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8-10-30葛秀芝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焦虑症

葛秀芝

【摘 要】目的:分析在焦虑症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亲情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治疗的焦虑症患者40例,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增加亲情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比分析不同干预后的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远低于常规组患者,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亲情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促进焦虑症疾病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焦虑症;亲情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35-01

1 引言

焦虑症是常见的神经症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焦虑情绪体验,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坐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心悸、出汗、尿频等)以及运动性不安。简单点说,焦虑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是患者无法控制的强烈的对某些事物的焦虑心理,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比较麻烦,而且所需时间较长,再加上不容易根治且非常容易复发,除了常规臨床治疗以外,还需要辅助以心理治疗。亲情护理是近年来用于焦虑症治疗的一种的护理手段,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主要是为患者提供亲情式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感觉沐浴在亲情氛围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次研究就是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治疗的4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亲情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的分析,今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材料 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焦虑症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焦虑症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为焦虑症,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此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5.8±4.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良好病房环境的维护和保持,患者需要注意的饮食事项等。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包括:焦虑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信任度,关心患者,换位思考,分析患者的感受、不良情绪等,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给予患者尊重,避免出现歧视行为,培养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做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促进治疗恢复。提供优良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干净、卫生、整洁,光照适宜和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尽量将病房的色彩设计成暖色调,以给予患者温馨的环境氛围,让其在病房中感受到温暖,减轻焦虑心理,放松身心。鼓励家属经常陪伴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把自己当做患者的家属,尽力陪伴和支持患者治疗,给予家庭般的温暖。在用药时详细介绍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参与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象棋、围棋,并支持患者进行适当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等,通过运动纾解不良情绪,得到心情的平静。

2.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划分为四个等级。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通过调查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基本一致,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都出现下降,且干预组的SAS远低于常规组(P<0.05)。

3.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通过统计发现,干预组出现非常满意12例,满意3例,一般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5.0%;常规组出现非常满意6例,满意5例,一般5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80.0%。干预组患者的数据远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

4 讨论

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不容易根治,而且常常反复发作,患者一般表现出严重的惊恐不安,甚至影响到睡眠,严重威胁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大多数患焦虑症的原因是性格内向、长期压抑或不良情绪积累,少部分是因为药物使用或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导致。因此抗焦虑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要加强护理干预。亲情护理模式是有效的护理焦虑症的干预模式,目的是通过为患者建立类似于家庭的环境,让患者放松,减轻不良情绪。

本次研究证明,实施不同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SAS评分远低于常规组(P<0.05),且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这说明亲情护理可以良好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出现的不安、惊恐等不良情绪,让患者放松身心,促进焦虑症的病情恢复,并能尽量减少复发情况。

参考文献

[1] 郭小梅,兰强.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J].医疗装备,2016,(2):184-185.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焦虑症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开天门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术前焦虑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