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旅游重心演变及空间分异研究

2018-10-30汪晓春李江风张祚

世界地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海南省旅游

汪晓春 李江风 张祚

摘 要:海南省作为全球大型热带海岛的代表,其旅游发展轨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海南岛旅游发展在空间上极不均衡,且部分市县存在“旺丁不旺财”的现象。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全岛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心模型为分析工具,分析了海南省游客重心、消费重心、国际游客重心的演变轨迹,并深入剖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者位置始终不一致,但均处在全省地理重心偏东的位置,并逐年向南、向西偏移;东部市县过多地表现为旅游通道的作用,游客消费水平较低;游客消费相对游客分布变化具有时空上的滞后性;国际游客的聚集性和地域偏好更加明显;全岛旅游发展在空间上呈现海口市和三亚市双核现象,旅游重心演变的实质主要体现在旅游首位城市由海口向三亚的变迁。海南省旅游重心演变及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干线交通、政策支持、特色旅游产品等。

关键词:旅游;重心模型;演变轨迹;空间分异;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119 文献标识码:A

据《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6)》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0个海岛旅游国家和地区,全球海岛旅游游客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15年,在全球11.8亿国际旅游人次(过夜游客)中,有超过2亿人次选择海岛旅游①,海岛旅游已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旅游方式之一。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流在目的地空间的流动和配置情况[1],区域旅游重心的研究方法在国内外已经有诸多学者采用。D.Ioannide在对塞浦路斯旅游发展演进过程研究中发现该岛旅游重心有从北部转移到南部再转向北部,然后再向南部的一个过程,其中政治是导致旅游重心转移的关键因素[2]。R.Preston-Whyte通过对德班的研究发现,每一次的旅游产业重心空间转移都与政治、文化因素密不可分[3]。I. Spilanis等分析爱琴海区域岛屿1951年~2001年游客人数、旅游花费等重要指标,测算了爱琴海区域内各岛屿的旅游强度及其空间布局[4]。Guo Y等人研究了中国城市国内和入境旅游流量的排名规模分布和时空动态,认为二者在城市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且国内旅游流规模分布态势比入境旅游流量更稳定[5]。Blei I等通过研究不同游客的空间和时间上行为差异,提出了完善旅游和交通政策的建议[6]。国内学者对旅游重心演变亦有相关研究,孙根年、杨忍等用重心模型对中国入境游客地域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境游客重心总体表现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区域差距在逐渐缩小,且客流与收入重心在位置上有差异[7]。尚妃等对长三角地区旅游重心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域政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区位交通和突发事件是影响重心转移的主要因素[8]。方法林从时空角度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演变特征[9]。何调霞等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省域内、等級城市之间的内部差异是总体差异演变的重要动因[10]。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旅游重心演变及空间分异有一定的研究,但研究尺度较大,多是跨地区、跨省域的研究,对独立的地域单元尤其是海岛旅游重心演变的研究较少。

海岛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单元,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特殊性,旅游发展轨迹又有一定的共性。据作者统计,全球岛屿总数达5万个以上,其中面积超过2500km2的岛屿有180个,海南岛面积3.5万km2,排在第40位;全球人口超过50万的岛屿有31个,海南岛总人口900万,排在第16位。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全省旅游发展极不均衡,市县间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海南岛作为全球大型热带海岛的代表,研究其旅游重心演变轨迹及空间分异,并找出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大型热带海岛旅游空间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借助重心模型,以市(县)域为基本统计单元,选取1996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作为典型时间节点,对海南省各市县游客和游客消费重心移动轨迹进行定量研究,并深入分析其移动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将为促进全省旅游空间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海南省共辖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儋州市、五指山市、 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琼中县、保亭县、白沙县、昌江县、乐东县、陵水县19个市县,其中三沙市于2012年设立,故本研究不包含三沙市。海南省交通便利,以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交通枢纽,以环岛高速和环岛高铁为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图1)。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全岛气候宜人,具有迷人的热带景观和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有“东方夏威夷”之称。2015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4492.95万人次,旅游收入543.37亿元。

1.2 数据来源

海南省各市县地理重心坐标采用市(县)政府驻地地理经纬度坐标,数据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各市县游客(游客接待人数)、游客消费(旅游收入)数据中,1996年数据来源于海南旅游年鉴(1997年~2000年),其余数据分布来源于2005、2010和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此外,通什市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本研究中均用五指山市代替。

1.3 研究方法

重心模型是研究区域发展过程中要素空间变动的重要分析工具。由于区域发展是要素集聚与扩散的过程,各要素的重心位置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要素重心的移动反映了区域发展的空间轨迹[12],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性及差异性特征。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可作为宏观分析的经济指标之一,用作研究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方向、平衡等问题,以及用来评估空间发展政策的效果[13]。

本研究构建的旅游重心是以海南省各市县为基本测算单元,以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国际游客等指标为研究对象,构建各指标在不同年份的重心测算模型。重心通常是借助各级行政区域的某种属性和地理坐标来表达[14],决定重心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各地的地理位置和属性的变化[15]。本研究的测算模型表示为:

式中:m,n表示不同年份;Dm,n表示第m年至第n年重心偏移的距离;(xm , ym),和(xn , yn)分别代表第m年和第n年的重心坐标;C为常数,取C=111.111,表示由球面坐标经纬度坐标单位转换为平面距离坐标距离的系数[16, 17]。

不同年份之间重心偏移方向测算公式为:

2 旅游重心及其演变

2.1 测算结果

根据各市县地理坐标及1996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国际游客数据,按照式(1)-(3)的重心模型,可分别计算各时间节点海南省游客重心、游客消费重心和国际游客重心位置、偏移方向及偏移距离,计算结果如表1 所示。

总体来看,1996年以来,海南省游客重心、旅游收入重心、国际游客重心在各个时段都不一致,且位置偏差较大。随时间演变,三者都呈现由北向南、从东向西偏移的趋势,三者的偏移方向大致相同,但偏移距离差异较大,相比而言,游客重心偏移幅度较小,而国际游客和旅游收入重心偏移距离较大,且国际游客重心位置更加偏南(图2)。

2.2 重心演变:游客总数

2.2.1游客重心演变轨迹

从游客重心与全省地理重心的位置来看,二者始终不在同一位置,即游客重心始终处在地理重心偏东的位置,反映出全省东部市县旅游发展要明显高于中西部。从二者距离来看,游客重心有逐渐靠近地理重心的趋势,说明全省旅游发展由东部逐步向中西部扩展,全省旅游逐步趋向均衡发展。

从游客重心的移动方向看,海南省游客重心总体呈现逐年“南移、西进”的态势。在此期间,海南省游客重心南移,实质上是全省旅游首位城市从海口向三亚转移的过程,三亚市游客接待量逐年大幅增加并逐步超越海口,直接导致了全省游客重心的南移。而重心西移则表现为全省旅游由东部向西部扩展的过程,横向移动较小,说明全省旅游仍以东线为主,中西部旅游发展缓慢且占全省的比重仍然较低。

2.2.2游客重心时空演进过程

1996年之前,海口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础服务设施相对比较完善,是游客的主要聚集地。1996年,海口市游客接待量达到了204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总数的42.02%,在全省保持绝对领先优势;三亚市游客接待量为118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总数的24.30%,居第二位;万宁市游客接待量为59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总数的12.20%,居第三位,其余市县旅游发展相对薄弱(图3)。

1996年~2004年,全省旅游首位城市由海口转向三亚,旅游重心逐年南移。1995年底,海南东线高速公路正式开通,岛内的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南部的三亚市凭借独特的滨海资源、全国稀缺的热带气候和祖国最南端的地理优势,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了海南旅游的象征,三亚市在海南旅游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到2004年,三亚市游客接待总数达到363.84万人次,占全省总数的33.63%,并首次超过了海口市(316.72万人,占全省的比例下降到29.28%);万宁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也达到了218.62万人次,占全省的比例也上升到了20.21%,三亚市、海口市和万宁市三市县旅游接待总数占据了全省总量的83.12%,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由于三亚市和万宁市游客大幅提升,推进全省游客重心向西偏南方向偏移。此阶段全省游客重心由北向南演变实质上为游客由海口向三亚和万宁的转移。

2005年~2009年期间,三亚市旅游持续发力,旅游集聚效应开始出现外溢,对周边市县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使全省的旅游重心进一步向西偏南方向偏移。2009年,三亚市游客接待量达到了669万人次,占全省的比例上升到38.16%,三亚市、陵水县、保亭县、乐东县四个南部城市旅游接待量占全省的比例由2004年的35.33%增加到43.96%。此阶段全省游客重心演变的主要动因为以三亚为中心的南部市县游客接待量的持续增长。

2010年~2014年,受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影响,海南旅游逐步走向全面发展,又促使全省游客重心向北回移。2009年底,国际旅游岛政策颁布后,国家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赋予了海南一系列政策支持,各市县都紧抓机遇大力发展旅游,同时乡村旅游也异军突起,呈现出了全省旅游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2014年,海口市和三亚市旅游人数都超过了1000万人次,万宁市和琼海市超过了200万人次,文昌市、陵水县和西部的儋州市游客接待量也超过了100万人次,其他市县也都超过了20万人次。此阶段全省游客重心演变的主要动因是全省旅游的全面发展,促使全省游客重心趋向地理重心移动。

2.3 重心演变:游客消费

2.3.1游客消费重心演变轨迹

1996年全省游客消费重心位于(110.1645E,19.5997N),亦处于全省地理中心北偏东位置,距离地理重心60.27km,相比游客重心更加靠北、偏东,距离地理重心更远。1996年~2014年期间,从偏移方向来看,游客消费重心亦呈现向西南偏移的总体特征,且纵向偏移速度依然远高于横向偏移速度。

从游客消费重心与全省地理重心的距离来看,亦经历了逐渐靠近地理重心、又远离地理重心的过程。2004年,游客消费重心距离地理重心最近为20.00km,此后继续向西南方向移动并又远离地理重心,2009年和2014年,游客消费重心与地理重心的距离又逐步扩大到25.76km和28.59km。

2.3.2游客消費重心时空演进过程

1996年之前,全省游客消费主要集中在海口市。1996年,海口市游客数量占全省的42.02%,但旅游收入达到了全省的71.94%(图4)。主要原因是当时除海口外,其他城市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以观光旅游为主,吸引游客消费能力不足。

1997年~2004年期间,随着东环高速公路的开通,南部三亚市和万宁市的游客迅速增长,逐渐与海口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尤其是三亚市亚龙湾、南山等一批知名景区相继建成,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游客消费吸引能力迅速提升,促使了全省游客消费重心的南向偏移。2004年,三亚市旅游收入在全省的占比(40.79%)逐步超过了游客接待量占比(33.63%),而海口市旅游收入在全省的占比则由1996年的71.94%下降到了44.56%。值得注意的是万宁市游客接待量占据全省20.21%,但旅游收入仅占6.85%,是典型的“旺丁不旺财”,主要原因为万宁市是海口到三亚的中间站,大部分游客都会在万宁停留,但由于当地缺乏吸引游客的娱乐项目,游客消费十分有限。

2005年~2009年期间,三亚市对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出度假旅游,重点对俄罗斯和欧美推出滨海度假游,并开通俄罗斯直飞三亚的定期旅游包机航班,游客消费水平持续提高。2009年,三亚市旅游收入占全省的比例达到了49.22%,超过海口市居全省第一位,进一步推动了海南省游客消费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

2010年~2014年,三亚市游客消费水平持续走高,且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海口市游客消费水平有所降低,但仍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同时,东部的琼海市、陵水县,北部的文昌市,西部的澄迈县,中部的保亭县游客消费水平逐步提升,在促使旅游收入重心转移的力量上,东、西、北、中四方基本均衡,南部的三亚市稍居上风,因此海南游客消费重心仍呈现了向西南方向的少许偏移。

2.4 重心演变:国际游客

2.4.1国际游客重心演变轨迹

从总的演变轨迹上看,海南国际游客重心演变依然呈现出逐年向南向西偏移的规律。与游客重心和游客消费重心演变轨迹不同的是,国际游客重心在2009年之后出现了一個向北、向东回移的过程。从国际游客重心与旅游总人数重心演变轨迹对比看,二者在移动方向、移动路径上具有基本一致性,但不同时期的重心位置、不同时段的重心偏移程度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1996年,国际游客重心位置与游客总接待量重心位置基本一致,但在1996年之后,二者之间开始出现明显偏差,总体偏移的方向基本相同,都是向西南方向偏移,但是偏移的速度、幅度和距离明显不同,国际游客向西南方向偏移的幅度更加明显。说明相比国内游客,国际游客具有明显的地域偏好特征。

2.4.2国际游客重心时空演进过程

国际游客重心时空演进过程与总体游客消费重心演变轨迹相似。1996年,国际游客主要集中在海口市。1996年之后,三亚市的国际知名度逐步提高,逐渐成为国际游客的主要聚集地。到2004年,三亚市国际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越海口,占全省总量的47.86%。到2009年,三亚市国际游客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68.01%,海口市国际游客占全省比重则下降到22.08%,在一定程度上,三亚已成了海南国际旅游的象征。2009年~2014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其他市县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全省国际游客重心又出现了向北、向东回移的现象。

2.5 重心空间分异

通过全省旅游重心的演变轨迹和变化过程可以看出,海南省游客总量和国际游客、游客消费三者在空间上既有共同点,亦有明显的不同。

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都始终偏离了地理重心,并始终处于地理重心的东部,说明无论是国内游客、国际游客还是游客消费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在横向上全省旅游始终呈现“东热西冷”的格局;二是移动轨迹都呈现了逐步向西南偏移的总体特征,说明全省旅游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变迁,具体表现为旅游首位城市由海口向三亚的转变;三是纵向偏移速度都明显快于横向偏移速度,说明南部旅游后发优势明显,热带气候等稀缺资源仍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差异之处也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首先,在位置上,全省游客重心与国际游客重心、消费重心始终处于不同的位置,且消费重心始终位于游客重心偏西的位置,说明海口市和三亚市是游客消费的绝对核心,东部市县在游客接待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旅游收入却极其有限,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导致区域差距越拉越大;其次,在移动方向上,游客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再向北移动的态势,但游客消费重心却保持一直向西南方向偏移的态势,说明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推进,全省旅游趋于全面发展,但消费仍然集中在三亚等南部地区,进一步说明了游客消费相对游客分布变化具有时空上的滞后性;第三,国际游客重心处于更南的位置,国际游客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最为优越、旅游服务水平较高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三亚市,说明国际游客的地域偏好性更加明显,对旅游资源和综合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

3 影响因素分析

3.1 资源和地缘优势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源动力

3.1.1省会的政治中心优势是推动海口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因

从旅游资源及星级景区建设方面看,海口市在全省都不是最优的。首先,在滨海旅游资源方面,海口市都比不上东部沿海城市,更比不上三亚;其次,在景区影响力方面,海口缺乏三亚亚龙湾、琼海博鳌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区;第三,在5A级景区建设方面,海口市至今未有5A级景区。但海口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经济、交通、商务等综合优势,有力带动了旅游的发展,尤其在海南省旅游发展初期,海口市旅游发展远远领先于其他市县,是初期全省旅游重心处于偏北的位置的主要原因。

3.1.2稀缺资源是促使三亚市旅游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稀缺资源始终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从资源的稀缺性来看,海南的滨海资源、热带气候和热带景观、祖国最南端的区位等都是最大卖点,以上资源又以三亚市为最优,吸引力更强。三亚市是我国最南端的城市,拥有“天之边缘,海之尽头”的地理优势、独特的热带气候和优质的滨海资源,随着海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三亚市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促使全省旅游重心不断向南偏移。

3.1.3便利的交通对旅游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5年底,海南东线高速公路通车,海南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之前由于交通的不便,游客主要聚集在海口市。随着东线高速公路的开通,有效促进了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等东部沿海市县的旅游发展。多年来,东线高速公路一直是海南的交通大动脉和最亮丽的旅游风景线,被誉为海南东部的“绿色走廊”和“黄金通道”,是海南省东部旅游产业走廊的重要通道,对全省旅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全省80%以上的A级旅游景区都分布在东线高速公路15km以内,东部6市县游客一直占据全省总量的80%以上,是全省旅游重心长期处于偏东位置的重要诱因。2010年底,海南东线高铁通车,海口到三亚的距离缩短至90分钟,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市县的旅游发展。

3.2 政策支持对旅游发展影响显著

3.2.1区域功能定位直接影响产业发展

在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东、中、西三个板块功能定位分别为旅游、生态保护和工业,导致全省旅游政策主要向东部沿海市县倾斜,尤其三亚市更是全省旅游政策支持的重点,在项目立项、土地供应、投资等方面都是优先保障。由于政策支持的差异性,导致全省旅游发展区域差距越来越大。直到201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海南制定了全省旅游发展一盘棋原则,发展全域旅游,并鼓励农民参与旅游,中西部旅游发展逐步兴起,全省旅游重心逐渐向西偏移。

3.2.2重大赛事对区域旅游的带动作用明显

重大事件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6]。三亚世界小姐和世界先生总决赛、博鳌亚洲论坛、海口观澜湖世界高尔夫巡回赛等,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旅游发展。以旅游新兴市县保亭县为例,自举办“寻找七仙女”选拔大赛以来,游客接待量由2007年的11.1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48.80万人次,游客年增长速度由之前的18%增长到48%,重大赛事已经成了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

3.3 产品定位决定游客消费吸引力

3.3.1旅游产品定位是决定游客消费的决定因素

從全省范围看,全省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卖点大多都是主打滨海资源,重复建设严重。除海口市和三亚市外,其他市县绝大部分景点景区以观光度假为主,大部分景区参观游玩时间都不超过3个小时,游客在景区内无就餐、娱乐、住宿等消费需求,既不利于满足在琼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也不利于提高游客消费水平,游客消费主要集中在海口和三亚,这是全省游客重心与旅游收入重心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3.3.2新型旅游娱乐项目对游客的消费吸引力较强

为改变旅游产品单一、娱乐性及游客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三亚市和海口市在新型旅游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新建了冯小刚电影公社、三亚千古情等一批新型旅游娱乐项目,逐渐成了区域旅游的新名片。三亚千古情景区占地不过80亩,开业第1年累计接待游客近180万人次,累计收入破1.6亿, 每年平均亩产高达200万元,被称为海南省“亩产论英雄”的典范。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在元旦、国庆、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日均游客量1.3~1.5万人,开业第一年游客量超过100万人。这些新型旅游娱乐项目丰富了海南旅游产品内容,大大提高了游客吸引力。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总体来看,1996年~2014年期间,海南省游客重心、旅游消费重心、国际游客重心三者在空间上和移动轨迹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又有显著的差别,主要结论如下:

(1)重心位置始终处在海南省地理几何中心稍偏东的位置,说明全省旅游发展在空间上不均衡,东部旅游资源优于中西部,东部旅游吸引力高于中西部。其中海岛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是空间差异形成的内因,东线高速通车等外因则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的空间差异。

(2)重心移动轨迹呈现出逐年向南、向西移动的演变态势,实质上主要归结于旅游首位城市由海口市向三亚市的变迁,说明旅游资源优势是旅游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政策支持等外在因素亦是旅游重心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3)三个不同重心始终不重合,且三者距离经历了由远及近、又渐远的过程,旅游重心由海口转向三亚,其余市县的旅游吸引力尤其是消费吸引力始终不足,说明全省旅游发展质量空间差异显著,尤其是东部地区更多的是起到旅游通道的作用,旺丁不旺财,导致全省旅游发展空间差距越拉越大。国际游客重心相对于游客总数中心和游客消费重心处于更加偏南的位置,说明国际游客地域偏好性更加明显,对旅游资源和服务水平要求更高。

(4)海南省旅游在空间布局上呈现海口、三亚双核心的格局,且自1996年以来,旅游首位城市经历了由海口向三亚的转变,是导致全省游客重心、旅游消费重心、国际游客重心三者从东北向西南变迁的直接动因。

(5)2009年之后,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面推进,全省旅游趋于全面发展,游客总数重心和国际游客重心都出现了向北回移的现象,但游客消费重心仍然持续南移,说明游客消费相对游客分布变化具有时空上的滞后性。

(6)从海南省旅游驱动力来看,海口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缘优势、三亚市独特的资源优势都是促使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因。但政策支持亦是促使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诱因,这正是同处于热带、同样拥有优质沙滩的乐东和陵水旅游发展滞后,而三亚市旅游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此外,旅游产品亦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新型娱乐项目游客消费吸引力较强。

4.2 讨论

海南岛作为全球大型热带海岛的代表,其旅游发展轨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是海岛旅游发展主要依托滨海旅游资源;二是海岛旅游发展的交通依赖更加显著,海南80%以上的A级旅游景区都分布在东线高速公路15km以内;三是随着旅游的全面发展及区内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干线交通的影响逐渐减弱,旅游发展逐渐向内陆推进。此外,由于海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且紧邻中国大陆,在政治属性上属于典型的“依附性”海岛,其旅游发展轨迹又有别于其他一般海岛,其旅游发展起源于距离大陆最近的政治经济中心海口市,并逐渐沿着东线高速公路向南蔓延,最终集聚于旅游资源更加优越的三亚市。

参考文献:

[1] 李东和. 区域旅游影响空间分异-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视角[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2] D I. Tourism development agents: The Cypriot resort cycl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4):711-731.

[3] R P. Constructed leisure space: The Seaside at Durba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3(28):581-596.

[4] Spilanis I. H V. Sustainable tourism: Utopia or necessity? The role of new forms of tourism in the Aegean Island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3,1(1).

[5] GUO Y, ZHANG J, ZHANG H. Rank-size distribution and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ourist flows to Chinas cities[J]. Tourism Economics,2014,22:451-465.

[6] BleiI I, Canu D, Cecchini A, et al. Coupling Surveys with GPS Tracking to Explore Tourists Spatio-Temporal Behaviour[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7] 孙根年, 杨忍, 姚宏. 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07):150-157.

[8] 尚妃, 籍晓冬. 长三角地区旅游重心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经济,2013(16):70-72.

[9] 方法林.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成因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24-131.

[10] 何调霞, 梁双波.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 城市問题,2016(10):65-68.

[11] 杨蕾,杜鹏,夏斌. 1979-2007年广东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迁移对比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7):70-72.

[12] 王介勇,刘彦随. 1990年至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 资源科学,2009(7):1188-1194.

[13] 冯宗宪, 黄建山. 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J]. 经济地理,2006(2):249-254.

[14] 周民良. 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2000,2(21):42-53.

[15] 孙根年,杨忍,姚宏. 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7):150-157.

[16] 赵小风, 黄贤金, 张兴榆, 等. 区域经济重心及COD?SO2?TSP排放重心演变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3):225-230.

[17] 乔家君, 李小建. 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1):12-16.

猜你喜欢

海南省旅游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海南省水务厅厅长李洪波涉嫌受贿罪被立案侦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