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10-30赵越张轶
赵越 张轶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运用改良森田疗法,分析不同干预之后的患者症状评分。结果:在情感淡漠、注意障碍、意志减退、思维贫乏与兴趣缺乏等SANS评分上,观察组各项干预后各项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与敌对猜疑等BPRS评分上,观察组各项干预后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较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病情恢复,适应性广。
【关键词】改良森田疗法;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097-02
森田疗法是一种源于东方文化基础的心理疗法,是对认知、行为治疗上的整合处理办法[1],一般集中在神经质症与精神疾病中运用,其效果得到一定验证。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康复效果不仅影响个人,还对整个家庭与社会构成影响,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本文研究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改良森田疗法对患者康复效果影响,分析不同干预之后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从20岁至51岁,平均为(37.2±2.1)岁;病程为5年至18年,平均为(11.5±4.2)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为22例,高中为18例,大学为1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从20岁至54岁,平均为(38.9±3.4)岁;病程为5年至19年,平均为(12.8±3.1)年;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为24例,高中为20例,大学为6例;两组患者在基本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情况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运用改良森田疗法,时长为6周,分为4期为1个疗程。第一期为相对卧床期,时长为1周,要确保患者能够有每天10h的睡眠时长,同时提供对应的森田知识讲座[2],同时鼓励患者形成活动小组,患者之间积极的交朋友互动,进行手工品制作与阅读等娱乐活动。该阶段主要是进行森田理论知识的学习吸收,能够让患者了解森田治疗的操作原则方法,能够用相关标准与原则来自我监督行为。第二期为轻作业期,时长为2周,主要提供安排对应的室内活动,活动作业量相对较少,可以进行阅读、绘画、智力游戏、音乐、沙画、艺术工艺品制作、折纸以及想象画等内容[3]。要让患者通过实际的体验来积累感受,达到心理层面的表达与良性刺激,让患者从作业中得到一定满足感与成就感,可以与外界产生联系与观察,提升生活的信心与基本欲望。第三期为重作业期,时长为2周,可以进行体能活动安排,适宜的提升活动量。可以进行各种趣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以及其他健身活动等。主要是让患者从较为退缩的情绪倾向中活动解放出来,提升其参与多种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一定趣味感,达到耐力体能的训练。这种疗法可以有效的调整患者的认知状况。第四期为社会适应训练,时长为1周,主要进行礼仪训练、角色训练、社交技能培训、精神卫生教育等其他多种社会所需的能力训练等,让患者能够掌握有效的社会适应能力,融入社会生活,对疾病有基本的了解,积极的预防控制。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不同干预之后的患者症状评分,包括情感淡漠、注意障碍、意志减退、思维贫乏与兴趣缺乏等SANS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与敌对猜疑等BPRS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情况越严重,越低代表情况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所得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干预后患者SANS评分情况 见表1,在情感淡漠、注意障碍、意志减退、思维贫乏与兴趣缺乏等SANS评分上,观察组各项干预后各项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改良森田疗法的干预中,患者容易出现较为懒散的状况,对于活动缺乏足够的兴趣,配合度不足,男性患者主要对香烟较为感兴趣,对于其他活动基本没有参与兴趣,相对被动参与,甚至表现出较为淡漠无所谓的反馈状况,甚至不愿意进行活动参与。部分患者过于的自我中心,容易因为小事情而过分纠结计较,相互之间不会灵活退让,容易产生患者之间的争执,因此对于该治疗需要做好患者之间的调节安排。面对纠纷一方面让患者能够重视问题,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灵活的应用纠纷矛盾,训练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要提升患者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这种能力要客观,避免过于主观而陷入到疾病的状况中。要让患者打开思路看待外在社会,能正确评判分析,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可以督促患者参与,从最初的被动,而逐步的发现活动的趣味,甚至可以优化治疗环境,在轻松的音乐环境刺激下,提升积极情绪的高涨。
参考文献
[1] 孙彦.改良森田心理干預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1):34-35.
[2] 张平.改良森田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27):18-20.
[3] 范喜英,张玲,苏丽英等.改良森田疗法和康复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7,45(5):55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