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

2018-10-30白玛卓嘎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预设课外课文

白玛卓嘎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并且借鉴他人的成功案例,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0-0044-01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关注学生的读、悟、情,充分挖掘课程内涵

语文阅读课,就是要以读为本。形式多样地朗读,不同层次地读。初读感知,细读领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演读、配音读、师范读……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让学生读出哲理内涵,领悟其思想感情。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从而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例如第四段的学习,本段讲的是爸爸遗体归来的情景以及爸爸临死前的呼唤。教师可以首先放一段哀乐(如二胡名曲《江河水》)感染学生,帮他们进入角色,再自由读书,效果较好。学生眼里噙着泪,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读“爸爸的呼唤的是什么”一句时,教师可以根据那个排比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朗读,让“和平”之声渐渐喊响,深入生心。读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一段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战乱录相,引学生载入战乱的惨痛之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存在。“硝烟四起,战火绵绵,尸骨累累”的一幕幕使学生从内心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也可以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战争资料,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

3.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其次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内加以延伸。如学习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然后根据书上的内容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对人物的点评,对故事的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课外知识。

4.教学预设,推敲中演绎个性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锢,教师教学的灵活创造精神难以形成”。在新课标视野下,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进行课前预设。且我们的预设必须做到心中有人,变过去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为多种假设方案,不仅要备教案、备学生、备情景、备生活、备自己,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推敲中演绎个性,使教案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让个性的预设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5.课后延伸,课内课外相结合

新课标定义下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仅仅要学习完课内课外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结束了,而是应该将课内课外的内容相结合,这恰恰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开始。

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在孩子們的眼中很完美,他们在学完之后,在不停地谈论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就随之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是什么样子吗”,学生们当然会很感兴趣,然后教师就紧接着将《故乡》推荐给学生,学生在读完之后就讨论起来,闰土变傻了、变呆了,教师随之可以讲解闰土变化的原因,讲解当时的社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另一个层次上对人物以及社会产生深刻的理解。这样课内与课外的相结合,就更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促进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借助于精彩的课外世界,可以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将其带进《三国演义》;在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将其带进《西游记》;学习《春》时,让其走近朱自清;学习《猫》时,让其走近老舍,等等,将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予以结合,融会贯通。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可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设法将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自觉进行科学、广泛的阅读,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课前与课中、课内与课外、生活与教材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拓展阅读的能力,更好地学习语文,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工信息,成为一个主动构建者。

猜你喜欢

预设课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