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8-10-30沈静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小学教育数学知识

摘 要:这些年小学数学教育,也开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育,主要就是简单的传授数学知识,缺乏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从而让数学课堂显得很枯燥。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主要是开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主要就是针对小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解析小学数学教育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知识;思考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考察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也是考验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怎样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这就是考验教师的授课技巧了。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授课模式,培养起孩子的自主思维的能力,以到达增强孩子逻辑思维的目的。数学是一门基础很强的课程,知识的连贯性也是很重要的。

一、 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关键性

在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中,独立思考已经作为重要的培养方向。所谓独立思考就是不受外界的影响,从学生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去关注问题和知识,在此基础上,把问题轻松解决掉。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无论从智力还是能力,都会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提升。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学生要利用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习问题,这样才会慢慢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

(一) 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

过去那些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模式,都是教师起主导因素,学生跟着教师的授课思路走,学生没有了自主思考的主动性。这样就封锁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思维非常不活跃。应试教育怎样评测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已经成为评测的一个标杆。在这种情况下,就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我们要做到让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如何改进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首先要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习数学知识。其次老师授课的时候选题新颖有趣,并且结合实际,让数学生活化,课堂生动化。以达到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也锻炼了孩子的主动性。最后可以营造一下活跃的课题气氛,让孩子开心、快乐的学习,激发出孩子身上最大的潜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 学生缺乏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

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主要就是现在的教学模式,都处在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方式上面,就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过于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最后老师总是采用题海战术,枯燥乏味地让学生做题,做题,再做题。从而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加,这样更不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了。

三、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多种方法

(一) 使学生从学习中找点乐趣,设置问题场景。

小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不一样,思想还不成熟,课上表现容易分心,容易做白日梦。只有老师通过生动的场景课堂演示,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结果。制造问题场景,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学习中找点乐趣。大大提升学习成绩,并与老师积极互动,孩子的能力也就得到很大的激发。例如:我们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老师可以拿家里的水果做授课工具,生动形象地给孩子讲解加减法的过程。让孩子更快地理解加减法的知识。

(二) 发挥学生课堂主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性

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是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是课堂的引导和辅助者。小学生都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这样,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在授课中,老师可以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走到讲台上面,给同学讲解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孩子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更多地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就减少了孩子上台的压力感。同时在课上,老师可以给学生一部分的时间自由讨论,这样就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同学之间也可以借鉴学习方法,让学生之间的思想在同一时间相互碰撞,让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提升。

(三) 提高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对于问题的思考的知识层面都很浅,知识的抽象性也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理解和掌握。我们的老师就可以借助课堂,让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实际结合往往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容易理解透知识。达到真正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例如:老师在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周长,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周长的意义和解题过程了。

(四) 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

现在的教学模式很是单一,多数都是采用“填鸭式教育”。在这种模式下,使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慢慢退化。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需要的是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独立思考能力,单一的模式只会让学生慢慢失去这种能力,只是为了应付学习而学习。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快乐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好数学。再有,老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孩子展示有音频和視频的教学课件,让课堂生动活跃起来,这样就调动起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的听觉、视觉同时跟着课堂走,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不但是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还是要求孩子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将小学数学的课题生动有趣地开展起来,从而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琳.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3):160.

[2]张玉梅.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1):8-9.

作者简介:

沈静,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小学教育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故事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