;2组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康复护理,根据治疗指南采取病房护士床边口头宣教的形式,内容包括术前术后的常规宣教、疾病知识宣教、正确体位、轴线翻身、踝泵训练、直腿抬高训练、正确坐起、下床行走训练及疼痛干预等,以及出院前的集中健康教育告知等。实验组护理方法:(1)建立完善的专科询证管理架构,加强康复护理专科培训,根据专科疾病特点和治疗指证,加以系统化模式推导,增强护士腰椎疾病康复管理的质控和能级。(2)加强术后评估和护理诊断的有效性,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心血管情况、认知能力、术中信息及术后病生理指标,设计个体化的术后康复管理评估表和康复档案,在充分探究治疗机制的同时,根据术后康复训练的具体技术问题设定管控预案,确定拟弄清(或改进)的临床问题,以利于应用及寻找护理行为中的风险目标。(3)建立完善的康复指导路径,通过发放术后康复指导手册,观看视频,床旁指导使患者快速掌握早期康复锻炼目标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个案长效追踪机制,全面、客观分析患者康复行为及结果,结合实验性诊断找出个案康复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使短节段椎间融合术后单病种监护责任得以强化。(4)术后1-3d进行轴线翻身、被动直腿抬高训练等,确立直背弯腰理念,之后逐步增加髋膝关节屈伸练习、踝泵训练、等长收缩训练、抗阻力练习等,并进而全面进行旨在维护腹部肌群、腰部肌群、下肢肌群功能的其他长效训练。此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训练评估及床旁指导,结合心理支持、情绪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手段予以有效训练支持。术后第2周开始增加股四头肌训练,加强正确坐起、躺下、站立动作恢复练习,加强患侧的主动伸展及抬高运动,结合恢复情况督促早期下床活动,开始上下床法及行走练习,并随着病情的改善,进一步增加其他训练项目的介入。

2.4 评价方法

加强术后随访,术前、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ODI和JOA分级评分。以上两个评价工具为腰椎功能综合评估领域信效度较高的评价工具,具有一定特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用于统计学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6例入选对象均完成随访,2组各时点ODI指及JOA评分情况

3 讨论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可从根本上对腰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提供修复,从而显著缓解症状。有文献报道[4、5、6],腰椎融合术后的专业康复治疗是使患者远期受益的重要支撑。目前,国内有关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康复处理模式的报道虽然有所增加,但其研究结果并不统一。询证化护理模式,是以询证监护为导向,围绕专科疾病特点,通过护理流程优化提高临床终末质量的新型护理方法;是在整体护理观下,以腰椎退行性病变及其标准手术治疗为基础,融汇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管理的最新询证结果,以术后护理查房、护理诊断、治疗评估、康复训练、随访调查等为手段的,以使患者受益的集成护理模式。本组研究中,在询证化理念下,护士在具体训练指导的措施化执行中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在护理过程中能够通过病情观察及实证判断及时发现与正常现象不契合的临床变化,从而不断寻找缩小行为措施与护理目标之间的鸿沟[10],使患者遵医嘱康复训练的理念和效能提高,真正使患者在避免康复训练随意性的同时,自主产生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渐进性地实现康复训练水平的提升(和或)超越。本组评价结果显示,出院时,2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關节症状分级评分(JO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康复训练的不断深入,询证化处理的优势逐渐得以体现,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功能恢复,术后3个月2组ODI和JOA评分显示,实验组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术后询证化康复的处理明显优于一般常规处理,对加快腰椎术后恢复作用显著。

为使本康复项目收到实效,未来仍需要继续完善康复方案,并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纳入更多病例样本来加实现。

参考文献

徐练,孔清泉.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华西医学,2014,29(03):582-587.

马驰,吴新宝,侯树勋,等.腰椎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3个月不同康复模式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03):164-169.

赵定麟.脊柱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76.

赵红伟,欧阳一雪,赵书娥.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融合术后康复锻炼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2):1480-1483.

仝慧娟.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5):169-170.

章梅云,冯志仙,邵乐文,黄丽华.循证护理团队培训方案的制订及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04):446-449.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