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8-10-30赖争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赖争春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培养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大胆实践运用,才能在常规教学中真正意义地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构建;教学;高效课堂;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2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新时代的要求。是每位一线教师潜心摸索、心中渴望的。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以“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为主体的互动式高效课堂模式。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是提高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教学效益最好。这一教学模式,正好与笔者的“少教多学”想法相吻合。所以,笔者在此谈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感想、反思和困惑。然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可成的。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开展与深入,出现了许多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不同层次的学校,在不同层面开展了有关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有关理论,听课评教,笔者从其他教师那里学到了许多有益做法,对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实施高效课堂来自课程改革

教师在教学中突出体现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不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而是在课堂上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七年级学生的基础较差,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学生连一些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难以表达出来。如果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可想而知其他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于是结合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笔者从基础抓起,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多读:晨读、课堂上听到朗朗读书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结合导学案,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对优美精彩文段进行必要独到的分析、见解。如学《猫的故事》时,笔者让学生读了《生命之桥》、屠格涅夫的《麻雀》等相关文章,感悟“天地之大德曰生”,天下最无私,最令人感动的是母爱。学了大词小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后,学生在日记中就进行了很好的应用;学了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就让学生续写了《冬天里的故事》《东郭先生我想对你说》等等。做到了听说读写必要的训练和必要的积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二、构建高效课堂树立新理念

高效课堂的构建,前提条件是要吸纳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静下心来学习有关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论,认真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在学习培训中不断树立新理念,积极主动地接受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大胆走出教师“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泥沼。另外,教师要积极探索运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制作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课件,尽可能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做好课本内容的有效延伸。语文教学要有效、高效,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文本,研究资料,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能较好地把握,对教材内容能做到有效的整合取舍。要是缺少了对文本内容的研读把握,就对一堂课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心中无数。认真研读了课文,教师对如何教这堂课也就有了方向眉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一堂课取得实效,就要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主角,让他们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学习,就要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敢说敢为”“亲力亲为”,教师通过预设一些有趣的问题、活动激活学生的激情。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人格魅力。比如语文教师的书写既要规范、又要洒脱。教师的言谈举止既要端庄儒雅,又要好动活泼,有亲和力。语言既要有板,又要有眼,要有些書卷气,也要诙谐幽默;其次,语文教师要有组织课堂活动的组织创新能力。一节课仅有四十几分钟,能否恰当预设,实施好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有较好的课堂预设实施活动,就要熟悉教学内容,熟悉学生学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回答活动要积极肯定,及时表扬,让每位学生有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再次,语文教师要放下身段,放下尊严,甘心做学生的朋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这门课,爱上这位教师,才可能学好这门课;最后,多关注后进生,多鼓励后进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那课堂效率才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自信心、学习态度、方法上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敢发言,缺乏自信,方法不对。因此,教师要有偏爱之心,对他们多关注、多鼓励,从语文学习上来说,只要学生态度端正,积极肯学,也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对这些学生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评价、肯定他们,哪怕他们这一次比上一次进步一名也是进步,发言比不发言也是一种进步。

三、自主和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的能力。结合导学案,先自学,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独立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解决,所以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不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安排四人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分组优中差搭配,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還有不足,平时安排四人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 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认真在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 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 有的小组成员没有进行互相催促;4. 还有的小组要把某一个学生踢出组,还有的班干部说:“老师,我给他(她)讲补,什么都不学,真没办法,我教不了了,另换人吧”。对这种现象请专家高手支招。真的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吗?笔者想不是。

四、和谐关系构建高效课堂

冰心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体现在语文课堂上,就造就了语文课堂的美,学生在这种美的课堂中学习,自然是享受。和谐,不仅是时代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对待学生要宽容。作为学生,他们渴望教师真心地爱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需要教师用欣赏的态度赞赏和肯定他们,用积极的心理意向鼓励和期待他们。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批评和灌输,更不能一味的指责和惩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

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提醒他们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保证;上课时教师虽以教学为主,但也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上师生能沟通好的话,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技巧,一个眼神,一句激励性的话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课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节课听得怎样,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哪些地方需要教师作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有益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构建高效课堂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也是教师工作艺术不断培养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大胆实践运用,才能在常规教学中真正意义地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 527500)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