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2018-10-30姚远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微课资源学习习惯自主学习

姚远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已经大大地凸显出来了。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这种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微课更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微课资源具有哪些实践意义呢?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和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析了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教学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171-01

1.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微课的实践意义

将微课资源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更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个性化学习,并且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1.1 彰显学生以生为本的思想,毫无疑问,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但是以往的教学观是把学生当做“容器”或者“学习机器”,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能沟通。绍兴电教馆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半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另一半学生听老师讲解。通过实验发现观看微课视频的学生中一遍就懂的很少,更多的是反复看了好几遍或者随时停下来思考,然后通过研究讨论深化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微课资源的引入更加突显以生为本的思想。并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人、机劳动进行了分工,凡是有规则、可重复的工作由机器来完成,让学习者做最擅长的事:思考、质疑、验证、讨论、研究等等。让学习过程更加深入也更加具有个性化。

1.2 数学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则更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上。只要能从小养成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与习惯,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让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课前进行有计划的预习或巩固学习;课堂中围绕数学本质问题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探究学习,进而发现问题等等,就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2.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分析微课的实践意义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困难。微课,以其直观形象、短小精悍,可重复播放的特点,可以针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聚焦攻破。

2.1 利用微课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下倡导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的重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让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高的画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制定好关于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画法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观看,并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会画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但对于直角和钝角三角形,学生只会画其中的一条高。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和学习微课,验证自己刚才的想法。这样微课就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了起来。通过微课,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微课简短并且可以反复使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随时调用,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2 利用微课资源,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学生对数学中某些抽象的知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让学生对课程中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聚焦学习,在给学生直观讲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反复揣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学生对立体的图形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微课,利用自制的每个面都可以拆卸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演示讲解。在微课中,教师首先数出长方体有12条楞,然后教师再对长方体的每个楞长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然后再通过数据对比,得出长方体的相对的4个楞长相等。之后再数顶点,为了避免重复或漏数,教师每数一个标记一个。然后教师再把长方体进行拆卸,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然后把对着的两个面叠放在一起,对面正好重合。最后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楞,相对的4条楞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6个面,且对面相等。对正方体的分析运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观看微课,边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这些抽象知识讲解起来就会省力很多,从而匀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延伸。

2.3 利用微课资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相近的知识点,学生比较容易混淆,过去,教师往往就是一遍遍地反复对比,强调,说得口感舌燥,仍有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再针对易混问题教学时可以制作微课,对相似知识进行对比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易混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课后学生又可以反复观看,巩固所学知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在教学中逐渐崭露头脚,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这种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微课资源的引入更具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若含.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116.

[2] 梁培斌.微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3] 祝智庭.“翻转课堂”应用的教育智慧,2017(7).

猜你喜欢

微课资源学习习惯自主学习
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开发
中职“单片机”课程中微课资源的开发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