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探析
2018-10-31张莉
张莉
【摘 要】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妊娠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同期正常妊娠孕妇50例作为参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剖宫产几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孕妇,两组之间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孕妇产前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几率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产前检查;妊娠高血压;妊娠结局;影響
【中图分类号】R71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0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属于孕妇在妊娠期所特有病症,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妊高症患者常会合并有水肿、蛋白尿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有昏迷、脏器衰竭等初心,会严重影响孕妇与胎儿健康[1]。如果处理不恰当,则会致使围生期母婴死亡,也是孕产妇与围生儿患病、病死主要因素[2]。本次就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妊娠患者50例与同期正常妊娠人员50例作为对象,探讨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妊娠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同期正常妊娠孕妇50例作为参照组。观察组孕妇年龄均在23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0±2.3)岁。参照组孕妇年龄均在24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2.6)岁。两组孕妇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孕妇均进行解痉、降压与镇静治疗。定期对母体情况进行监测,对蛋白尿、胎心情况进行观察,按照患者的详细病情,选取相应药物实施治疗,早发型子痫的患者需要快速解痉降压,且硫酸镁药物每日用药剂量不能够超过30克,对使用速度进行控制,对患者膝反射、呼吸、尿量指标情况进行严密监测,按照患者血压的水平、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避免出现镁中毒,出现惊厥的患者需要适当使用镇静剂药物,必要情况下终止妊娠。按照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实际的状况与孕周,对终止妊娠的时间与方式进行确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观察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几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行 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对不同数据进行对比,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孕妇剖宫产几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孕妇,两组之间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
2.2 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病症多在初产妇、多胎妊娠与羊水过多、贫血孕妇与原有糖尿病、慢性肾炎疾病、高血压孕妇中常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免疫、子宫-胎盘缺血等等[3]。实施产前检查,并且积极进行预防,早期发现并且实施合理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孕妇和围产儿病死几率与并发症症状。孕妇在妊娠期伴随着高血压疾病的不断加重,产妇产后并发症症状会不断增加,孕妇胎盘功能会明显降低,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缓慢,引发孕妇脑血管病变与体内胎儿的先兆性子痫疾病[4]。
此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进行产前检查,能够有效对孕妇血压指标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有利于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产后并发症现象发生率。产后并发症表现主要是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等。因此产前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进行检查,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孕妇产前检查,能够早发现与早治疗妊娠高血压妊娠患者,能够预防与减少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病死几率[5]。
综上所述,在孕妇产前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几率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孙敏霞.产前健康教育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健康前沿,2016,23(6):118-118.
申叶,杨孜,陈扬等.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孕期血压控制和维持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9):586-593.
丁慧芸,田敏.妊娠35~37周孕妇心脏储备功能与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295-298.
倪明燕.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与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2):46-49.
吴香竹,王凤英,姚炜等.高血压病家族史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2):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