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课例 挖掘“大”内涵

2018-10-30王瑞华��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亮点反思分析

王瑞华��

摘 要:分析课例,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既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开阔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又获得了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也必将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反思进步,有效生成好课堂,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分析;亮点;遗憾;反思;有效

五月底,嘉峪关市教育局借助于“同课异构”教学形式,通过在五位选手中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的研修活动,举行“甘肃省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暨嘉峪关市物理选拔赛”。我作为一名聆听者全程跟踪。

同课异构,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第一位选手课堂设计精心:一上课,他先送给学生一句话:“进步就是好学生,提高就是100分。”拉近了与陌生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学习;他让“大男生”和“小女生”来演示“如何让小粉笔头粉身碎骨”的实例,引入杠杆的课题。瞬间,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本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起子、剪刀、钳子等实物,让学生体会到利用杠杆带给生活的便利,悟出“物理来自生活,物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接着,老师配合学生,巧妙地设计了分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活动,时间把握精准、收放有度,既完成了探究任务,达到了实验目的,又为处理“生活中的杠杆”留下了宝贵的时间。接着,例题的选择、引导,学生板演、教师分析点评、师生互动等自然娴熟,充分体现出他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语言简洁明了,幽默风趣,使得课堂气氛愉快而轻松;板书完整,书写规范。尽管《课标》和課时建议要求一节课上完,但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实属不易。而他是本次教研活动中唯一完成全部内容的选手。

纵观整堂课:从送上寄语到实验导入,从讲授到实验,从板书设计到师生互动,从分析到训练,环环相扣,结构完整,浑然天成,堪称一节干练而成功的课,这正是新课程要求的“新形式、新思路、新视角、新内涵”的完美展示。

第二位选手讲课严谨、沉稳。他重新整合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果断将“生活中的杠杆”留在第二课时处理。开场白介绍本章知识地位,引入时通过两张图片来认识杠杆。接着,提出问题:杠杆是什么?会用杠杆吗?使用杠杆一定会省力吗?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他适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家中的垃圾桶、自行车车闸、抽水马桶等学生常见的杠杆;他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数学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到分析杠杆的五要素,语速适当、板书、画图自然顺畅。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完美演绎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猜想-动手实践-分析数据-归纳整理”等环节,适时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整堂课的主导思想是用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并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

第三位选手教学语言简练、亲切,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课堂组织结构,对知识把握、教材理解很到位。

第四位选手教态自然,整节课设计自然流畅,板书规范、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课堂反馈良好。

第五位选手十分注重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杠杆及使用简单机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习亮点,有效教学

“同课异构”活动本身属性决定授课教师风采,形式呈现多样化,可谓“千人千面”。

首先,每位选手在备课时都秉持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讨教材,认真整合资源,删减、取舍合理,补充、拓展适当。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成为优化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其次,选手在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上,进行大胆尝试。给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去实践,力求达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在学习研究中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提高”的境界。在探究中,教师合理引导,规范实验操作,努力达成实验目的;面对没有完成设计实验的学生,及时鼓励。选手始终关注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全过程,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合作者,巧妙地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第三,选手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感受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而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

还有,选手面对新环境、新学生,预设充分。他们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对于临时生成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有效地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选手能很快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上课之初就能打消师生间的陌生感或减弱学生对新教师的排斥感,为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适时营造幽默的课堂氛围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本次活动中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

时间的分配上如何更合理、更科学?由于选手不是面对自己的学生授课,出现了对某些方面预想不足,导致个别选手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或者说在时间掌控上有些偏差,致使教学环节有些拖拉,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从此衍生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对教材的整合能力和教师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缺乏教学机制。

板书的设计上如何起到强化提示的作用?教师在板书内容及该出现的时机两方面需精心设计,既然出现了,就要体现板书的真正作用,不可随意性过大;另外,是不是完全可以用课件代替板书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对课件的应用需要再思考:要展示的课件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要的,而不是可要可不要的。而与本节课主题不相符的课件必须坚决删掉,不能因为授课教师自己的喜好而使课件“词不达意”。教学语言如何锤炼得更精练、更简洁、更生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既要注重平时积累,使语言更规范、更严谨,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验探究的猜想环节中,要引导学生不要无端猜想。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数据应来源于实验,而不是来历不明。应尊重实验事实,不可节外生枝。身为聆听者,通过分析“同课异构”案例,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既感受到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开阔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又获得了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也必将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反思进步,有效生成好课堂,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

作者简介:

王瑞华,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亮点反思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