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与新闻出版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基于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

2018-10-31

图书馆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格兰杰出版业新闻出版

0 引言

“十三五”规划建议“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新闻出版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新闻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特殊文化使命和文化传播职能,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撑体系的一部分[1]。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队伍的一员,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和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新闻出版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中国统计年鉴(2017)》可知,2003年以来,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同步持续增长,新闻出版业的纸质出版物种数由2003年的201584种增长为2016年的511862种,翻了2.54倍,电子出版物发行量由2003年的9320.89万张增长为2016年的29064.66万张,翻了3.12倍;公共图书馆的总藏量由2003年的43776万册增长为2016年的90163万册,增长率高达105.96%。在二者共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出版发展水平对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程度等均产生影响;反过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状态也会影响出版物的发行量,进而影响我国的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因此,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间的具体关系,探索新闻出版系统与公共图书馆系统这两个社会子系统在整个社会中融合发展的状态,以期找到更适合二者实现可持续融合发展的方向,为二者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实现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和新闻出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的双赢局面。

1 文献综述

关于新闻出版发展的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在新闻出版的文化功能研究[2]、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3-4]、新闻出版业发展水平评价[5]等方面,对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提出了弥足珍贵的建议。其中,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业的界定范围与我国不同,所以西方研究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新闻出版发展的借鉴意义不强。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精读,发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已有文献大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新闻出版业现状、未来发展、存在问题等进行逻辑分析,这种方法虽然方便操作且节省成本,但客观性不强,分析过程受研究人的主观看法及经验影响较大,分析结果往往存在争议;第二,近年虽然开始出现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定量研究,但大多采用构建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方法单独研究新闻出版这一个行业的成长,有关新闻出版行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较少。

关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研究,学者已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评价[6]、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动力及发展机制研究[7-8]、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支撑体系研究[1][9-10]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对策,有助于公共图书馆政策的制定及发展路径的规划,有利于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提高。其中对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支撑体系研究,主要有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撑体系的模型构建,以及二者关系的研究。关于新闻出版与公共图书馆关系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者证明了新闻出版业是其社会支撑体系的一部分。早在民国时期,新书出版业就与图书馆建设形成了较为良性的互动关系,出版业以图书馆为销售市场,推动着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11]。近年逐步有学者开展新闻出版与图书馆关系的研究,如康存辉等[12]构建了出版融合与图书馆发展的关联图,指出出版融合与图书馆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资、网络终端协议以及标准统一或兼容等方面相互关联,且二者通过资源传递和需求传递不断融合发展。其研究构建了“出版——图书馆——读者”三位一体的循环发展环境,形成了科学的出版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图书馆出版服务是图书馆参与和支持出版活动的服务,关于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研究,刘雅琼[13]认为图书馆是数字出版强有力的支持者,在学术出版中扮演“合伙人”的角色,同时数字出版也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能力;刘兹恒等[14]利用调查问卷方式探究了我国科研人员对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认知及需求情况,认为学术图书馆参与出版服务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有利条件,图书馆应将自身定位于辅助传统学术出版的角色。

这些研究均证实了新闻出版的发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是新闻出版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关于二者交融协同发展关系的研究均处于定性研究的探索阶段,尚无运用科学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二者建立联系的研究。所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3-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二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2 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评价,以图书馆生态指标的设计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公共图书馆的大众性,遵从指标体系的系统性、代表性、可比性、人本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借鉴已有的研究,从用户服务、基础支持能力、文献资源支撑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指标的设定。具体在指标的选择上,选择外借册数(万册次)反映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服务能力;选择从业人员数(人)反应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支持能力;选取新购图书数(万册)反应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文献资源支撑水平。指标的时间跨度为2003-2016年,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图书馆年鉴》。

我国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系统理论的结构和原理,将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其中,指标体系的目标层为新闻出版发展水平,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要素层分解为出版总量、版权贸易、出版机构、财政指标四个维度,进而将指标层分解为纸质出版物种数、纸质出版物总印张等14个指标,如表1所示,力求全面反应我国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上述指标的相应数据均来源于2003-2016年的《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等统计公报。为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采用以2003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对上述涉及消费金额的指标进行平减处理。

2.2 新闻出版发展水平指标因子分析

由于衡量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指标多,不宜于后续的分析检验,且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使各个指标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相重复,以至于掩盖所要反应事物的真正特性,故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尽量不损失信息的前提下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将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通过少数几个指标来反映。为了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由于量纲的差异而导致的影响,首先采用Z-score法对14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的变量分别用ZX1~ZX14表示。在SPSS24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因子,得到了2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如表2所示,累积方差百分比达到91.083%,可以全面反映14个新闻出版发展指标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所以,将前两个成分(公共因子1和公共因子2)作为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公共因子。

表1 公共图书馆与新闻出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公共因子特征值、方差百分比及累积方差百分比

为了更好地解释所提取的公共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因子正交旋转。旋转后两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2.74%和38.35%,同时得到因子成分矩阵。在因子成分矩阵中,要素层的出版总量(纸质出版物总数、电子出版物发行量等)、版权贸易(版权引进总数、版权输出总数)、财政指标(图书总定价、出版物进口金额、出版物出口金额)中绝大多数指标在公共因子1上有较高的载荷,故可将公共因子1命名为总量及贸易因子;代表出版机构的四个指标(图书出版机构数、图书出版机构职工人数、出版物发行网点数、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在公共因子2上有较高的载荷,故将公共因子2命名为出版机构因子。

在提取两个公共因子基础上,得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利用该矩阵将两个公共因子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对每个样本计算得出公共因子的估计值,以作为后续分析的原始数据。因子得分的计算见公式(1)。其中,Factori为第i个公共因子的得分,aij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中第i个因子与第j个指标的得分系数,ZXj为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得到两个公共因子得分后,以旋转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利用公式(2)对各公共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最终得到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XF,计算结果见表3。此外,将图书馆发展水平相关指标也列于表3中。

表3 公共图书馆及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相关变量样本数据

2.3 模型构建

为研究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间的关系,构建二者的时间序列模型。为全面反映二者在不同维度上的协同作用,分别构建衡量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四个变量Y1、Y2、Y3与新闻出版发展综合得分XF的时间序列模型,模型如式(3)、(4)、(5)所示。

在上述模型中,如果仅仅对其作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是不恰当的。因为上述衡量发展水平的4个变量可能是非平稳的,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直接进行OLS回归可能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从而导致无效的计量结果,故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理论及方法分析变量间的发展关系。具体思路如下:先对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考察变量的平稳性;如果变量都是同阶单整序列,则用EG法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考察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变量间是否存在因与果的影响关系。以下分析结果均使用EVIEWS9.0计算得出。

3 公共图书馆与新闻出版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检验

3.1 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检验法对上述4个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滞后阶数的选择上,参照AIC和SC最小准则,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所有变量的水平值在10%的置信水平上均为非平稳序列,对它们进行一阶差分,差分后Y1、XF与Y3、Y2分别在10%、5%和1%的置信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1),满足协整分析的条件。

表4 各变量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3.2 协整检验

对于非平稳但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有可能是平稳的,可以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判断其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基于上述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的结论,采用表3中Y1、Y2、Y3与XF的数据通过EVIEWS 9.0对模型(3)、(4)、(5)进行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回归结果如式(6)、(7)、(8)所示。

注: ()内为t统计量

模型(6)、(7)、(8)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73、0.95、0.90,各变量和方程通过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根据德宾—沃森(Durbin-Watson,DW)检验表可得,在5%的著性水平下,模型(7)和(8)的DW值均大于dL=1.13,表明模型(7)和(8)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模型(6)的DW=0.292052<dL=1.13,表明模型(6)存在一阶正自相关,采用拉格朗日乘数(Lagrange Multiplier,LM)检验对其进行高阶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LM(1)=9.586871,相伴概率0.0020,LM(2)=9.698571,相伴概率0.0078,即模型(6)存在高阶序列自相关。为克服其自相关性,在模型(6)的基础上,在EVIEWS9.0中运用广义差分法和柯克兰—奥卡特(Cochrane-Orcutt)迭代法进行修正,结果如模型(9)所示。模型(9)的拟合优度提升至0.98,较原模型有较大提高,DW值为1.622,说明其已不存在序列自相关。

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由表5可知,3个模型的残差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即残差序列服从于I(0),则模型(7)、(8)、(9)中的变量分别两两存在协整关系,即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与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基础支持能力、文献资源支撑能力均存在长期的相关性,能从各个方面稳定地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从自变量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XF的系数上看,在三个模型中其系数均为正,说明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从用户服务、基础支持能力、文献资源支撑能力三个方面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提高。

表5 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上述分析已经证明了衡量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3个变量与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影响的因果机制。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用于检验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影响的方向。其检验思想为:如果X的变化引起了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表6展示了不同变量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

表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6可知,在滞后1期时存在新闻出版发展(XF)到公共图书馆外借册数(Y1)、从业人员数(Y2)、新购图书数(Y3)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滞后2期时存在新闻出版发展(XF)到公共图书馆外借册数(Y1)、新购图书数(Y3)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在短时间内,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从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服务能力、基础支持能力、文献资源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即新闻出版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支撑是全面且全方位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离不开新闻出版业。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内容均由新闻出版业提供,从早期的图书到后来期刊、报纸,再到图片、视频、音频等数字化信息资源,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种类逐步丰富,馆藏资源主要来源于出版部门的出版物供应。并且,随着数字出版活动的兴起,出版者的准入壁垒降低,公共图书馆能够更便捷地参与到数字出版中去,进一步加大了新闻出版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引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人们的文化需求,进而使更多的读者进入公共图书馆以满足其文化需求,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在滞后2期时存在外借册数(Y1)和新购图书数(Y3)到新闻出版发展(XF)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滞后3期时存在外借册数(Y1)到新闻出版发展(XF)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和文献资源支撑能力能够在中期推动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和文献资源支撑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促使更多的人关注报纸、期刊、杂志、电子出版物等,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人们进而会对出版物产生更多的需求,影响出版物种类、数量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提高。但这种因果关系在滞后1期是不存在的,说明公共图书馆对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

4 讨论

4.1 结论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和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得到以下三点结论。第一,验证了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与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协整关系,即新闻出版发展水平与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基础支持能力、文献资源支撑能力均存在长期的相关性,一方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从各个方面推动另一方的发展。第二,在短期内,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从用户服务、基础支撑能力、文献资源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新闻出版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支撑是全面且全方位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新闻出版业。第三,在中期内公共图书馆的用户服务和文献资源支撑能力能够推动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通过满足读者需求、提高读者文化水平而推动了新闻出版发展的提高,新闻出版发展又以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反过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2 建议

新闻出版与公共图书馆均是我国国民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新闻出版业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利用图书资源自主构建的过程,公共图书馆是满足服务群体需求的载体,新闻出版系统与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融合发展对于二者发展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在二者已形成协同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实现二者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共赢局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育新闻出版与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于新闻出版产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智力资源的占有,人才是新闻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要加强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比例稳定的人才支撑体系,以促进新闻出版和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发展。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根本”的发展理念,使各个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以最终实现读者对出版物需求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促使新闻出版水平提高的效果。

第二,利用网络优势加速新闻出版与公共图书馆融合发展的进程。在当今互联网改变竞争机制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出版业应突破传统纸质媒介的传播方式,寻求更方便、快捷、环保的载体媒介,从根本上实现“互联网+新闻出版”的转型,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程度高的数字媒体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与借阅意识,加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更便捷、高效地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用于对新闻出版业资源的补充,更好地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第三,完善新闻出版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发展模式。当前新闻出版单位的连锁经营网络模式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新闻出版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公众可以自由涉足感兴趣的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是公众涉足新闻出版各领域的良好媒介。我们应抓住这种开放性转变所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完善两者的融合发展模式,在新的环境下更深入地建立起二者的联系,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格兰杰出版业新闻出版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山东将推十个新闻出版基地
临终的医生与关怀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