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

2018-10-30普布卓嘎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普布卓嘎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040-02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刻也不能偏离教学目的。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做法是:

1.目标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创建了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是“填鸭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应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运用了“自学——探讨——训练——创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张把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把自主学习、创新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并置于一种突出的位置,有利于实现“接受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有利于活动交往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具体方法:①改教师先提问,为学生先提问,然后教师再提问。②改教师单一问,为师生互问。③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观点、方法给予及时肯定,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对发言中反映出来的思维、状况进行及时全面深入的分析,学生的发言不够恰当,教师要帮助学生澄清,以避免其他学生误解。学生思维混乱时,教师要把学生引向正轨。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需要。教学中,不仅有教师与本文、学生与本文的对话,还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对话,这种对话应把握平等、充分。没有彼此平等,学生就不能开放心灵,就不会有真正的对话。对话是一个反复交流,相互融洽的过程。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尤其是产生分歧的时候,教师不能由自己裁定,简单地肯定一方面而否定其余或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了事,而是要让各种不同意见从容展开交锋,让不同的意见多次往返,充分整合,互相理解汲取,使阅读的结论更深入、更可靠,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在阅读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而且有利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创造性”的外延是多么广阔无边,它教我们插上翅膀带孩子快乐地飞翔,开心地去采撷教材之外的丰硕知识之果。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二课课文《升国旗》一共才三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您敬礼。”教师若仅仅着眼于孩子近期的考试,那么教会孩子认读书写生字,能朗读并背诵课文就行,最多再让孩子知道升国旗时的礼仪就行,我看了一下教師用书,大概教学内容也就这些了。或许是刚教完一个大循环,送完六年级,深感课外知识的积累,情绪体验,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现在下来教一年级,在设计教学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将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伸展,去拓宽,深度并不会去挖,毕竟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教这一课时,我把“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这几个国家的国旗图片带进了教室;我把1999年国庆50周年最盛大的升旗仪式录像带进了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升旗仪式的盛大隆重和庄严。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把中国的国旗和国歌带进了课堂,让学生用心地欣赏,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当我在办公室忙于搜集这些资料时,有同事这样说:“讲这些,看这些有什么用啊?没有效果!考试又不考这些,浪费时间!”很显然,我们两个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的目标具有不同的理解。一个着眼于近期的考试成绩,只着眼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我在关注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想象表达等,更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全面发展。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以往的学习多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喋喋不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台下忙于听讲、记笔记,学习比较被动,缺乏参与、发言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的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3.1 小组合作学习分工要合理。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养成与他人共同相处,共同处理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会七嘴八舌,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提高。如我担任四年级语文课时,我将班上40名学生分成8组,让小组每个成员都根据各自的特长作了分工,明确职责,各负其责,这样就会做到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评价、相互监督。

3.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萧伯纳曾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每个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一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正是指多种思想的碰撞,思想之间的沟通和包容,反映了合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小教育学生养成合作习惯。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让学生从小树立团队精神,具备合作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要倾听别人的发言,看到他人的优点。对不同意见一起探讨,取长补短,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4.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

现在许多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兴趣受到客观原因(困难、挫折)的阻挠时,就半途而废了,这种没有持恒心,没有坚强意志的学生是不会攀登科学辉煌顶点的。创新人才之所以会取得杰出成就,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老师要依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树立典型,培养他们的这种品质。例如:在总结《突兀的石头》一课时,问:“假如小时候的李四光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会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发现石头的来源吗?为什么?”同学们都各抒己见,于是老师总结:“同学们,愿意以李四光为榜样吗?”生:“愿意”。

4.1 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化为我们学习的动力。比如学习绘画、舞蹈、书法等,说不定未来的绘画家、舞蹈家、书法家等等就在我们班上呢!

4.2 李四光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才会让他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证明,最终取得杰出成就。那么,同学们在课上就要做到不轻易动摇自己的意见,坚持己见。这位老师善于抓住课本中典型榜样,找到“结合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持恒心,树立他们远大理想。课文中的榜样有很多:爱迪生、居里夫人、邓稼先,梁思成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善于把握,及时渗透。

总之,在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下,学生的学习才有效率。因此,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要合乎教育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能力,倡导合作、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