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输液室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

2018-10-30郭锐穆瑞娥王维宁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静脉穿刺品管圈患儿

郭锐 穆瑞娥 王维宁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输液室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6日~19日在我院急诊输液室进行四肢静脉穿刺的285名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穿刺;2018年5月10日~23日四肢静脉穿刺的268名患儿设为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改善后方法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穿刺失败率。结果:改善后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率由9.47%降低至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2,P=0.013)。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率。

【关键词】品管圈;患儿;静脉穿刺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011-0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个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质量管理工具,由基层人员自愿自发组成,通过科学品管手法,解决问题[1]。为降低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率,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我院急诊输液室于2018年3月1日~5月31日开展降低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率品管圈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将2018年3月6日~19日在我院急诊输液室进行四肢静脉穿刺的285名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9例、女116例,平均年龄(2.58±1.29)岁,平均体重(17.19±3.07)Kg,穿刺部位:手背155例、足背94例、内踝36例。将2018年5月10日~23日四肢静脉穿刺的268名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56例、女112例,平均年龄(2.65±1.28)岁,平均体重(17.41±3.28)Kg,穿刺部位:手背142例、足背85例、内踝4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穿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急诊科自愿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圈名為救生圈,圈徽为红白相间的救生圈,救生圈内为4环相连的4项急救措施。由9名护士组成,其中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组长1名,由急诊工作经验丰富护士担任。实施时间为2018年3月1日~5月31日,按照PDCA程序拟定活动步骤。

2.2 分析问题 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定义:为患儿开始穿刺至小手板固定结束,出现的穿刺失败、液体外渗或不滴、针头脱出情况均视为穿刺失败(以首次穿刺失败进行统计)。计算公式: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率(%)=同一单位时间内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的患儿例数/同一单位时间内四肢静脉穿刺的患儿总例数×100%。2018年3月6日~19日查检四肢静脉穿刺患儿285例,其中失败27例,失败率9.47%,圈员头脑风暴运用鱼骨图要因分析,3月22日~28日对要因逐一进行真因验证,得出真因一:护士患儿穿刺经验不足,真因二:患儿乱动,真因三:患儿肥胖,真因四:家属未扶紧。

3 对策

针对4项真因,根据80/20原则和5W1H分析法进行对策拟定,整理合并为2个对策群组,对策一:两名护士配合进行穿刺,对策二:患儿四肢静脉穿刺技巧培训。

3.1 两名护士配合进行穿刺 (1)4月1日~2日由选定的1名圈员负责采集2名护士配合进行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图片。(2)4月3日、4日下午14:00,该圈员负责为全科护士分批进行患儿手背部、足背部、内踝部双人配合穿刺培训。

3.2 患儿四肢静脉穿刺技巧培训 2018年我院急诊成人与儿科输液室合并,原成人输液室护士患儿穿刺经验少、成功率低。对策实施如下:(1)4月1日~2日由选定的1名圈员负责查找文献,总结肥胖患儿穿刺方法:①指甲压痕定位法 [2]②翻转针柄法 [3]③大隐静脉定位法 [4]。(2)4月6日、7日下午14:00,该圈员为全科护士分批培训穿刺技巧:①护患沟通技巧②患儿四肢血管分布、评估与选择③肥胖患儿穿刺技巧。⑶4月8日~5月9日,启动师带徒模式,每天确保一名经验丰富原儿科输液室护士任组长A班,对B、C班护士指导,穿刺时,组长负责协助,若失败,组长负责第二次穿刺,若穿刺难度较大,组长负责穿刺,B、C班护士协助并学习。⑷4月10日~5月9日,要求B、C班共8名护士均完成50例患儿四肢静脉穿刺,每日工作量由组长负责监督和统计,完成率为100%。

4 结果

查检2018年5月10日~23日四肢静脉穿刺268例患儿,其中穿刺失败11例,失败率由改善前9.47%降至4.10%。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2,P=0.013),见表1。

5 讨论

(1)患儿四肢静脉穿刺失败率由9.47%降低至4.10%。(2)圈员由于怕与休息时间冲突,活动开展初期参与度低。彭德清等对宣城市6家县医院、2家中医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28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虽然分别有81.63%、84.81%的护理人员高度认同品管圈可提高护理质量,但依然有26.86%的护理人员不愿意参加 [5],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多为白夜轮班,休息时间被大量占用,影响了参与积极性。医院公休矛盾虽一时难以解决,但良好的奖励机制,同时把护理质量改善创新纳入绩效考核,可间接激励更多护理人员参与到品管圈活动中,推动品质管理持续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丛媛.品管圈护理实用手册[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

[2] 王桂梅,谢少清,孙立琴.指甲压痕定位法在肥胖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121-122.

[3] 姜海燕,彭小兰.翻转针柄固定法应用于肥胖患儿手背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2(4):150.

[4] 李晶,杜伟.定位法在儿科肥胖患儿大隐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C):256.

[5] 彭德清,唐婷,伍慧,等.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开展品管圈认同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7,38(2):242-245.

猜你喜欢

静脉穿刺品管圈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四肢远端浅静脉逆行性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白血病·患儿