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

2018-10-30庄再陆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现存问题对策

摘 要: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阅读教学。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作者主要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对策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主要包含对信息的接收能力以及文字的处理能力,它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目前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阅读教学形式单一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教学形式单一:往往是通过阅读和掌握生字生词的形式,通过教师的涂鸦式教学方式,灌输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为提高学生分数,只强调答题技巧,忽略学生对文本的提升阅读;仅局限于提问和回答,没有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 教学过程中对文本阅读的缺失

文本的范围较广,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涉及的文本内容,广泛地学习各方知识。但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阅读的缺失是重要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简单地分析,而没有深入地挖掘其内涵的深意。还有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的运用,学生往往失去了深刻的语言理解与情感体验,导致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下降。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避免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要注重对文本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 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实际上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只有真正地掌握文章中的内容和内涵,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是当前很多初中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全程主导着课堂,学生被动地阅读、学习;甚至老师在相关阅读指导和题目练习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标准答案的限制,缺乏对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提高。

(四) 阅读教学过于程序化

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模式:教师引入后,让学生对文本阅读,没过几分钟,就说:大家都读完了吧,哪位同学能回答下问题。问题也是介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字词理解,主题思想把握,写作手段等套路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过于程序化,缺乏灵活变通,影响了教学的效率,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学生虽有阅读但是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也就无法抓住阅读的要领,课堂上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该有的意义。

三、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

(一) 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时代发展的需要,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摆正在自己教学中引导者的地位,积极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及思想的培养,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要帮助学生收获阅读材料中深层次的含义及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及分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阅读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们对于阅读教学的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能力明确教学方向,制定具有目标性及针对性的阅读教学计划,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名著导读《水浒传》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根据阅读材料中作品人物进行小组人物的设定,让学生们进行作品人物形象的模仿与演绎。学生们在表演准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们深刻了解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的具体特征及表现,只有深入到阅读材料中去深入分析故事情节,解剖人物形象,才能将表演演到位。教师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的策略,便能大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文本阅读涉及大量的词汇、篇章结构以及本文体裁,而现在的初中生往往只对智能手机、电脑感兴趣,他们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却不喜欢读书。针对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用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将文字以一种形象生动以及立体化的方式将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基于学生感官方面的刺激,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当遇到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文字,语文教师可以用情景对话的方式用口语将其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同时向学生展示一组植物艰难而倔强地在石缝间生长的镜头,通过直观的画面,熟悉的音乐,来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 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文艺理念认为:阅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之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那么如何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因为文化层次的差异,时代背景的不同,每个学生對阅读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差异才是正常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差异才有我们五彩斑斓的文化世界。这样课堂阅读氛围宽松了,不再害怕被批评,就会积极地去阅读作品,进而探究作品。

二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明白自己的任务,是引领学生去阅读作品,倾听学生的对阅读作品的分析,赞美学生对阅读作品的不同见解。在课堂阅读层面上,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如教学《愚公移山》,就有一学生问:愚公不停地挖山,现在来说不是破坏环境吗?教学《木兰诗》,提出:古代女子不抛头露面,还缠足。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新型的师生关系下,一簇簇探索的火苗终会自成燎原之势。

(四) 小组合作竞争,提升阅读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一直都是广大教师所倡导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要充分抓住初中生善于聚堆活动的这个特点,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熟悉文本,然后教师出示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阅读进行思考。学生经过阅读文本、探究问题、组内讨论、争论,完成任务。这样,课堂上,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语文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小组划分,以此来确保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流畅性。有效的小组合作竞争,课堂上学生激情满满,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通过研究,改进对策,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走进文本,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洪丰硕.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50.

[2]彭向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43.

[3]袁书华.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17(06):67-68.

[4]高建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02):143-144.

作者简介:

庄再陆,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龙安中学。

猜你喜欢

现存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改革探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