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金融可以成为向善的力量
2018-10-31
主题:影响力投资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中欧“高朋满座”论坛
时间:2018年8月23日
地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
演讲人:马蔚华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
今天的公益组织需要变革。举个例子,十年前两个人同样从名校毕业,一个到华尔街,一个去做公益,前者十年后成了亿万富翁,后者十年后可能还没有房子住。公益要想持续,必须保证从业者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我想公益金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叫公益金融?我的理解是: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公益组织、用市场原则配置公益资源、用金融手段实现公益目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在很多人心里成为贪婪的象征,那么,金融究竟能不能向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管理者最主要的责任是给股东创造利润,这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主流价值观。到了80年代,另一位諾贝尔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企业要想在经济社会中创造利润,不可能对社会自然环境没有影响,如果产生负面效应,比如污染了空气和土壤,就应该对问题负责。社会责任的概念就在美国出现了。
1999年我在招行时,看到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都在做社会责任报告,我们也开始做,那时候是个别现象。今天,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也开始设立社会责任委员会,社会责任已被大部分的企业认识和接受。美国有一个“多米尼400”社会指数,选取了400个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上市公司,过去十年“多米尼400”指数一直跑赢“标普500”指数。在中国,我们也在尝试做“义利99指数”,选取99只股票,同样跑赢沪深指数,说明义利兼顾的企业更受社会和资本领域的认可。
我在美国考察时发现,金融向善正成为华尔街的一种趋势。自摩根大通联合洛克菲勒基金会将“影响力投资”列为投资市场的一个新兴类别后,“影响力投资”在华尔街成了一个时髦概念。美国用六个方面来衡量“影响力投资”:经济状况、就业、赋权、教育、道德和环境,英文首字母都是E,简称“6E”,成为投资者选择股票投资组合的标准。
星巴克在决定减少25%耗水量的六年时间里,股票价格上涨了三倍;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注重节能、节水规划,也赢得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未来三四十年,全球财富将处于代际转移的阶段,千禧一代对社会的责任感更高,比如现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就要求金融学科加入科技、公益、人文等视角。如果金融家继续唯利是图,就可能失去这一代人群代表的巨大潜在市场。
目前在中国,搞公益的人不太懂商业,更不懂金融;搞金融的人又不愿意搞公益,所以二者的结合还需要一段时间。但用发展的眼光来判断,这显然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