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络与趋势
——历届UIA主题诠释

2018-10-31钟志涛

建筑师 2018年1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师大会

钟志涛

丁建华

孟建民

引言

1948年,受战后重建的影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下,整合国际建筑师常设委员会(CPIA)与建筑师国际联合会(RIA),于瑞士洛桑成立国际建筑师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简称 UIA)。同年,召开第一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国际建筑师协会的成立具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历届UIA发展脉络的主题与内在逻辑的分析与聚焦(图1),笔者将UIA的发展总结为四个历史时期,即:聚焦战后重建、建筑的探索时期、期望新世纪的建筑、探讨建筑的社会责任。并总结出与此相呼应的四个时代主题,即:探索建筑发展的方向、梳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探讨建筑的社会责任。四个主题的设置紧扣国际建筑师协会宗旨与行动目标,并与UIA设立的23个专业工作组[1]相联系。

一、聚焦战后重建到展望新世纪——探索建筑发展的方向

国际建筑师协会成立至今,经历两次建筑发展方向探索,两次探索都受到特定历史背景影响。成立之初,面临着战后重建,全世界的建筑师们都在思考“建筑面临的新任务”,国际建筑师协会面临的是协调各国建筑师,帮助战后重建;新世纪来临,在全球化、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建筑师协会思考的是新时代的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归纳为两个历史阶段(图2):一是在UIA成立之初,聚焦战后重建的建筑发展探索;二是在新世纪末,对21世纪面向未来的建筑展望。

图1:UIA(1948-2017)主题脉络解析

图2:UIA发展历程中对建筑发展方向的两次思考

二战后十年是战后重建的高潮,从应急重建与长远规划的矛盾探讨,从建筑形体到技术的探讨,这一阶段的主题集中探讨战后重建中出现的问题。1948-1955年间共举办四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主题分别是:建筑面临的新任务、新任务下建筑的选择、处在十字路口的建筑以及建筑学与建筑的演化。四个主题均是探讨在战后重建背景下,突出战后重建新设想,如:建筑如何模块化生产、快速解决人们居住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等。其中,以UIA第一任主席、著名的英国城市规划师帕特里克·阿勃克隆比爵士(Sir Patrick Abercrombie,1879-1957)和UIA第一任荣誉主席、法国著名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Auguste Perret,1874-1954)为代表,前者主持了著名的英国大伦敦规划[2],从指导思想、布局模式和规划方法方面影响了战后各国大城市的规划;后者擅于钢筋混凝土的使用,研究住宅标准化设计。波兰建筑师海伦娜·希尔库斯教授在第4届UIA大会上也作了题为《标准设计》[3]的报告,注重合理的城市规划与标准化设计是战后重建必然的选择。

到第二阶段,谈论建筑未来发展方向时,不再是局限于建筑学或者建筑本身。例如在芝加哥举行的第18届UIA大会,主题为建筑在十字路口——为持久的未来设计,探讨的是“世界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探索既保证全球发展,又保护人类环境的建筑设计方向及相关措施[4]”。而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19届UIA大会上,通过“变态、人居、流动、容器、模糊地段等5个分主题,分析、介绍、剖析了10余个城市或者城区(从巴西利亚到浦东陆家嘴)上百栋新设计构思的居住、流通、交换以及所谓‘模糊领域’的建筑,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新观点和新名词[5]”来探讨城市建筑的现状与未来。第一、二两个阶段的思考构成了UIA历程中建筑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的主要内容。当然,同期也存在与UIA主脉思考不同的其他关注内容。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代主义标志着建筑发展逐渐回归了现代主义:“对于1990年代初建筑的发展,阿姆苏来特认为是‘绕大圈兜回原处’(coming-full-circle)对‘经典现代主义’(Classical modernism)的复归[6]”。法国建筑评论家萨士林(F.Chaslin)就把这一时期里恩(Y.Lion)、雷蒙(M.Rcmon)等本国建筑师的设计称为“现代主义的翻版”和“柯布式古典主义[6]”。1990年9月在泰特画廊举行的“新现代”(The New Moderns)讨论会以及1996年在匹茨堡卡内奇艺术博物馆举行了题为“整体的现代”(Monolithic Modern)的展览等都表明对现代主义早期和盛期的建筑思想的复兴和再认识[7]。

二、社会现实问题到城市深层内涵——梳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关于建筑与城市这个话题的讨论,从UIA成立之初,讨论战后重建到关注人居、城市交通等社会热点问题,再到思考城市对整个社会所具有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与建筑话题的侧重点是城市复杂有机体,在众多建筑与城市的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寻找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新思路。这种递进式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图3):一是21世纪前,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现实问题;二是进入21世纪,探讨城市新内涵,对建筑与城市关系的深化与延伸。

在第5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以城市的改造与建设为题探讨1945-1957年间的城市建设,“主要涉及的有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城市问题、旧城改建问题、新建城市及区域规划、城市工业区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及城市交通等一切在这12年期间重要的城市建设问题[8]”。再到第16、19届大会上,分别探讨的是“研究低费用住宅,如何解决贫穷地区和缺房人民的居住问题[9]”和“分析、介绍、解剖10来个城市的上百栋新设计构思的居住、流通、交换以及模糊领域的建筑[5]”。在1981年大会上通过的《建筑师的华沙宣言》[10]和1987年通过的《建筑师布莱顿宣言》[11]都明确地表明当时面临的主要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包括住房问题、城市阶层分化、城市自然环境及城市交通等现实问题。尼格尔·泰勒在《1945年以来的城市规划理论》[12]一书中,提出关于西方战后两次城市规划理论的转变,即:城市规划活动的本质认知从艺术转向科学、从美学与设计技术转向科学与逻辑分析。在当时的学科发展中,两次转变均以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现实问题为主。同年,联合国宣布1987年为安置无家可归者年(又称:国际住房年)[13],“目的在于,促使各国政府对住房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加速住房问题的解决[14]”。

在第19届、第22届以及第26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开始从新的角度探索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内,包括:构建美丽宜居的城市、促进城市的有机生长、提倡城市的包容性多元性以及探讨城市这种有机体的内在灵魂。此阶段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关键词:有机城市、城市的动态性、城市的容器作用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筑思潮是一种多元化发展,以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等占据主导地位,学术思想出现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各国建筑师开始从不同角度思考城市中的建筑。如1991年在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以“有机建筑在当代的延续”为题的展览;同时期日本的Team Zoo等进行有机建筑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索。尼格尔·泰勒在《1945年以来的城市规划理论》后两节中,以“挑战科学和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和“作为生活质量替代标准的后现代主义”两个小节[15],论述后现代主义对于世界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态度,以及对于社会的多元、自由、包容、有机等思想都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产生广泛影响。

三、建筑技术到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关注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两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从建筑技术的探讨演变为讨论建筑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整个UIA发展历程来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两个主要探索阶段(图4):一是20世纪的建筑技术探索,20世纪是“建筑大破坏时期”,也是快速发展的时期,涉及技术与材料;二是21世纪的建筑探索,21世纪是“建筑大转折时期”,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对可持续发展话题的讨论更加频繁。

图3:建筑与城市关系的两个时期

图4:建筑技术探索到可持续发展的演变

20世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建筑技术的发展。第6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是讨论新技术与新材料对建筑的影响,以美国建筑师罗塞尔·赫许柯教授《从建筑历史发展中看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建筑产生的影响》等三篇文章[16]作为主要论题。到在古巴召开的第7届大会上,探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建筑技术,强调建筑技术与国家经济、政治的关系。“古巴总统多尔蒂科斯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建筑事业的发展是同各国人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17]”。同样,“拉丁美洲的综合报告中指出: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政治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因此,使实现最基本的发展计划处于困难的境地[17]”,也表明了建筑技术与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第17届大会是对建筑技术的思考的一次重要的转折——讨论文化与技术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是源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文化面临走向衰落的危机。对此,国际建筑师协会将建筑设计金奖授予高度体现历史文脉、文化环境以及对人的关怀的印度建筑师查理斯·柯里亚[18]。

从建筑技术的探索到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演变,目标转向面向未来,聚焦可持续最关注的自然环境、资源问题,构建一个持久的社会。国际建筑师协会对可持续建筑的思考是一种递进式的探索,从现实问题到持久设计再到面向未来,即第14届大会上发表的《华沙宣言》中认识到人类·建筑·环境三者之间密切的相关性。《华沙宣言》列举了我们面临的六项现代世界的挑战[19],有四项是关于土地资源、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问题;在芝加哥举办第18届大会,题为:建筑在十字路口——为持久的未来设计,通过《芝加哥宣言》号召各国建筑师加强合作,为世界持久的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国际建筑协会理事周干峙作了题为《中国建筑2000年的展望——探求健康、文明、永续的建筑发展》的报告,介绍我国的城市发展、建筑创作、住房建设、建筑教育的有关经验和情况[20];关于面向未来方面,在2002年第21届柏林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发布的《建筑白皮书》[21],通过八个章节内容探讨未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使命。

图5:历届UIA主题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建筑自身到建筑社会性——探讨建筑的社会责任

建筑的社会责任这一话题贯穿整个UIA的发展历程,从建筑自身的技术、材料等方面的发展到强调建筑在社会问题中起到的积极引导作用,逐渐衍生出更有意义的内涵。笔者将历届UIA主题关注的热点问题归纳为四个主要类型(图5),即:关注城市住房问题、解决灾后应急重建、探讨建筑教育与建筑实践、明确建筑的社会责任。

这四种类型在历届UIA大会上总是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联地出现在讨论议题中。例如:在主题为“住房与城市——建设明日的城市”的第16届大会上,侧重研究:“低费用住宅,目的是解决贫穷地区和缺房人民的居住问题[9]”。建设低费用住宅在UIA发展历程中经常被提及,目的在于希望能通过建筑师来解决社会不公平的问题。同时,在大会上通过的《布赖顿宣言》提及“用新的方法培训青年建筑师与非建筑师”以及“提高对可建性研究的建筑教育”[22]。而关于灾后重建的热点话题方面,在1948年UIA成立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战后重建。与战后重建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灾后重建。人类在自然力量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如何在灾后运用设计的手法,创造出具有便捷舒适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导致的极端情况。被称为人道主义建筑师的坂茂,通过结构创新与非常规材料的实践,对硬纸筒、竹子、纸板等材料创造性实验运用,为受害地区建立了许多临时避难所、教堂等建筑。“坂茂作为一名建筑师,从他所选择的服务对象、使用的建筑材料、可持续和环保的设计、拓展建筑师职业等,无不体现建筑师应有的人文关怀、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23]”,同时他本人表示:“大约30 年前我开始采用这种设计风格时,还没有人谈论环境,而我则把它视为理所当然。我始终对低成本、本地出产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怀有兴趣[23]”,他这一做法同样关注了城市住房问题,大量的低成本住房使解决弱势群体住房成为可能的现实。

五、总结

以四个时代主题诠释UIA发展脉络与趋势分析的思考途径,探讨时代主题与相应时期的关联性,即:聚焦战后重建——探索建筑发展方向、建筑的探索时期——梳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新世纪的展望——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观以及建筑的社会性——探讨建筑的社会责任。客观表明了历届UIA对主题的设置与延伸的内在逻辑。即根据特定历史背景、影响事件拟定特定的时代主题,如:聚焦战后重建、新世纪的展望等,主题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潮流前进;期间始终坚持进行建筑探索,包括技术、材料、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20世纪的探索是建筑思潮大爆发的一个阶段,从典雅主义倾向、粗野主义倾向到高技派、后现代主义等,显示了建筑思潮的活跃性和思想的包容性,也展现了建筑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将会是另一个活跃的探索时期,UIA未来主题选择将会持续聚焦“可持续发展建筑观”这一核心问题,讨论建筑与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辩证关系。同时,兼有延伸探讨建筑(或建筑师)的社会责任问题,讨论建筑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引导性作用。UIA的主题内容会更加丰富、更具有时代性特征。

注释

[1]到目前为止 UIA 共设有 23 个专业工作组。包括:建筑能源(ARES)、人居持续发展、建筑遗产、教育与文化空间、体育、娱乐与旅游、城乡规划、工作场所与商业空间、热带建筑、建筑与森林保护、医疗卫生建筑、建筑与生态、宗教建筑、人类居住、无家可归者的居所、建筑职业实践(CPD)、中等城市及全球城市化(CIMES)、城市居住与自然灾害、科学与高科技设施、建筑遗产信息中心、战后城市重建、国际竞赛、未来建筑、北京之路(该工作组秘书处设在中国建筑学会内)。可参考:麻博宇.浅析全球化中的UIA[D].天津大学,2009:15.

[2]大伦敦规划,1942-1944年由帕特里克·阿勃克隆比爵士主持修订,规划面积6731平方公里,内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143个,规划区内人口650万,为了解决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

[3]华揽洪 ,吴良镛.国际建筑师协会执行委员波兰建筑师海伦娜·锡尔库斯教授关于标准设计的报告[J].建筑学报,1955,2:56-68.

[4]第18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及第19届国际建筑师协会代表大会在芝加哥召开[J].建筑学报,1993,9:3-4.

[5]张钦楠.现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筑学[J].建筑学报,1996,10:6-11.

[6]彭怒.多元化的总体趋势与新的主体文化的可能──战后西方建筑思潮的演变[J].时代建筑,1999:28-33.

[7]凌云志.当代建筑空间需求的演进与解读[D].湖南大学,2010:2.

[8]董力.“苏联建筑”1958年第6期内容简介(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五次大会专刊)[J].建筑学报,1958,8:29.

[9]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6次大会第17次代表大会分别在布赖顿和都柏林召开[J].建筑学报,1987,11:2.

[10]《华沙宣言》,1981年第14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确立了建筑·人·环境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可参考:一九八一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世界大会上建筑师的华沙宣言[J].建筑学报,1981,9:68-71.

[11]《建筑师布赖顿宣言》,1987年第16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肯定了1981年《华沙宣言》和1984年《开罗宣言》。可参考:唐仪清.建筑师布赖顿宣言(1987)——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16次大会通过[J].建筑学报,1987,11:3-4.

[12]尼格尔·泰勒.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国际住房年,1981年,联合国第36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原则上采纳了斯里兰卡总理关于开展国际住房年活动的倡议。其宗旨在于提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集中思考住房问题,并为解决这个问题制订住房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关技术与经济政策和具体措施。世界上有130多个国家和1200多个民间组织投入此项活动。中国对此成立国际住房年中国委员会,提供捐款,并发行几年邮票。

[14]杨学安.一九八七年—国际住房年[J].建筑学报,1987,1:26.

[15]《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一章中,以后现代主义风格、挑战科学和理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及作为生活质量替代标准的后现代主义三节,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

[16]第6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以《从建筑历史发展中看新材料和新技术对建筑所产生的影响》、《钢筋混凝土和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对现在的和将来的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工业化的效果》三篇学术论文,讨论新技术与新材料对建筑的影响。可参考: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七届代表会和第六届全体大会简讯[J].建筑学报,1961,8:19.

[17]刘云鹤.国际建筑师生会见大会、国际建协第七届大会及第八届代表会议情况介绍[J].建筑学报,1964,2:38-39.

[18]查里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著名印度建筑师,生于1930年,主要作品有:甘地纪念馆、斋浦尔艺术中心等。可参考:范雪.查里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获国际建协(UIA)金奖[J].建筑学报,1990,5:62-63.

[19]《华沙宣言》面临的现代世界的挑战:1.现代世界居住和生活标准的差异、2.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存在的不平等问题、3.人口大量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4.环境污染恶化、5.矿物燃料的消耗问题、6.对未来发展认识不足产生的问题。可参考:一九八一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世界大会上建筑师的华沙宣言[J].建筑学报,1981,9:68-71.

[20]周干峙.中国建筑2000年展望——探求健康、文明、永续的发展[J].建筑学报,1993,5:2-7.

[21]《建筑白皮书》,2002年第21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在1995年曾以《欧洲和建筑的明天》欧洲建筑建协白皮书的形式出版。目的是为了向政治家和公众介绍建筑师们对未来建筑的观点。可参考:建筑与未来——关于建筑环境的若干建议[J].建筑创作,2002,9:51-59.

[22]《建筑师布赖顿宣言》对建筑师工作的要求。同[11]

[23]唐望松.从坂茂获普利兹克奖看建筑师的社会责任[J].安徽建筑,2014,21(05):269-271.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师大会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